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届内阁组建完毕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要开始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而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浮上水面,那就是普京是否会在北京,与中方深入讨论中俄蒙天然气管道的相关事宜。甚至是与中方一起在现场见证两国企业代表签署合同。
【普京访华,很可能会讨论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问题】
早在上个月,俄罗斯那边就放风说,现在双方已经很接近签署建设协议了,只剩下价格问题还没有谈拢,然后就没有更多消息。
不过这恰恰意味着,双边谈判进入了最紧张的时候。毕竟这是中俄双边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关系到俄罗斯未来几十年的财政收入,以及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前景,丝毫马虎不得。
如果普京能在新任期的头一个月,就能通过国事访问中国,促成协议达成,随后通过政府间合作,推动中俄蒙天然气管道加速落地,那就相当于取得了一个重大的“开门红”,兼具象征意义和实际意义。
俄罗斯那边的消息人士,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就用“房间里的大象”去形容。在国际政治层面,这是一个我们相当熟悉的短语,一般是用来形容某件事很重要,即便有心视而不见,但它就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无法规避。
【中俄蒙管道对俄罗斯而言,是“房间里的大象”】
这或许意味着,俄罗斯那边认为,在中俄就价格问题完全达成一致前,并不适合展开讨论中俄蒙天然气管道具体的进展情况。但无论如何,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作为管道过境的第三方,蒙古最近表现得比较低调。早些时候,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自告奋勇,说打算促成中俄领导人会谈,尽快落实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不过中俄这边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而到现在,蒙古估计也明白,在这方面,中俄才有最终的决定权,自己实在是没有插话的空间。
所以最近蒙古政府也不怎么谈这件事了,一边专心应对6月的议会选举,一边耐心等待中俄这边讨论出个所以然。而且前段时间,俄罗斯那边把与蒙古打交道的团队都换了一茬,蒙古也需要时间去磨合。
【蒙古曾打算推动中俄讨论管道相关事宜】
话说回来,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战略互动的重点方向,何况中俄蒙天然气管道事关重大,谈肯定会谈,但会不会在国事访问期间谈成,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是看普京访华的人员配置,特别是分管能源事务的副总理诺瓦克,还有那些俄企代表有没有跟着来。如果他们来了,而且阵仗还不小,那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我们之前也说过,在中俄能源合作中,价格问题往往非常敏感,具体合同往往是高度保密。在谈判时,中俄会投入大量的精力,争取在各自的利益诉求上找到平衡点,所以一场拉锯战往往不可避免。
上一次中俄讨论天然气价格问题,还要追溯到10年以前,当时双边就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密集磋商。
【这次普京国事访问中国,诺瓦克和俄企谈判代表有可能随行】
俄罗斯那时候的想法是,欧洲国家一般都是高价从自己这里进口天然气,中国这边可以相对优惠一些,但也该是差不多的价格。
而我们这边就强调,中欧能源市场不能一概而论,俄罗斯需要结合中国市场实际以及承受能力进行考虑。
更何况,中国的能源合作伙伴,也不止俄罗斯这一个选择。如果单从价格来看的话,俄罗斯这边实在谈不上有什么竞争优势。中国从中亚这边进口天然气,价格可能只有俄罗斯的一半。
当时普京也很关注谈判进展,还专门批评过负责谈判的俄企,要求他们应该更务实。
这一要求不是没有道理的。俄罗斯虽然目前处于对华能源出口的第一梯队,但面对的竞争分外激烈。要是俄企这边不能做到实事求是,耽误了中俄能源合作的进度,可能就是得不偿失。
后来中俄都各有让步,双方顺利就东线天然气合作达成协议,而且签署协议的时候,普京也在现场见证。后来普京自己在谈到这件事时,总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表示,中国伙伴是一个“难缠的谈判对手”。
【中俄当年签协议,普京也在场】
而这条协议的具体成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最近这段时间,这条管道频频创下俄罗斯对华输气记录。预计再过一段时间,就能达到上限。
所以对俄罗斯而言,中俄蒙天然气管道越早谈出结果越好。
我们还要考虑到,乌克兰危机从发酵到演变为全面冲突,也就是这10年的时间。俄罗斯面对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俄欧关系实质性破裂后,俄罗斯还丢了不少欧洲能源市场的份额。
这也使得“向东看”战略的紧迫性愈发突出。时至今日,在能源合作方面,俄罗斯的议价权比起十年前,可能还有所不及。对于这一点,俄罗斯也要有清晰的认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