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孔子被后人称其为什么和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孔子被后人称其为什么和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孔子被后人称其为什么

孔子被后人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及其再传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返回目录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孔子被后人称为:孔圣人、至圣、素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褒成宣尼公、文圣尼父、邹国公、先师尼父、太师、隆道公、文宣王、衍圣公、文宣帝、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集华夏上古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素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

详细解释:

1、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2、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

3、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

4、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5、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

6、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

7、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

8、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文宣王为“衍圣公”。

9、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

10、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加衔“大成至圣文宣王”。

11、明朝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至圣先师”。

12、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世祖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13、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尊“大成至圣先师”。

扩展资料:

孔子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成为公神以后,儒者们的宗教地位也相应提高。

唐代为孔子设立“从祀”即陪同享受祭祀的制度(如道家四大真人)。最早选中陪同孔子的,是22位对于注释儒经有重大贡献的儒者,后来扩大到孔子的所有和历代著名的儒者。

宋代,从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其最高的有四位,被称为“四配”,他们是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其次是“十哲”,孔子的十个优秀。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再次是“先贤”,祭祀那些亲自接受孔子教导的们。

最后是“先儒”,祭祀孔子以后历代最优秀的儒者。而后来的儒者,也以死后能够进入孔庙成为先儒为最高的荣誉。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

爱惜民力,不要过渡压迫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的正统。

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对象的范围,学生达三千人,贤良72人。他主张“因材施教”,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

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