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咸豆腐脑儿日期:2小时前

清朝,封建专制的极致表现。不同于历代常见的干政、权臣问题,清朝皇帝通过一系列巧妙手段,巩固了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全方位控制,使得官僚难以形成对抗同盟。

首先,清朝实行了满汉分治的策略。在这个庞大的帝国中,清族和汉族的地位被精巧地分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统治结构。清朝皇帝以满族为主要统治阶层,通过对汉族的管理和控制,成功地维持了统治的稳定。这种分治不仅在地方治理中得以体现,更在各级官员的选拔中成为一种制度,有效地降低了官僚对统治的威胁。

其次,清朝通过高昂的信任成本来加强对官僚的掌控。皇帝采用了一系列手段,如密授机密、频繁更替官员、内讧外合等策略,使得官僚阶层内部难以形成统一的反抗力量。这种信任成本的提高,使得官员们在权力面前不敢轻举妄动,从而确保了皇权的绝对稳固。

在思想控制方面,清朝皇帝实行了严格的意识形态统一。通过推行儒家思想,强调忠君爱国、守礼修身,将这一理念灌输于民众和官僚阶层,形成了一种极具约束力的社会秩序。思想的一致性不仅使得人们对皇权产生莫大的崇敬,同时也在根本上阻碍了官僚反叛的可能性。

清朝在经济改革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皇权的牢固。通过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使得国家财政更加独立,减少了对外来经济力量的依赖。同时,清朝加强对土地的控制,通过将土地纳入官方统一管理,有效地阻碍了地方豪强的崛起,巩固了皇权的基础。

在军事方面,清朝实施了严格的军事限制。通过设立卫所、绿营等专属军队,将武力完全置于皇权的支配之下。这种军事制度的建立不仅有效地镇压了地方武装势力,也使得官僚阶层无法依靠武力来对抗中央统治。清朝皇帝巧妙地将军队变为对自身忠诚的工具,确保了军事力量的绝对忠诚度。

然而,尽管清朝在政治上形成了强大的控制力,但最终在东南互保和君主立宪制度的冲击下崩溃。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族官僚开始崛起,东南地区形成了相互支持的力量。这种新的力量使得清朝的统治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个时候,君主立宪制度的引入更是对清朝封建专制的致命一击。这一制度的建立使得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明确的限制,政治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清朝的政治基础开始动摇,最终导致了整个封建专制的瓦解。

总的来说,清朝通过满汉分治、高信任成本、思想控制、经济改革和军事限制等手段,成功地巩固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使得官僚阶层难以形成对抗同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力量崛起,东南互保和君主立宪制度的引入最终导致了清朝的崩溃。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封建专制都难以抵挡历史潮流的推动,最终将迎来不可逆转的命运。

回答者:四川达州人日期:2023年01月14日

因为体制不同。

第一采取双线制度。

什么表现呢?

比如,汉军绿营数量多,高达63万,为了防备汉军造反,绿营逐级分解到汛,绿营军官级别高,但军队数量少。同时在各重要城市设驻防八旗,监督绿营。

比如,总督管一省或者三省军政,但巡抚又多满蒙担任。互相监督制约。

此外,满清向各地派遣间谍,授予亲信官员以密折权,监督各地大员。消息覆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各个层面。

第二,分治满汉

比如,大学士,六部,都设置满汉高级官员各一半,除去礼部之外,全部是满蒙尚书侍郎控制权力。

拒绝通婚,以图保护满蒙。

第三,强化集权

比如,原本内阁是皇帝秘书处(等于唐宋的中书省),康熙为防备文官(也包括满蒙文官)而不断设置南书房、上书房这些机构,分薄内阁大学士的权力。

雍正干脆成立军机处,事实上夺取了内阁权力,大学士基本沦落为事务性工作。而军机处只对皇帝负责,等于从内阁(中书省)再分了一个核心的中书省出来。

第四,夺取八旗控制权

顺治之前,八旗是旗主、领牛录王公共同控制户籍,民政,兵马的。所以才出现议政王/大臣会议最终决定皇太极福临父子皇位的记录,原因就在于八旗兵马是各旗主控制在手的。

顺治在多尔衮死后吞并正白旗,形成上三旗驻京畿,下五旗分驻,等于上三旗完全掌握了首都地区。

康熙当皇帝时间长,派将军都统控制地方八旗兵马调动权,又向议政王/大臣会议派遣低级官员,拉低会议规格,让会议决议失去权威性,不能再约束皇帝。同时肆意派自己儿子去下五旗领牛录,下五旗王公对公然抢劫行为已无力反抗。

雍正开始设置旗务大臣,把手伸向了八旗的民政权。

乾隆最后一击,宣布 凡旗女都必须参加一次选秀,各旗主无权豁免。等于剥夺了旗主的全部管理权。

到此,下五旗旗主及领牛录王公,基本失去了对本旗的控制。只有虚名。此后乾隆公开废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所以,不管汉族文官还是满蒙文官,从军队,到行政,人事,都没有任何可能阻挡皇帝命令的机会。自然也就没有架空皇帝的可能。

回答者:昊天派明镜日期:2023年02月26日

满汉大臣称为清朝的两个集团,互相牵制,而皇帝却是平衡两股力量的关键,所以两个集团都争着讨好皇帝,表现自己。

回答者:而知而行的历史日期:2023年01月13日

清朝是封建专制制度集大成的朝代,以往历朝历代经常出现的权臣、外戚、内宫干政、宦官弄权等对皇权有影响的事件,都没发生。

清朝皇帝是怎么办到的?

在政治上,清朝实行以满治汉,以汉治汉的政策,各地督抚要员,基本都是满人担任。满族人数不多,像撒胡椒面一样分布全国,他们能够依赖的,只有紫禁城的皇帝。

他们不仅不敢反,还必须得紧紧团结在清朝皇帝周围,并时时刻刻帮着清朝皇帝提防着汉人的反抗。

所以,清朝的官僚不具备群众基础,他们很难建立起自上而下,针对清朝皇帝的政治同盟。

这里面最核心的是信任的成本太高。

在思想上,清朝皇帝直接把官僚集团的精神内核给收编了,“政统在朕,道统亦在朕”。清朝皇帝各个都“内圣外王”,读书人在面对皇权的时候,没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道义制高点,只剩下“多磕头,少说话”。

在经济上,清朝搞了经济改革,士绅一体纳粮,让特权阶层无法在地方上形成经济垄断。官僚集团在以往朝代可以不依靠皇帝过活,甚至在地方上当个土皇帝还更逍遥自在。可在清朝,官僚集团如果不听皇帝招呼,那有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在军事上,官僚集团更是没有与清朝皇帝对憾的资格了。清朝防范汉族官僚,根本不会让他们染指兵权。至于满人自己,在前文提到了,他们都要团结在皇帝周围,防范汉人可能的造反。

如此,清朝皇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领域都对官僚集团形成了碾压局,官僚集团怎么可能有实力架空皇权?

直到后来,汉族官僚因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军事和政治上崛起,后来又通过洋务运动在经济上独立,这才有了近代“东南互保”的事,清朝从那之后开始分崩离析。

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破局,则是革命党的君主立宪制度和共和制度的引入,打破了封建传统的君君臣臣那套政治理论学说。

回答者:忠诚自己的初心日期:2023年01月14日

清朝的历代皇帝都非常聪明,主要是采取党争的形式,扶植起不同的两个团队,是他们不团结,另外清朝一个特点,惩处的事情永远挂在身,这是皇帝在警戒臣工。

群臣不团结,怎么能架空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