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亏死你,千万别相信基金
15年牛市,做的最差的基金都能翻倍,但做的最好的基金也好不哪里去。可是那一年,很多股民成为了亿万富翁,现在很多龙虎榜上有名游资,就是那个时候起来的。最有名的赵老哥,8年一万倍,那一年牛市大笔杠杆上中国中车,两周就狂赚5亿。
而到了15年股灾,确实85%的股民把之前牛市赚的钱都亏回去了,可是你以为基金更厉害么?事实上那个时候,到16年,还有接近200多家基金净值腰斩,300多家基金亏损达到50%,500家基金亏损超多30%。
你以为基金比散户专业?
告诉你,国内的基金,绝大部分使用的量化策略,都是最简单最无脑的策略。
打个比方:
1、金叉策略
就是当股票金叉后,就买入,当股票死叉后,就卖出。
可以说是最无脑的基础股票技术了,很多股民会觉得,这个技术就是垃圾,怎么可能赚钱。但事实是,通过历史回测,这个技术是有用的,只不过有一个概率问题,可能你用这个技术,刚好卖这个股,结果亏钱了,而别的人用这个技术,买股又赚钱了,这就叫做幸存者偏差。
而大基金往往是程序打单,对股票批量操作,只要胜率超过50%,大基金就能通过这个策略赚钱。
2、最低估值策略
买入A股市值最小的一只股,当这只股的市值涨到不是最小的时候,就卖出调仓到当前最小市值的股。
类似的,把市值还可以换成股价、市盈率、市净率等等。这个策略,在牛市中可以说是无脑赚钱的方法,因为15年牛市中最垃圾的一只股,也都有翻倍行情。
3、辅助策略
赚5%止盈,亏3%止损,严格按照这个策略,你的胜率只要有40%就能稳定盈利,不少基金都会在自己的策略中加上这类类似的辅助策略,以保证自己稳定盈利。
你没看错,很多基金买股的胜率,包括华尔街最顶尖的基金,还不到50%,毕竟这个策略最开始,就是华尔街的量化投资者搞出来的。
——
所以你懂了么?基金里最大的谎言,就是稳健,如果你是冲着稳健而来,稍微学习一点技术知识,你的收益率都能跑赢基金,因为基金管理资金量大,必须要分散投资,而股市你操作自己的小账户,满仓一只股,要灵活很多。
那为什么股市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亏钱的呢?因为绝大部分股民都不是冲着稳健来的,绝大部分股民都是抱着暴富的心态来的。
看到别人的股涨了,自己的股没涨,就心痒痒,然后就把自己的股卖出去追高别人的股,结果刚去,那只股就开始下跌了,而自己刚卖出的股开始上涨了。
然后又重复这类操作,割肉在追高,再割肉,最后心态崩了,清仓退出股市。
这类人炒股,能不亏钱么?
买鸡鸡也需要选时,因为公墓鸡鸡经理拿的不是自己的????啥位置都敢买,钱不是自己的你懂的得
在市场打拼这么多年,从股民转基民,我总结出来这么一句话: 玩期货的看不起玩股票的收益,加杠杆的对谨小慎微的股民嗤之以鼻,炒股的又觉得买基金还不如自己炒。
但到最后,又逐层向下羡慕。
我先讲一个自己悲催的故事。
2015年,也就是上一轮牛市的时候,我和一位银行行长相熟,在业务往来过程中,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都做股票方面的金融投资,不同的是,我只炒股,他只买基金。
那时候我是这样想的,作为一个业内专业人士,而且也有足够的时间看盘复盘,行情这么好,我为什么要买基金呢?如果有的人说复盘难,那是因为你没有感受过牛市里赚钱的美妙,很累但很爽,第一波行情没抓住,但春节过后的两个多月,账户翻了近4倍。
而我的行长朋友为什么买基金呢?他是这样想的:我每天工作很忙,也没有时间看盘,而且我自己的选股水平一般,但我挑选基金的能力强,而且牛市里基金的收益往往要超过股票的收益。
没错,那时候我对他的看法嗤之以鼻,基金的收益怎么可能跑得过股票的收益?后来6月份的戛然而止证明了他是对的。
千股跌停的我跑不掉,而他的基金可以赎回,而且每天市场给我犹豫的时间只有某一刻,他可以有一天时间来考虑今天要不要赎回。
最悲催的是,那时候我还是融资融券,虽然见势不妙的我第一时间及时卖出了融资盘,但也是损失惨重,利润回撤幅度巨大。
最终,行长落袋的收益比我要高很多。
往后几年,漫漫熊市,我也把精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了,理财方式也由炒股转变为了买基金,今年的收益已经远远高于预期。
那么炒股和买基金有什么区别呢?
直白点来说,炒股就是选股,买股,卖股这一系列的决断和操作都由自己来完成,买基金就是把钱交给别人来打理。
很多股民之所以不愿意买基金,无非两方面原因。
其一,上涨的时候,笃定自己选股操作的能力能跑赢很多基金,毕竟一只股票一天最高可以涨10%,虽然基金理论上也可以达到这个涨幅,但基本不太可能, 在市场行情向好的情况下,人们自然更加趋向于利益的最大化,先不管能捞着多少,总要试上一试。
其二,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股票和基金都在下跌。这也让很多股民无处倾诉的郁闷找到一个宣泄口,瞧,这基金经理的水平也不咋样嘛,净值也跌了这么多,既然都是跌,那我为什么不把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就是很多股民觉得自己的水平要高于基金经理,习惯于看基金操作的那些阴暗面新闻,觉得基金都是坑害基民们钱的。
所以,真的,对于股票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又没有时间看盘,心态又不好的股民来说,买基金是牛市里盈利最好的方式。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这一点永远没错,除非你不做这件事或者你真的比他更专业。
你以为基金是搞什么价值投资的,但基金本身依然是在市场里投机。
2019-2020年,基金那么火,涨的好的年化收益都超过50%,头部的都超过100%。
2021-2023年,基金公司出现30%跌幅的并不少见,两年腰斩的也比比皆是。
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基金和股票一样,一点都不稳定。
尤其是最近两年,基金公司屡屡被骂上热搜,背后是基金公司把基民的钱给“挥霍”一空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那句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忽然间就不灵了,不香了呢?
其实这背后,你会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基金公司在投资赛道上并不专业,基金公司的专业领域是营销,业绩只是营销素材之一。
首先,基民不要去指望基金长期跑赢指数。
如果所有的基金都跑赢指数了,那谁亏钱呢?
基金一个无限募集的航母,带着一群散户去掠夺市场,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注定会有跑赢市场的基金,也注定会有跑输市场的基金。
这时候,基金公司的第一招,就是大力宣传。
基金公司的广告,给广大基民最大的感受,就是基金好像都是赚钱的,似乎没什么亏钱的。
即便是亏钱,那都是暂时的,长期来看都是赚钱的。
基金公司会拿出各种大幅度跑赢指数的基金,作为佐证,去告诉市场自己的实力。
但其实这背后,那么多被“糟蹋”的基金,就闭口不谈了。
基金指数之所以走势强劲,那是因为清盘的基金不计入指数范畴。
基金公司是营销公司,业绩优秀的基金,就是它们最好的营销武器。
互联网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基金营销非常费劲,互联网的春风吹进基金圈,那就直接迎来了基金的规模暴增。
为了迎合互联网时代的基金营销,基金公司的第二招,就是专注产业基金。
曾经优秀的基金,偏向于成长型基金。
最早的华夏大盘精选,就是这一类基金的典范。
基金会综合去选择市场上不错的个股去分散持仓,追求整体回报的稳定性和收益性。
但自从易方达精选的大火,持仓偏向于白酒反而领跑全市场。
这让很多的基金公司嗅到了机会,开始专注于做单一行业的产业基金。
更有甚者,直接把所谓的成长基金,变成芯片基金。
产业基金在某个阶段的爆发力,确实让业绩变得十分靓丽,也让基金公司赚的盆满钵满。
一些基金的规模,直接上了好几个台阶。
原本你可能对于中欧没有什么概念,但提到医药,立马想到了中欧的葛兰。
接下来是第三步,就是大肆包装基金经理,卖人设。
基金圈不仅需要造基金,还需要造神,需要明星基金经理。
因为基金的业绩是浮动的,基民不能相信业绩,需要相信的是管钱的人。
从张坤、葛兰,到蔡嵩松,这些并没有太多真正实力的基金经理,就成了公司的代言人。
高光时刻是他们的,被人骂的时刻,也是他们的,但这丝毫不耽误他们赚钱。
基金经理不是没有本事,但公募基金本身,需要的是代言人,而不是真正的交易高手。
尤其是当你管控着几百亿规模的大基金,你的肆意调仓容易引发市场不必要的震动。
所以你会发现,大基金的策略,其实就是躺平。
而这些基金经理的无能为力,最终就是一次次的发声,坚定看好行业的发展,然后继续躺平。
即便人设崩塌了,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代言人怎么会说自己代言的产品不好呢?
基金公司的第四步,就是利用策略做解套营销。
既然业绩搞砸了,那就得想办法补救,基民亏钱了,总得想办法回本。
基金公司的最后一招,是解套策略。
解套策略的本质,无非就是低位加仓,继续买买买。
至于是利用网格在波动中赚点差价,还是利用定投时间换空间。
总之,不要割肉止损,不要离场,要加仓才有希望。
话虽如此,赢了点小钱,输掉的是大把的时间。
说白了,花个三年五年解套了,资金的时间成本谁来负责,三五年的管理费是不是还得交。
基金公司的第四步,直接为自己解决了后顾之忧,反正买基金不会“亏”钱,只要长线持有就对了,只要策略有效就对了。
基金公司的一套连招,虽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丝毫没影响基金公司的发展和赚钱。
有人说口碑作差了,以后再也不买基金了。
这就好像很多股民经历了熊市,再也不想炒股一样。
但当牛市来了,或者市场有风吹草动了,又开始在市场里驰骋了,这就是人性。
基金再怎么套路,再怎么搞营销,再怎么薅羊毛,本质上,基民是还是有赚钱机会的。
对于基民来说,买基金肯定不是无脑的,重要的就三个点。
第一,什么时候要买入。
买进的盈亏,最主要取决于买入的时间点。
再烂的基金,买在低位照样能赚到钱。
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处,是买基金的最大特点。
当基金一片哀嚎的时候,是短期反弹的机会。
当基金已经没人讨论,一听到就是摇头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机会。
第二,用什么策略买入。
买基金要有策略,不是一股脑的一头扎进去。
分批入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可以均摊买入时的波动风险。
至于要不要做高抛低吸,仓位要切割成多少份,就因人而异了。
买入的策略有很多,追涨也是买入策略,追跌也是买入策略。
对于基金的布局,逢跌加仓是相对更加合理,并且能有效降低风险的。
投资经验比较丰富,可以追涨,否则,多切割几份,追跌买入更安全。
第三,买什么样的基金。
有了买点和策略,最后才是选择基金这件事。
没有投资经验的,尽量买宽基指数,和大的指数挂钩。
这类基金即便大跌,也容易翻身。
有一定行业投资经验的,可以选择行业主题基金,选择未来的大方向大趋势。
综合类的基金,建议就别买了,真正具备选股能力的基金经理不多。
即便有,他们管理的基金规模也不大,普通基民根本找不到。
任何投资都有两面性,赚钱的永远是少数,这是投资市场的底层规律。
至于你的能力和认知,到底是匹配买基金还是买股票,取决于你到底懂多少。
把基金和股票当成是投资工具,个人的能力是驾驭工具的底层,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