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7日报道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月4日刊登题为《一场绝妙的危机》的文章,作者是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经济新闻学教授亨里克·米勒。全文摘编如下:

经济衰退的感觉究竟如何?我会说:就像一场集体感冒。人们普遍无精打采,缺乏活力,活动水平受限,情绪低落。

在经济疲软时期,社会生活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交通密度下降,步行街空空荡荡,餐馆较少有人光顾。员工担心自己的工作,有些人已经失业。人们处处都在缩减开支。

目前,德国处于“技术性衰退”边缘的说法再次出现。统计学家报告称,2023年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略有下降。由于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也不甚理想,按照通常定义(即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如果2024年第一季度经济继续下滑,就是出现了经济衰退,而2023年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萎缩了0.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在最重要的30个国民经济体中,只有一个国家在2024年的表现会比德国差——阿根廷。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技术性衰退”感觉上并不像衰退。现实世界中的指标(即那些可以用感官体验到的指标)描绘了一幅较为温和的画面。

这些指标所显示的,也是我们每天所经历的:德国稍逊于正常状态。我们(目前)并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但也不是“欧洲病夫”。

经济衰退一词暗示的状态不符合德国国情。我们面对的不是2008年至2009年那样的需求急剧下滑,而是结构性危机——生产力逐渐衰退。全球经济正在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断言的那样“稳定但缓慢地”增长,德国却落后了。

结构性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的传统优势已经过时。汽车产业?尤其由来自中国的新竞争者发起的电动化转型使其陷入严重困境。化工行业?正面临结构性需求下降和高能源成本的威胁。机械制造?即使是这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德国模范工业部门在国际业务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后发工业化进程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地缘政治集团的形成正在扰乱国际经济关系。

上述三大出口导向型行业的产量都在下降。而这一趋势自2019年以来一直存在。根据联邦统计局的计算,汽车和汽车配件行业以及化工行业的产出比上一个十年中期减少六分之一。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机械制造业现在也在衰退。

因此,人们的情绪变得低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商业景气指数远低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期的水平。

在德国经济的高生产力核心部门萎缩的同时,聚焦国内的行业也在衰退。商业不景气。建筑业订单量在极低利率导致多年好日子后变得越来越少。

我们正处于悄然而至的衰退中,它并没有引起严重恐慌,却正在搅乱社会气氛。当经济停滞时,社会很容易陷入加剧分配冲突的零和思维。

结构性变革有助于应对结构性危机。新事物涌现——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市场、新企业。旧事物式微——传统的经济部门逐渐失去重要性。这一过程众所周知,屡屡应验。但不变的是,变革是痛苦的——而且往往不受欢迎,至少在人们无法事先准确预测发展方向的情况下是如此。但拖延的人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持续更长时间并最终恶化。回到开头描述的情景,感冒会变成慢性病。

生产力正在逐渐下降。因此,存在这样一种危险:人们仍未意识到新出现的问题的紧迫性。经济衰退总会过去,通常是在几个季度后。它也相对比较容易应对,方法则是国家和中央银行稳定减少的需求——必要时使用大流行紧急采购计划等措施。结构性危机则更难控制。相关对策往往不受欢迎。积极效果要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才能显现,而且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小心不要抱残守缺。(编译/梅鹏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