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13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7日刊登乔恩·埃蒙特的文章,题为《超廉价商品时代岌岌可危:亚洲年轻人不愿进厂工作》。全文摘编如下:
这里的工作场所有着落地玻璃窗、供应抹茶的咖啡厅,还有免费的瑜伽课和舞蹈课。员工们每个月都会参加团建活动,喝啤酒、开卡丁车、打保龄球。
这里不是谷歌,而是越南的一家服装厂。
亚洲是世界工厂的所在地,也是美国人购买的许多商品的来源地。但亚洲正遇到一个大问题:亚洲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不愿意去工厂工作。这就是为什么这家服装厂试图让自己的生产车间变得更具吸引力,以及为何依赖该地区廉价劳动力来生产平价消费品的西方公司正在敲响警钟。
过去30年来,全球化的制造模式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亚洲工厂超廉价劳动力的衰落正对这种制造模式构成最新一轮考验。习惯了廉价时装和平板电视的美国人可能很快就要面对更高的价格。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亚洲工厂不得不提高工资,并采取有时成本不菲的策略来留住工人,包括改善食堂伙食、为职工子女修建幼儿园等。玩具和游戏制造商孩之宝玩具公司今年表示,越南和中国的劳动力短缺推高了生产成本。在亚洲拥有大型生产基地的芭比娃娃制造商美泰公司也在努力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两家公司都提高了产品价格。在亚洲生产大部分鞋类产品的耐克公司今年6月表示,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其产品的成本有所上升。
伦敦经济学家、《人口大逆转》一书的合著者马诺杰·普拉丹表示:“对于已习惯让商品在可支配收入中保持某一相对稳定比例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我认为这一基础将不得不重新调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和其他亚洲制造业中心融入全球经济,从穷苦的农耕国家变成了制造业强国。冰箱和沙发等耐用品变得越来越便宜。
现在,这些制造业国家正面临一个代际问题。较年轻的工人比他们的父母受过更好的教育,也是各种社交媒体的老手,他们决定自己的工作生活不应该在工厂的围墙里展开。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亚洲年轻人的生育率低于他们的父辈,而且生育年龄较晚,这意味着他们在20多岁时获得稳定收入的压力较小。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更轻松的工作选择,比如当商场店员和酒店接待员。
一些跨国公司已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和印度等国。这些国家的工厂老板说,他们也面临年轻人不愿意来工厂上班的问题。
亚洲的工厂老板正努力使就业岗位变得更具吸引力,包括补贴幼儿园和资助技术培训项目。有些人把工厂搬迁到农村地区,因为那里的人更愿意从事体力劳动,但这让他们离港口和供应商更远,迫使其适应农村生活,包括在收割期间缺少劳工。(编译/杨雪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