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对于安史之乱中的邺城之战和揭秘邺城之战的经过及结果你有哪些了解,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安史之乱中的邺城之战和揭秘邺城之战的经过及结果你有哪些了解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安史之乱中的邺城之战
安史之乱中的邺城之战
唐乾元元年(758)九月至二年三月,唐军围攻邺城安庆绪部,与其援军史思明部交锋时被狂风惊散溃败的作战。
唐至德二载(757)十月,在陕郡之战后,安庆绪仅率1300人从洛阳逃往邺城。唐军遂收复洛阳城,并遣军攻占河内等地,迫降安将严庄;陈留军民杀安将尹子奇归唐;唐将张镐率兵收复河南、河东郡县。
但肃宗忙于迎太上皇还都,未及时遣军追击安军残部。
安庆绪至邺后重整旗鼓,旬日之间,其将蔡希德自上党、田承嗣自颖川、武令殉自南阳,各率所部至邺会合,连同安庆绪在河北诸郡招募的新兵,共约6万人。
安庆绪忌史思明势盛,于十二月遣使至范阳调兵。史思明囚安庆绪使者,以其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被授范阳节度使;半年后复叛。
安、史两军虽已矛盾重重,但对唐军仍构成威胁。
乾元元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鲁灵、李奥、许叔冀、李嗣业、季广探、崔光远等七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共领步骑约20万北进主攻安庆绪,又命李光弼、王思礼两节度使率所部助攻,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督各军行动。
十月,郭、鲁、季、崔等部先后北渡黄河,并李嗣业部会攻卫州,以弓弩手伏击而逐,大败安庆绪亲领7万援军,克卫州;旋又趁势追击,在邺城西南愁思冈击败安军,先后共斩其3万余人。
安庆绪退回邺城,被唐军包围,急派人向史思明求援,许以让位。史思明率兵13万自范阳南下救邺城,先遣步骑1万进驻涤阳,遥为声援。
十二月,史思明击败崔光远夺占魏州后,按兵观望。
759年正月,李光弼建议分兵逼魏州,各个击破史军,鱼朝恩不纳。
二月,唐军围邺城四月不下,师老势屈。史思明率部向唐军逼进,并截断唐军粮运。
三月初六,号称60万之唐军,布阵于安阳河之北。史思明亲领精兵5万与唐军李(光弼)、王、许、鲁等部激战,双方伤亡甚重。郭子仪率军继至,未及列阵,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两军皆大惊而退。唐军南撤却一退不可收拾,郭部退保洛阳。其余各节度使兵退归本镇。
史思明收集部众驻邺城南,诱杀安庆绪及高尚、崔乾佑等,人城兼并其军,遂留其子史朝义守邺城,自还范阳。
此战,唐肃宗待安庆绪逃至邺城一年后才下令攻讨,发兵数十万竟不设元帅,无统一节度;久围城不下,粮秣不继,军心不稳,终于酿成一次大溃败。
揭秘邺城之战的经过及结果,你有哪些了解?
邺城之战是安史之乱中的一次大型战役,当时唐朝的统治者是唐肃宗李亨,尽管此时的唐朝大军实力比较强,但是因为没有元帅的带领,所以导致唐朝大军在邺城之战惨败而归。而邺城之战之战的惨败,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唐肃宗李亨的无能,若是他能够知人善任的话,邺城之战的结局绝对不可能是如此。
首先来说说邺城之战的背景,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贵妃,而且放权给安禄山,导致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而唐玄宗李隆基带着皇室贵族出逃到蜀中去了。而当时的皇太子李亨在父亲李隆基离开以后,便在大臣的建议和拥护下登基为唐肃宗了。
当时,唐肃宗李亨明白平定安史之乱,是当时的第一要务,所以便命令郭子仪等大将带兵去平定战乱,而当时安史之乱中的叛军首领是史思明,史思明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所以郭子仪与其大战多次,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其次,史料记载中称唐朝当时有六十万大军,在洛阳周围的多个城池中驻扎,而史思明带领的叛军也是在附近围攻郭子仪,只是因为郭子仪的大军数量比较多,所以史思明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就在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突然开始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郭子仪和史思明都带领大军退守了,而郭子仪的大军则是退守到洛阳了。
最后,在唐朝大军休息了一年左右以后,再次讨伐叛军,结果唐肃宗李亨居然不设立元帅,导致军心不稳定的唐朝大军,在邺城之战之中节节败退,反倒是史思明带领的叛军越战越勇,最终成功剿灭了近十万的唐朝大军,唐朝的军事实力也因此而受到了重创。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