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今日发文对中美关系历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个新观点,认为“从北京到旧金山,正体现了中国天下主义战略的强柔并济”。
这篇由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侯长坤撰写的文章说,在当代中美关系史上,曾有三次类似的中国“强柔并济”的实践。第一次是在1958年,中国要求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与此同时台海区域出现了第二次台海危机,形成了“以打促谈”,中美在华沙恢复了大使级会谈。第二次是文革期间,中美关系本应陷入僵局,但1969年开始,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第三次是1996年第三次台海危机后,两国决定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作者指出,综观这三次实践与历史,中国的“强柔并济”是在展现强势的同时,也展现出柔和的行为。而此次是第四次强柔并济的战略磨合,也正因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恶化后,特别是2022年、2023年两次环岛军事演习后,从中国北京到美国旧金山,中国展现强势的同时,也展现出柔和的一面。
作者认为,与三次中美关系缓和的历史不同,中国天下主义的“强柔并济”更加强调其战略主动性。“根据笔者的天下主义研究,古代中国的‘天下’一词,充满着对山河一统的气魄、对和谐共生的期许、对黎民苍生的关怀,对天下的情结、天下主义或许最能归结为中国的战略文化。”
“当代中国的战略或多或少的受到这种‘天下主义’战略文化的影响。”作者说,中国践行“天下”的成功,即建立了名份秩序,使自身在天下各地被认可与接受。这是一种关系秩序,在天下的关系秩序中,中国与其他行为体相互理解、承认、包容。为践行天下主义、建立关系秩序,中国会使用强势与柔和的手段,达到这种战略目的。
作者指出,中美双方的战略文化都存在着强势与柔和的两方面,而双方有关关系与价值的战略目的又不相同,当强势与强势碰撞之时,会使得中美双方的关系紧张。以天下主义来理解中国、以自由主义来理解美国,则能够理解中美交往过程中的强柔交替、关系取向与价值取向的磨合,同时也能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之策。
作者说,当中美双方都以柔和的方式去践行各自战略时,中美关系不至于紧张。当中美双方有一方强势时,则需要以沟通和理解表示尊重对方的战略取向,以减少战略分歧带来的战略竞争,以达到战略磨合的缓和情形。除此之外,中美两国的战略文化也需要更具包容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价值取向与关系取向共存,美国不要以价值规范去强行改变对方,让价值更具包容性,同时中国也需要找到正确的关系与对方相处,让关系更具包容性,相互尊重各自的战略取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