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欧盟突然在“中方实体”和“个人”同时动手,考验中方的时刻到了!
尽管中方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反复强调“劝和促谈”立场,然而欧盟国家近期却一直在加强对中方施压的惯用伎俩,多次毫无根据地声称找到所谓中方“军援”的“实证”,而其险恶目的就是妄图通过欧盟对俄制裁措施的外延影响,力度将“中方拖下水”。
当地时间12月16日,新一届欧盟理事会突然发布公告对外表示,根据刚刚通过的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第15轮“一揽子”制裁措施,其中欧盟方面以所谓的“协助和提供俄罗斯相关防务原材料和元器件”为由,在制裁名单中新增了7个中方实体和个人。
欧盟方面在其最新公开声明中表示,“中方实体和个人协助俄罗斯军工企业获得无人机部件、生产材料和微电子部件。”人们注意到,这是欧盟首次借着所谓的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措施的理由,对中方实体和个人实施所谓的“系统性全面制裁”。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俄乌冲突局势逐渐倒向俄罗斯,乌克兰获得战场胜利的可能性趋近于零,而川普即将上台威胁将在短期内结束俄乌冲突,这让期盼通过俄乌冲突打压和削弱俄罗斯的欧盟倍感压力巨大,为此,欧盟近期多次在中俄经贸合作领域制造“莫须有”事件,一再对正常的中俄商业来往横加干涉、妄图通过“泼脏水”来引导媒体聚焦。
分析人士指出,欧盟采取更加极端的对俄制裁措施实际上是其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逐渐失去耐心,并陷入“战略绝望”的表现。为了打击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12月16日的欧盟新制裁清单中,密集打击了所谓俄罗斯的“石油影子舰队”,意图通过打击俄罗斯和印度等国的海上能源交易渠道,来限制俄罗斯出口能源产品的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方面一再热炒所谓的“中俄联合生产无人机”意图,另一方面,却始终无法拿出切实可行、令人信服的证据。即便如此,我们看到,欧盟理事会在其公开声明中已经“不装了”,直接“点名”中方,甚至暗示要让中方“付出代价”。
实际上,中方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是一贯的,中方一直致力于推动和平解决相关冲突问题,从未向冲突方提供所谓的军工协助和相关武器,严格限制军民两用物项出口,甚至有关无人机项目也已经加强了出口限制,欧盟方面对中方咄咄逼人地施压,最终只能招致中方采取的强硬反制措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