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广东人的早茶文化很好。
我在东北、重庆与广东都久住过。东北和我国中部(包括成都重庆)喝茶大致差不多。进茶馆后点茶,茶博士冲泡,然后自己喝也可以与朋友一块。只是单纯的喝茶。除了可以听说书,除了有瓜子类外,未有其他食品。
据我看,广东的早茶,的确是一种与北方不同的文化:是将喝茶和早歺放在一块了。喝茶之外,更有品种繁多的早歺食品。边喝边吃边聊天。可以家庭聚会,可以朋友共饮,更是交谈生意的场所…一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社会穷困,人民只有辛勤工作,迟睡早起,一个人打几份工不出奇,吃早餐和消夜的地方特别多。
弥敦道上有好几家茶楼,开在大厦顶层,没有冷气,格子窗花,金黄的太阳隔窗射入,照在滚水和烟卷发出的雾上,成一道道的光,挂在墙角的鸟笼中发出的呜声,和点心妹叫卖混杂,成为黎明香江交响乐。
经济起飞后就没这只歌仔唱了,大家多睡一点,很多人连晨曦也没见过。早起吃早餐的逐渐减少,我们一面惋惜,一面也感到欢慰,大家已不必那么辛苦。
经济起飞,大家平时辛苦拼命赚钱,到了休息的时候自然要吃好喝好来安慰自己。因此香港人在吃方面花钱大方得不得了,早茶点心也越来越丰富,各家不惜工本做出精致点心。
到了周末,一家人去茶楼,已经成为家庭聚会的一种方式。在平时,上了年纪的老人,则是每天总叹早茶开始,简单的一盅两件,带上一份报纸,偶尔和身边的老友聊天交谈,不知不觉已到中午。
小时候要是被父母带去茶楼,喝了一餐早茶。那么虾饺、烧卖、叉烧包等的就深入脑海,从此,饮茶成为奢侈的早餐,不管你是东西南北人,在香港,饮茶吃点心,变成磨灭不掉的记忆。一到香港,非饮茶不可。
可惜的是,当今因为贵租,旧茶楼一间间关闭,只剩下少数能做得下去,像陆羽和莲香楼,但是如果你用心去找,还是能在好屋苑的附近寻到一两家人,顽固地做下去,有水准地做下去。
其它的都是一些不堪入口的点心店,货在大陆做好,冰冻后运到香港,蒸热上桌。一看,水汪汪地,软绵绵地,伤心到极点。
所以当今要找好的茶楼填肚很不容易,不停寻觅之下,总有点心得,当今与同样早起的朋友分享一下吃早茶的乐趣。
一、「陆羽」
这家已有数十年历史的茶楼,出品永远是最稳阵最新鲜的。店内装修充满艺术气氛,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家。特色在于水滚茶靓,每星期印制不同的点心单,即叫即蒸,从不苟且,要求这么高的地方,今天罕见。
当然有些人认为伙计的态度傲慢,但一次生两次熟,去多了,总会交上一两位相识的,「陆羽」,就变成了你家里的早餐食堂。
地址:中环士丹利街24至26号
二、「莲香楼」
是「陆羽」的平民化版本,装修和食物都没它精,但是点心有一定的水准,尤其是它的猪膶烧卖,做得并不比「陆羽」差,烧腩卷也很有特色。
至于怀旧点心金钱鸡,早上已不卖了,要到中午伙计才拿出来献客。
从前沏茶用茶盅,也叫为盖碗的,名副其实是一个碗那么大,米通瓷烧,非常精美。当今都已打烂,新用烧的很厚的茶盅代替,还是用普通茶壶沏茶算了。
地址:中环威灵顿街162号
三、「端记」
乡村式的茶楼,往新界石岗方向走,在大帽山川龙村中可以找到。
除一般点心之外,「端记」最好吃的是当地蔬菜,像西洋菜蒸牛肉,好吃得不得了。在洗净那些蔬菜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折断,可见是那么的新鲜爽脆。
地址:大帽山川龙村58号
早茶文化发源于清代,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广东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甚至变成了一种传统。
“一厘馆”和“二厘馆”
咸丰、同治年间,有一种馆子非常朴实,甚至可以说是简陋,普通的木桌木凳,馆内提供茶点,客人们不光可以在这吃吃饭,喝喝茶,还能坐在一起聊聊天,这种馆子被称作“一厘馆”。后来这种管子越来越火,就演变为了茶楼。
二厘馆其实和一厘馆所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不过当一厘馆发展成茶楼之后,价格那可就质的飞跃了。茶楼的座位的级别也逐渐划分出来,楼上的雅间服务要比楼下要好得多,价钱也高得多。二厘馆顾名思义,茶资只需2厘。
解放后的茶楼
解放后,很多人花大价钱投资茶楼,茶楼的环境越来越好,档次越来越高,单间、雅座,中式,西式,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不同阶层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茶楼的名称也衍变为“酒家”。从早年单一的早茶,增加了下午茶和夜茶。所供应的食物也是越来越多,从单一的糕点增加了炖品,海鲜等等。
现在的茶楼
传统的茶楼因为外国的快餐加入受到很大的冲击。年轻人都喜欢吃快餐,现在的茶楼基本上只有老人才会光顾。老人们保持着这种老习惯,一大早就到茶楼里,叫上一些茶水点心,闲聊看报,打发时间。仿佛周边人们的来往匆匆成为了另外一个世界,而这些老人就在茶楼里享受安静的时光。
早茶的地位
在旁人的眼里看广东的早茶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在广东人眼中,早茶成为了招待外来朋友,亲人增进感情的必备选择。不知道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所熟悉的茶楼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早茶永远是广东人心中抹不去的重要文化。
以一首打油诗来结束该问答吧:
茶水点心楼中藏,人来人往坐中央;
四海之内知我心,早茶文化源远长。
广东饮早茶的经营方式由于知名度高,不少城市也仿照这一方式建立了不少茶楼饭馆,专门开放早茶市。但由于没有早茶的文化土壤,其结果不是走味变调,就是不满周岁夭折。这说明, 早茶这种社会生态,只能根植在广东特有的生活方式中 。
广东餐饮业长期实行五市(即早茶、午饭、下午茶、晚饭、夜宵) ,把早茶、下午茶和夜宵各当作“一市”来经营,在全国的酒楼中是绝无仅有的。外邦的早茶市卖早点,而广东的早茶是一种生活方式。
广东人向来从容不迫,他们习惯于全民性、平民性的生活方式,所以不追求奢华,喜欢慢生活,重汤、喜粥、好茶。饮早茶是广东生活方式的代表,一见面,人们的问候语往往是:“ 饮咗茶未? ”道别的客气话也往往是:“ 得闲一齐饮茶。 ”打工一族日常的生活理想也往往表现在“ 饮翻餐茶先 ”(喝一次茶再说),放眼广东,特别是广府地区, 每天清晨,各式茶楼酒家,已是人声鼎沸 。茶楼里人们众生百态,谈生意、会朋友、亲戚团聚、老人悠闲。
广东的早茶,始发于广州的二厘馆,最初为劳苦大众提供歇脚的地方,一大碗茶,收费二厘,称为二厘馆,后来发展为有一两样点心供应的专供人们喝茶、休闲的地方即茶居(茶寮),最后发展成既能提供饮茶又能供吃放的茶楼,传统茶楼一般为两层,所以称楼, 在广东,老字号的茶楼已所剩无几 。
广东的早茶,是一种鲜活的城市生活,表现在:它是彰显 城市生活方式的地域民俗 ;是领衔 大众潮流的原生态文化形象 ;是人际交流和信息沟通的广阔平台;是繁衍着现代商业色彩的独特场所。
有人说,广东早茶在开放大潮中已演化为谈生意的交易所,多少沾了些铜臭味。但我始终觉得,在广东茶楼特有的温馨气氛中,谈生意,确实不隆重但又很正式,这是时代色彩,更是广东人务实心态的生动例证。 广东茶市不是有些人追求品茗所必需的燃香弄琴、竹影攀窗的静室环境,它的本质就是一个“闹市”。
但人们对它的钟情是因为有闹,才能赚人气,才能让人感受到人情味。 只有闹,现代人才能在喧哗中减压,也只有闹,才能代表餐饮业欣欣向荣的大好状态。广东人外出散心,把闹作为喜爱、习惯的声音,这是很奇特的一种心态,也是热爱生活、积极生活的一种人生哲学。
广东人的早茶文化 ,香飘四溢 ,美味佳肴 ,真心享受 ! 美哉 ,美哉 ,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