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苏州小故事里的大历史故事_苏州故事典故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州小故事里的大历史故事_苏州故事典故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三国苏州有什么历史故事或者典故?
1、唐伯虎 沈九娘
沈九娘是唐伯虎的第三任妻子,前两任分别病逝、改嫁。
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了沈九娘。
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唐伯虎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让他倍感温暖,画艺愈见精到。
他画的美人,大都是从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
天长日久,两人产生感情,结为夫妇。
过去那个放浪的风流才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情真意切、一心研画的唐伯虎。
唐伯虎为九娘置办了新园子作为居所,取名桃花庵,后生下女儿桃笙。
唐伯虎为沈九娘作的诗,可见两人的恩爱:镜里形骸春去老,灯前夫妻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1510年,苏州水灾。
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临终前九娘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承你不弃,要我作你妻子,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
”听了这番话,唐伯虎禁不住泪如雨下。
唐伯虎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人生,于是皈依佛门,号六如居士。
2、冯梦龙 侯慧卿
冯梦龙生平著作很多,大多是讲爱情的。
而冯梦龙之所以会写这一类文章,其根本就是因为候慧卿这个人。
冯梦龙与候慧卿之间的爱情经历,深刻影响了冯梦龙。
早年的冯梦龙意气风发,风流倜傥,时常出入于烟花之地,饮酒作乐,泼墨挥毫,可谓“逍遥艳冶场, 烟花里”。
一次偶然,冯梦龙遇见了当中极为出名的艺妓候慧卿,并对她动了真情。
但最终,候慧卿并没有一直伴他左右。
而是离开了冯梦龙、离开了烟花之地,选择从良,这使冯梦龙深受打击,大病一场。
往后的日子里他时常怀念候慧卿,共写下了忆候慧卿诗三十首,从此不再踏入青楼。
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改变了冯梦龙的爱情观,也改变了冯梦龙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
他赞扬生死不渝的爱情,谴责负心薄情的行为。
这也是成为冯梦龙一生创作、评点婚恋题材作品永恒不变的主题。
3、孟姜女 范喜良
秦朝时期,姑苏有个书生叫范喜良,为了逃避追捕筑长城,四处躲藏。
他逃到了城南的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
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苏州女子,她和父母一起把范喜良藏了起来。
两位老人很喜欢范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了。
新婚不到三天,范喜良就被公差抓去筑长城。
孟姜女苦苦地等待丈夫范喜良归来,但一点消息也没有。
想起丈夫远在北方筑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从苏州到长城去寻找丈夫范喜良,但却得知丈夫早已命丧黄泉。
秦皇应允孟姜女三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女痛斥暴君后投水而死。
这便是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
4、陈圆圆 吴三桂
陈圆圆,明末清初苏州昆曲名伶,能歌善舞,响誉江南。
在中国,能够改变历史的女人不多。
陈圆圆却扮演了一个改朝换代的“祸水”角色——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她引清兵入关,把偌大的大明江山送给了清人。
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父亲田弘遇为讨皇上欢心将美人陈圆圆献给崇祯帝,但被退回田府。
吴三桂回京时,在田府对陈圆圆一见倾心,田便将陈圆圆送给吴三桂。
吴三桂喜得陈圆圆,无奈前方军情紧急,只得独自返回山海关。
就在这期间,李自成军攻入北京,抄了吴家,掠走陈圆圆。
崇祯帝也吊死煤山。
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大败李自成,夺回陈圆圆。
这即是所谓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5、虞姬 项羽
虞美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
虞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不仅长得美丽,舞姿也是楚楚动人。
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
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
随侍在侧的虞姬,不忍英雄如此纠结伤悲,也不肯降敌受辱,便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随后自刎。
这就是楚霸王与虞姬的爱情,悲怆而凄美。
关于苏州的传说故事
苏州是我国的一个重要 历史 古城。那你知道关于苏州的 传说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关于苏州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关于苏州的传说故事:苏州金门的故事
苏州的金门,具体什么时候开辟,我手头没有靠得住的史料,如果从网上查,也是一笔糊涂账,只看到胆大的,没有发现严谨的。朴学的严谨传统早已完全流失,演变成网络的一场无规则的狂欢,到处都标榜学术和 ,仔细看看则到处都是野狐禅式的 ,没有一点 和学术可言。当然,我不是在这里发牢骚,屈原二千多年前已经发了个最大的牢骚,我们所要的还是埋头工作。
苏州金门的开辟,经历了很多周折,曾经有两启两闭,然后再移建的过程。最早开辟金门大概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有一个五老开金门的传说,是说苏州的五个士绅,张一麐、李根源之流,商讨要辟金门,结果获得了县府的支持,在城墙上开出了金门。这个事故,突显了苏州士绅的力量,可以先县府而规划苏州的建设。这确实是苏州士绅主导苏州的实情,相同的情况,如南通、如无锡,都是士绅之力大于行政力的好例子。
金门之命名,大概与阊门外古代的金阊亭有关。这个古老的驿亭,与阊门外的水陆交通和商业发达都有相当的联系,于是,阊门外的石路地区,大家笼统地称为金阊,现在的行政区划也沿用金阊这个称呼,称为金阊区。而金门之命名,当与古代金阊亭有相当关系,盖不但在阊门附近,且出去就是金阊,所以称作金门,有点顺理成章。
金门开辟在二十年代初的一个证据,就是程瞻庐的《最近苏州竹枝词》,其中谈及金门的一首,刊于1924年《红玫瑰》第12期。其诗曰:
新辟城门亦壮哉,取名曾否费敲推。
金为兵家成奇谶,迷信由来拨不开。
程瞻庐创作的竹枝词乃最近竹枝词,而首句又是新辟城门,而《红玫瑰》乃半月刊,第12期 时间是当年10月18日。那么,综合判断,金门之辟早些或一二年时间,晚些,很可能就在当年。这首诗还有一个注:“苏州城门凡六,曰阊曰胥曰盘曰葑曰娄曰齐。最近又辟两城门,一曰平门,一曰金门。建筑将竣,而江浙战事,遽尔实现,咬文嚼字之老先生,至此遂说现成话曰:以金为名,大非佳兆。欧阳子秋声赋云:夫秋,兵象也,于行为金。今新辟之城门曰金,其时又适为秋。四方兵起,奚足怪乎?闻此说者,咸为之嗟叹弗已。”
这段诗注比较具体地交待了金门开辟的时间:“建筑将竣,而江浙战事,遽尔实现”。所谓江浙战事,又称齐卢战争,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齐燮元与皖系军阀浙江督军卢永祥为争夺上海,兵刃相见,史称江浙战争或齐卢战争。战争烽火由9月烧起,凡40余日,10月15日,以卢军投降而告终。那么,金门开辟并正式建成的时间大概就在1924年9月前后。程瞻庐的诗和注里,还提到迷信的问题。正因为迷信,金门才会两启两闭,最后再迁建成罗马宫城式城门。
当金门开辟之后,苏州马上面临了齐卢战争,苏州虽然不是正面战场,却也深受军队过路和败兵骚扰之殃。所以咬文嚼字之老先生就说:这个门以金命名,所谓金戈铁马,主有兵灾。又引欧阳修《秋声赋》。“今新辟之城门曰金,其时又适为秋。四方兵起,奚足怪乎?”这一吓就吓得苏州人随即把金门堵了起来,不敢使用。
关于金门启闭,黄转陶在《记苏州两奇士》中这样说:“苏州金门,因战封闭,堵以沙袋,有银金主萧杀之气,故门两启而两召战祸。”这篇文章刊于1926年《太平洋画报》第一期,6月10日 ,那么,金门正是在24年9月到26年6月中有过两启两闭之经过。而所谓1926年金门之再闭,或因为北伐战争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到1929年,再在附近迁建罗马宫城式的新金门,则还有 风水 迷信有关。据黄转陶的《记苏州两奇士》说,韩国钧时期的一个江阴税所长,姓沈,以善相风水名,张一麐因为金门开辟后,苏州频遭战乱波及,然而开启要遭战乱,关闭却交通不便,怎么解决?张就请沈氏来看。“沈谓此门太正,得能稍偏西,则顺平可期百六十年焉。”
很多巧合,往往会主宰人的意识,苏州的金门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关于苏州的传说故事:枫桥的传说
一座寺院里只能有一个当家和尚,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在一座庙里,谁作主持好呢?两位高僧都很客气,推来推去,毫无结果。这座庙里只有他两个和尚的时候,还不要紧,等到陆陆续续招了一批小和尚进来,就有问题了。小和尚问:“老和尚,今天念哪本经呀,”寒山说:“应该先问拾得师父。”小和尚就去问拾得,拾得说:“还是应当问寒山师父。”他们互相尊重,却苦了小和尚,怎么招待香客呀,买多少香油,派谁去拾柴呀,等等。小和尚无所适从,有 意见 了,就难勉叭叭咕咕的。小和尚的话传到寒山、拾得的耳朵里,两个人又商量起来,推来推去,还是毫无结果。
这时走来一个老农妇,说:“两位师父不要谦让了,我来给你们出个主意吧。你们比比本事,本事大的做当家和尚,这样最公平。”寒山、拾得一听,是个 办法 ,不过,比什么呢,农妇指指庙前一条河,说,这条河上缺座桥,乡里乡亲来来往往靠渡河,又不方便又危险,请你们施展法术,变座桥出来,哪个变得出来就是哪个本事大。出家人不打逛言,所以,不怕寒山拾得隐瞒法术,果然拾得先施法术,把身上的僧衣一脱,往河面一抛,变做了一个桥面,可惜,没有桥架支撑,一阵,风吹来,眼看就要把它刮塌。寒山急忙将手中的禅杖往河边一插,运起法术,禅杖顿时变成一棵树,树朝对岸一铺,一座桥就稳稳当当卧在了河面上。老农妇一笑,说:“还是寒山本事大些。”说着把一块手帕朝脚前一抛,手帕化做一朵莲花,她踩着莲花就升到了空中,寒山拾得抬头一看,原来老农妇是观音变的。寒山只好做当家和尚了,那座庙也就叫做“寒山寺”了。寒山那根禅杖,是用枫树削成的,那座桥 自然 就被称作“枫桥”了。
关于苏州的传说故事:拙政园
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归隐苏州,在元代古寺旧址建拙政园。王献臣的好友、书画大家文徵明也参与造园,很多景点出自王献臣的设计。拙政园的建造历时20年,1530年方才竣工。园林传到王献臣不争气的儿子手里,其子好赌,被人在赌局中设下陷阱,结果一夜狂赌之后,输了个一干二净,将拙政园拱手交给徐家。曾经富甲一方的王家子女后来落魄到给别人当吹鼓手。
徐家是苏州的名门大庶,随着徐家的衰落,拙政园也渐渐荒废。转眼到了明末清初,入苏的清兵一眼看中了拙政园,强行住进园中。当时的园主是徐氏第五代后人,无奈之下,只得以二千金将拙政园卖给海宁相国陈之遴。
陈之遴原为明朝臣子,投降清朝后,谋得一官半职。陈之遴作为园主,还没有进过拙政园,没有看过拙政园中的一花一木,就因贿赂罪,全家一并被发配到辽宁。陈之遴最后死在戍任上。陈之遴的夫人徐灿是著名的才女,陈其年称徐灿“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曾经在园里住过的徐灿,后来写了两本关于拙政园的书——《拙政园诗集》和《拙政园诗余》,以怀念在拙政园中度过的时光。
1662年,拙政园被充公,没为官产。康熙三年(1664年)改为兵备道行馆。之后,拙政园被发还陈之遴之子,陈家转卖给吴三桂之婿王永宁。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兵败,王永宁惧而先死,园遭籍没,再次荒落。
拙政园还与《红楼梦》的诞生不无瓜葛。相传康熙末年,园的一部分为曹寅购得,曹雪芹就诞生在园内,少年时也常在园中游玩,所以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取材于拙政园。
拙政园的变化就极有代表性,乾隆初年,拙政园分为中部的复园和西部的书园,加上东部的归田园居,原为一体的拙政园,遂分为自成格局的三处园林。复园有葺旧成新,旧观已复之意,沈德潜作有《复园记》。袁枚、赵翼、钱大昕、范来宗、潘奕隽等文人都是这里的座上客。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占苏州,把苏州定为苏福省省会,拙政园成为忠王府的一部分。园中见山楼,成为李秀成的办公场所。太平天国在苏州三年多的时间里,李秀成就在忠王府里添加了很多建筑。直到清军占领苏州,浩大的工程还在进行。一路杀进忠王府的清兵们个个目瞪口呆,展现在他们眼前的除了极尽奢华的园林之外,园林里的工匠还在一刻不停造园的情景着实让他们吃惊不小。
猜你感 兴趣 :
1. 关于苏州的神话传说
2. 苏州民间故事
3. 有关地名的传说故事
4. 有关碧螺春的传说故事
5. 虎丘民间小故事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