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语暄杂货铺日期:08月31日

在现实中,一个人在没有马的情况下砍死11个满洲骑兵是非常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下是几个原因:

1. 战术优势:骑兵在战场上具有显著的战术优势,他们通常能够迅速移动,占据有利地形,并在远距离上利用弓箭等武器进行攻击。没有马的步兵很难在战场上与骑兵抗衡。

2. 武器装备:满洲骑兵通常装备精良,如弓箭、长矛等。丁修在电影中使用的武器是大刀,虽然在近战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在面对骑兵时,他的武器并不具备远距离攻击能力。

3. 数量优势:在电影中,丁修面对的是11个骑兵,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没有马的步兵很难同时在多个方向应对攻击。

4. 体力消耗:在战斗中,砍杀11个骑兵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在没有马的情况下,丁修很难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保持足够的体力。

5. 战术技巧:骑兵通常受过严格的战斗训练,具备一定的战术技巧。而丁修在面对大量骑兵时,很难使用出有效的战术。

综上所述,虽然在电影中,丁修在没有马的情况下砍死11个满洲骑兵的桥段充满戏剧性,但在现实中,这样的任务是极度困难的。

回答者:辽宁资深球迷二代日期:2022年09月08日

倘若是实战,电影里的这种场景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在这段1V11的对打中,只有一个细节是最真实的: 当丁修进入到满洲骑兵的骑射射程时,对面的骑兵并没有傻乎乎的向前冲,而是直接掏出弓箭进行射击,并且干掉了丁修的战马。 可奇葩的情节也在随后出现,在干掉对方的战马之后,这十几个骑兵居然放弃了远程杀伤,而是采用了近身格斗。至少在真实的明清战争战场上,这种打法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至少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明清战争的初期,在明军尚可以进行野战的背景下,明朝一些精通武艺的猛将都是咋死的?

杜松,萨尔浒之战明军西路军统帅,当年经常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杀敌,为此还得到了杜疯子的称号。最终的结果呢?在界凡城城下,这位近身格斗有可能会呈现出无解状态的杜松,直接遭到了后金骑兵的弓箭覆盖,最终身中18箭身亡。

刘綖,萨尔浒之战明军东路军统帅,明末著名的武功高手,120斤的大刀在马上都可以抡转如飞。结果遭遇后金官兵,对方不按套路出牌,直接用弓箭射伤了他的左手,间接导致其战斗力大减( 大刀很难再抡起来 ),最终在战场上不幸身亡。

贺世贤,辽沈之战中曾多次率军击败后金,他的铁鞭功夫也是鲜有对手,结果在沈阳之战,他同样遭到了后金的弓箭暗算,浑身被射中14箭身负重伤,最终在格斗中身亡。

所以满洲骑兵的确勇猛,但他们可不是莽夫,不会傻乎乎地直接跟你近距离格斗,作为战场上的老手,既然他们能在远距离内让你失去战斗力,那他们干嘛还要向前冲?丁修与11个满洲骑兵的对决,倘若放到实战中,丁修根本就没有近身搏杀的机会,他直接就会被射成刺猬!

或者退一步讲,由于当时的战场,代表明朝的只有丁修一人,而他的周边有11个满洲骑兵,考虑到目标实在太小,一旦乱箭攻击有可能会误伤队友,于是这些满洲人放弃弓箭而选择马刀,这一点也勉强能理解。但即便是这样,丁修的胜算也是微乎其微,因为步战于马战之间,骑兵的速度和力度是步兵无法阻挡的。

因为骑兵快速冲击时,凭借着马的加速度,马背上作战的满洲官兵的力度也会大大增强,他们挥刀的力量会成倍增加,这也就意味着,站在地面的丁修根本无力阻挡。马战的恐怖在于,骑兵就算拿着一把不开刃的马刀,凭着这速度照样也可以把目标砍得四分五裂。甚至依靠马的加速度,骑兵根本不需要挥刀砍杀,只需要将自己的刀或其他武器横到目标之前,强大的速度也会让武器轻而易举的撕碎或撞碎目标。

当年在抗日战场,比起拼刺刀的功夫,一个日本兵至少可以对付我们三四个人,而在国民政府的抗日军队中,唯一可以与日本兵实现一对一的,就是西北军的大刀队,因为他们装备不起热兵器,就只能日复一日的练习大刀砍杀,当年的冯玉祥更是因为自己的手中拥有这样的大刀队而无比自豪。

然而,当他某一天碰上马步芳的时候,这位骑兵出身的专家不屑一顾地嘲讽道: 如果碰上我们马家军的骑兵,我的一个骑兵就可以对付你的三四个大刀队的刀手,老冯对此不置可否,也算是默认了对方的说法,这就是骑兵的恐怖威力。

可以说,只要骑兵借着速度不停地向你挥刀砍杀,你手中的武器根本难以格挡,因为人家的力度,你根本承受了!

回答者:真扯淡的系统日期:2022年09月02日

那是难度想当的大。一般情况下应该是一个骑兵砍死十几个步兵。毕竟满洲骑兵擅长骑射。能远能近。几十步内可以做到箭无虚发。甚至只需要把刀放平就可以砍掉对方的脑袋。连手都不需要抬一下。但是这厮愣是一个人徒步弄死十几个骑马冲动的骑兵。不得不说是逆天了。毕竟十几个骑兵互相配合下,弄死一个步兵简直就像弄死一只蚂蚁。

回答者:论史日期:2022年09月19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我个人建议对电影或电视剧不要太较真,看着爽就行了,太较真真的很容易给自己找不自在,电影夸张一下很正常,《绣春刀》已经是不算过分了!像《第一滴血3》,兰博和自己的那个师傅手持轻武器,硬抗配备武装直升机、坦克、装甲车可能是一个营的苏军是什么水平?阿汤哥以F14击落两架苏57是什么水平?所以,《绣春刀》很夸张吗?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只能叫做适当拔高了,更何况一人打N多人在史书上又不是没发生过,项羽不就干过这事了吗?丁修本来的设定就是武艺高强的人物,项羽附体超常发挥也是有可能的。另外,丁修单挑满八旗骑兵这个桥段我看过,我数来数去是丁修单挑13个骑兵,提问的同志没数仔细啊,怎么就变成11个了?

再说一句:电视剧、电影好看就行了,一个劲的挑来挑去,怕是要强迫症发作。

言归正传,在现实情况下,一个人手持长刀,单杀13个满八旗兵基本上是不可能,至少难度是地狱级的。让我们回到电影,其实导演拍这段还是下过功夫的,丁修是有戚家军背景的武林高手自不用说,而导演也对这些满八旗兵做了一定的装备弱化和降智处理,完成丁修暴杀13名女真兵的逻辑自洽。

降智处理一:当13名女真兵向丁修冲锋的时候,竟然只射了一轮箭雨,将丁修射下马来之后,在身上还有余箭的情况下,就开始浪了,选择硬打丁修,你们倒是有箭就放啊!敢情箭矢是看着玩的,对吗?

你看这帮人,尽管带的箭不是很多,但不少人撒袋里面是有2到3枝箭的,放完1轮,还能至少再放2轮,但我就是不射,急死你!

冲锋中控弦的八旗兵

注意画中众多明军中箭身亡

但是现实中的八旗兵干脆多了,那真是手里有多少箭都向敌人倾泄,能用弓箭干掉你,非得和你用肉搏杀一阵,我是有病么?再从箭术上来说,八旗军的弓箭又密又准,像《绣春刀》的那帮女真兵就拉胯多了。参加过萨尔浒会战的朝鲜人李民寏写了本《栅中日录》,上面就说道,八旗兵以五、六百骑牵制刘綎的东路军,这帮人上来就不讲武德的放箭, “射矢如雨”, 造成了不少官兵阵亡、受伤。在八旗军主力赶到后,对朝鲜的左右营发动猛攻,又是一顿 “射矢如雨” ,一个冲锋左、右营全军覆没。

而据《满文老档》记载,杜松、马林两路挨弓箭挨的也比较猛,攻打萨尔浒山杜松军的时候, “冲入敌阵,刀劈箭射” 。攻打马林部的时候, “置明军所发枪炮于不顾,迎敌射杀,明军不敌而遁”

而参战的几位明军主将也是直接或者间接的死于弓箭。杜松被 “建人望见松旗,争射之,松战死” ,据徐光启说杜松死壮极惨,谓 “矢集其首” ,大家想象一下。刘綎 “面被矢,身中数创,力尽死” 。潘宗颜是 “矢中其背” 而死。

可见,当年未入关前的满八旗兵这箭法有多凶险,这么牛的箭法不用,非要肉搏,莫非不是正经的八旗兵,是临时叫来的包衣?

降智处理二:如果这一轮理解为大意轻敌的话,丁修在这一轮中干掉了八旗兵的队长,这个操作就应该知道丁修是个狠人了吧。嘿,我有箭不用,继续冲锋硬刚。

事实上,八旗军确实有直接用重骑兵冲锋情况,就比如说对付郑成功的铁人军时,八旗军因为轻敌直接冲铁人军兵阵,见到铁人军打不动,直接上弓箭试试,当然铁人军身穿重甲,弓箭干不动,那身穿棉袍的丁修用弓箭胜算还是很大的吧?好的,就是不用。

努尔哈赤:不要奇怪,我没出动正规的八旗兵,我出动的是没用的包衣。

再说对八旗兵的装备弱化。首先、八旗兵好歹是有盔甲的,这几个穿棉袍的就很离谱。其次、就是箭矢的问题,其实八旗军的撒袋里的箭矢是很多的,配箭有40枝,但是,在剧中那些骑兵配备的撒袋里只有2~3枝。

不过,这也好解释,可能那些八旗兵迎接比巴拉赵靖忠的时候心态比较放松吧。所以,没穿甲,军器也带的不够。

至于在现实中,几十几百骑兵冲垮数千步兵是经常发生的事。萨尔浒之战, “浙兵数千屯据山上,盖昨日之溃卒也。胡数百骑驰突而上,浙兵崩溃,须臾间厮杀无余,目睹之惨,不可胜言”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浙军能算上是戚继光训练的浙军的继承者(注意,蓟州兵变让戚家军遭到了重创,而未被取消编制,被重组恢复),这样的精锐步兵竟然遭到全歼,以步打骑真的很难啊!石砫、酉阳土司兵能在浑河之战中扛住,很不容易。

还有数十骑追着明军千余名步兵的桥段。

正规军遇到骑兵都这样,更不要说没受过系统训练的民间武装力量。乾隆三十九年,王伦为首农民军在山东起义,乾隆立即调动京师健锐营、火器营1000人和索伦营兵50人为前锋镇压,索伦兵30人打1000人的起义军,一路上压着起义军打, “追击五六十里,射殪百数十人,又生擒百余人” ,场面完全一边倒,差距就是这么大。

所以,在现实中,一个步兵手持长刀杀13个满八旗骑兵是很难的,至于电影剧情,我觉得不宜深究,看看就好。

引用文献:《清高宗实录》、《满文老档》、《明经世文编》、《乱中杂录》、《栅中日录》、《山中闻见录》、《钦定八旗通志》、《从征实录》

回答者:圣殿审判者日期:2022年09月02日

这个难度相当于一个步兵,单挑11辆轻型坦克。说白了,除了唐朝的陌刀队,可以拿刀与骑兵对抗,其他真的想不到了,而且一个人砍掉11个骑兵,简直是战神中战神,绝对不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