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相信很多人对恭亲王奕欣权力有多大和差一点担任皇帝的恭亲王奕訢是如何度过晚年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恭亲王奕欣权力有多大和差一点担任皇帝的恭亲王奕訢是如何度过晚年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恭亲王奕欣权力有多大?
恭亲王奕欣的权力有多大?亲王的名头非常吓人!除了皇帝和清朝唯一的明立皇太子胤礽之外,亲王算是爱新觉罗家爵位最高的了。而且奕欣的亲王还多了四个字——世袭罔替,属于“铁帽子”亲王序列,整个清王朝只有十顶。算上克勤、顺承两家郡王,清王朝总共也只有十二顶“铁帽子”,足够精贵了!
可清王朝的亲王不同于汉初的诸侯王,根本不是实封,既不能裂土临民、也没有实打实的封地,说白了就是一张“长期饭票”而已。更重要的是,这张“长期饭票”的待遇还要不断降级,亲王的一个儿子只能承袭郡王爵位,之后传一代降一级、降到入八分镇国公为止才算正式成为“长期饭票”。即便所谓“铁帽子”也只是这张“长期饭票”的待遇不降级而已,与实际权力无关。如果没有被皇帝委以具体差使,“铁帽子”亲王也不过就是一个地位崇高的富贵闲人而已。换言之,奕欣的权力与恭亲王爵位无关。
权力鼎盛时期的恭亲王
咸丰十一年,清文宗(咸丰帝)驾崩。恭亲王奕欣联合两位寡嫂发动了著名的“祺祥政变”,一举拿下了清文宗留下的辅政八大臣。事后,赋闲多年的奕欣正式出任议政王并兼任领班军机大臣,达到了权力巅峰。
值得注意的是奕欣的头衔,请看清楚,是议政王而不是睿亲王多尔衮和醇亲王载沣的摄政王!一议一摄,高下立见。摄政是代替皇帝做决定,议政仅仅是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却没有拍板决定权。那么,拍板决定权在谁的手里呢?清穆宗(同治帝)。可彼时的清穆宗还是和孩子,这一权力实际上落入了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手中。再说一说另一个“吓人”的头衔——领班军机大臣。他是军机处的首席不假,可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开始,军机大臣都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领班军机大臣也不例外。说白了,军机大臣看似如同“宰相”一般,实际上只是皇帝的咨询、秘书机构和执行机关而已。简单说就是,军机处只有执行皇帝命令和提出建议的权力,没有拍板决定的权力。
既然如此,奕欣岂不是没有权力?非也!军机处是执行机关,晚清时期的重大政策的执行安排都出自军机处。彼时的两宫皇太后和奕欣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奕欣提出建议、两宫皇太后拍板决定或两宫皇太后跨过奕欣直接作出决策,之后再由奕欣负责具体执行。这就有得说道了,掌握军机处的奕欣可以阳奉阴违、甚至可以软抵抗,不执行或者打折扣地执行两宫皇太后的决策!这就是奕欣早年与两宫皇太后抗衡的资本,因为军机处被奕欣安插了很多自己的亲信,成了他的“私家衙门”,两宫皇太后不爽也没辙。而且奕欣还是议政王,他提出要求、建议“理所当然、合理合法”,两宫皇太后在地位尚未稳固之前,许多事情也不得不给奕欣面子、采纳他的建议。某种程度上讲,彼时两宫皇太后与奕欣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权力平衡。
叔嫂初次交锋
在“祺祥政变”的蜜月期过去之后,慈禧太后与奕欣的争斗也逐渐频繁起来。不久之后,慈禧太后鼓动御史言官发难、弹劾奕欣并顺带着削去了奕欣的议政王头衔。彼时慈禧太后的实力还不足以撼动奕欣,她为何迫不及待要对奕欣下手?原因其实不难理解,被削去了议政王头衔之后,奕欣便成了彻头彻尾的执行者,连“建议权”都失去了!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是软抵抗,一旦有机会,慈禧太后便可以将他踢出军机处,那奕欣就真的成了富贵闲人了……这就是慈禧太后发鼓动御史言官弹劾奕欣的目的,她知道整不倒奕欣、也没有想立即整倒奕欣,只是为了削弱奕欣的权势而已。
叔嫂合流
慈禧太后与奕欣的初次交锋以慈禧太后完胜收关,随之而来的便是“墙头草”“骑墙派”们的重新站队和权力的重新洗牌。慈禧此举不仅让奕欣受到了重创,也让慈安太后隐隐感觉到了危机。于是,奇特的一幕出现了,原本与慈禧太后联手防备奕欣的慈安太后迅速向奕欣靠拢、实现了叔嫂合流。如此一来,慈安太后掌握了部分决策权、奕欣掌握着执行权,对慈禧太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新的权力平衡也得以形成。
在这样的权力平衡下,慈禧太后虽然继续弄权、却始终不敢走得太远。著名的“安德海事件”,表面看是山东巡抚丁宝桢刚正不阿杀掉了安德海,实际上背后就是慈安太后、奕欣与慈禧太后权力的较量。最后,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咽下这口气,她彼时还没有实力同时对慈安太后和奕欣同时开火。后来,慈禧太后采取了“温水煮青蛙”和“掺沙子”的策略,利用一切可能发展自身势力并向各部门安插亲信以期逐步架空奕欣。
慈安太后辞世、甲申易枢
虽然在慈禧太后的打压下,奕欣的势力在逐渐萎缩。但因为慈安太后和奕欣事实联盟的存在,慈禧太后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实、继续维持这种微妙的权力平衡,直到光绪七年慈安太后辞世。在此之前,慈禧太后作出了最重要的一项安排,那就是强行将奕欣的侄儿载湉(清德宗光绪帝)推上了皇位。这不仅仅是为了继续自己皇太后的身份,慈禧太后还有更长远的打算,那就是利用清德宗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奕譞打压奕欣!
清德宗即位之后,奕譞成了“皇帝他爹”,虽然名义上他只是“皇帝他叔”,清德宗已经被过继给了清文宗,可血缘是无法改变的,群臣不得不掂量奕譞的分量。光绪七年慈安太后辞世之后,奕欣失去了决策圈里的唯一依靠,成了彻头彻尾的“执行者”。于是,慈禧太后开始公开、不公开地极力“推崇”自己这位妹夫兼小叔子奕譞。在慈禧太后释放政治信号之后,群臣又一次开始了重新站队。
光绪十年,慈禧太后正式对奕欣下手了,将“皇帝他爹”奕譞强塞进了军机处,顺带着将奕欣和所谓“恭党”全部踢出了军机处。群臣能说什么?宁可得罪失势的奕欣也不能得罪“皇帝他爹”,不是吗?慈禧太后就这样轻轻松松将奕欣踢出了权力中枢,史称“甲申易枢”,奕欣从此成为了真正的富贵闲人。奕譞是出了名的明哲保身,加之皇帝亲生父亲的身份,他避嫌唯恐不及,哪里敢与慈禧太后公开对抗。就这样,慈禧太后真正实现了“只手遮天”!
利益冲突消失、叔嫂和解
在奕欣被踢出权力中枢之后,他并没有作出激烈反抗而是坦然地接受了继承事实,这也是很多人说奕欣“一生为奴”的原因所在。在没有了利益冲突之后,反倒是让慈禧太后想起了奕欣曾经的功劳,让奕欣得以善终。甲午之后,慈禧太后“国难思忠臣”,甚至不惜重新启用了赋闲多年的的奕欣,只可惜面对江河日下的江山,奕欣也回天乏术了……光绪二十四年,奕欣辞世,慈禧太后给了这位小叔子一个“忠”字作为谥号、盖棺定论,也算是这对叔嫂公开和解了,慈禧太后甚至还给了奕欣一定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也算是对得起辛酉年间奕欣的鼎力相助了。
综上所述,恭亲王奕欣权力大吗?大!但似乎也没有大到摄政王多尔衮那么夸张,他的头顶上始终是有人压着的。而且,在“祺祥政变”的蜜月期过后,奕欣的势力一直是在不断萎缩的,权力自然也在不断被削弱。光绪十年“甲申易枢”之后,奕欣彻底成了富贵闲人……恭亲王奕欣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差一点担任皇帝的恭亲王奕訢,是如何度过晚年的?
后期慈禧太后在大清国已是一手遮天,满朝文武,无人敢和她争斗。奕䜣和慈禧的确明争暗斗了很多年,奕欣一直以来,也一直手握重权,在朝堂上有一定的话语权。慈禧也十分的忌惮他,后慈禧借口奕欣“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
1894年,时值甲午之战,慈禧迫于压力不得不再一次起用奕䜣,奕䜣也因此再一次领班军机处和总理衙门。
此时的奕䜣已经61岁,赋闲在家十年,慈禧在这10年时间里发展起来的势力,也已经不是奕䜣所能够对付得了的。
在奕䜣的后半生,因不断受到慈禧的打击,他在政坛上起起落落,早先的锐气逐渐消失,到晚年更是消沉,在政治上毫无作为。即使他虽然再一次出山了,可是却没有再和慈禧争斗的能力。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一病不起,四月初十日病逝。
奕䜣作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在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成为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
在其任职中枢期间,清朝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以及西部各省的叛乱。他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也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