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对中国陆军步枪发展史简介_中国陆军装备发展史不是很熟悉,那么你来对了地方。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陆军步枪发展史简介_中国陆军装备发展史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我军军事装备发展有几个阶段?各阶段都有哪些特征?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 建军节。在这盛大的节日里,中国人民 将以崭新的军容、威武文明之师的英姿,隆重庆祝这不平凡而伟大的一天,这也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历程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第一次飞跃:武器装备从以步枪为主的轻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飞机为主的重武器转变,实现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步兵到诸军兵种的飞跃,海、空军武器装备初
具规模

建国之初,我军武器装备品种繁杂,陈旧落后,如枪炮就有110种、82种口径,产自20多个 ,主要以冲锋枪、轻机枪、通信、重机枪、轻迫击炮、重迫击炮等武器为主。

新中国成立时,我军(主要是陆军)的武器装备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开国大典大阅兵时,我军展示了75毫米野战炮、105毫米榴弹炮、37和57毫米高炮等,以及P—51型歼击机、蚊式轰炸机、PT—19型教练机、L—5型通信观察机。

然而,由于有些武器是在战争中从敌人手中夺过来的,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步兵武器装备多,海、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的武器装备少,陈旧落后。尤其是飞机、军舰少得可怜,坦克、大炮也为数不多。60架作战飞机多达10个机种,有的已破旧不堪,有的缺少配件。

国庆大典之后,为了改善武器装备,中共中央确定进口苏式武器装备。194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访苏时,于27日向斯大林、华西列夫斯基和布尔加宁等提出了向苏联购买飞机装备等问题。经双方商定,当年10月15日苏联飞机第一批进口。至年底,共进口各型飞机185架。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加速了从苏联进口武器装备的步伐。1950年和1951年,共接收了12个苏军航空兵师的装备,进口了36艘苏联鱼雷快艇。1953年6月4日,我国又和苏联签订了进口(含转让制造)81艘舰艇的协定。1951年至1954年间,还从苏联进口了60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和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空军从1950年10月至1954年初组建了多个航空兵师,拥有各型飞机3000多架,形成了包括歼击、强击、轰炸、侦察、运输航空兵的空中力量。1954年和1955年,苏联军队从安东(今丹东)、沈阳和旅大地区撤回国内时,我军有偿接收了苏军1个潜艇基地、5个歼击机师、1个轰炸机师、2个步兵师、1个机械化师、3个地面炮兵师、3个高射炮兵师等部队的大部分武器装备。

到1955年底,我国共进口和接收苏式各种枪80余万支(挺),火炮1.1万多门,坦克装甲车辆3000多辆,飞机约5000架,舰艇约200艘(含转让制造部分),雷达和探照灯1400多部,无线电和有线电通信机1.2万多部,舟桥15套,主要工程机械500多部,防化专用车辆100多辆,以及各种弹药和配套装备。

自从1956年7月19日,在东北沈阳,我国仿制生产的第一架歼击机即歼—5型,首飞蓝天成功。中国人民由此步入航空工业从仿制到自行研制、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1956年以后,还进口了不少飞机、舰艇和其它个别装备的仿制样机。在进口苏式武器装备的同时,我军先后成立了炮兵、坦克、空军、海军、工兵等学校。我国抓紧了军工建设和武器装备的生产。

1951年初,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主任,代总参谋长聂荣臻、重工业部部长李富春为副主任的中央兵工委员会,根据朝鲜战争的需要,提出了提早进行兵工建设的方针,并于同年6月20日作出了《关于兵工建设问题的决定》。按照这个决定,1952年以前,军工企业自制了一些轻武器和弹药,修复了一部分旧杂式武器备装备。从1953年起,逐步开始仿制苏式武器装备,先后新建和扩建了79个规模较大的军事工厂,武器装备的仿制和试制投入了生产。到1955年底,我军利用进口和国产的武器装备,换装和新装备了陆海空三军师级单位。

至此,海军和空军的装备已初具规模,陆军特种兵的装备也迅速发展起来,步兵的旧杂式武器装备绝大部分被淘汰,基本上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制式化、全军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比新中国成立时大大提高了一步。1959年,我国又自行研制了“59”式中型坦克,从而宣告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结束。此时,我国航空工业短短建国十年内,自己研制出了超音速喷气战斗机和轰炸机。
共分四个阶段!
一:武器装备从以步枪为主的轻武器向以坦克、大炮、飞机为主的重武器转变,实现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步兵到诸军兵种的飞跃,海、空军武器装备初具规模!
二:武器装备从摩托化向机械化的转变,诸军兵种武器装备尤其是空军、海军、二炮部队的武器装突飞猛进,基本实现了由进口化、引进化、仿制化到国产化、自制化、改进化!
三:武器装备研制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挖掘自身国防科技潜力,实现了由机械化向电子化、信息化、通用化、自动化方向转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武器装备现代化!
四:以科技强军战略思想为指导,依靠自身科技、借鉴国外技术研制高技术武器装备“杀手锏”,集陆海空三军和二炮高精尖新武器于一体的配套武器装备系统,使现有武器装备成为维持和平的坚强盾牌—陆地猛虎、大海胶龙、监天之鹰、长空利箭!

返回目录

“现代陆军”发展简史?

“现代陆军”发展简史

陆军是最古老的兵种,从有军队存在开始就有陆军。冷兵器时代的陆军主要由步兵、弓兵和骑兵组成,现代陆军已经包含航空兵、机械化步兵、炮兵、装甲兵等多个类别。与此同时,陆战武器也随着陆军的发展而变化。

陆军是地面作战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三军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支。17~18世纪末期,许多 已经正式将军队区分为陆军和海军,其中陆军又可分为战斗部队(主要包括步兵、骑兵和炮兵等)和勤务部队。19世纪初期,陆军开始走向正规化,采取统一的组织编制,使用制式的武器装备,颁布各种条令、条例,实行集中统一指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爆发前,为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各国开始大规模扩充陆军,在战争中又新组建大量部队,组织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此期间,步兵、炮兵仍是主要兵种,骑兵的地位有所下降,而工程兵、通信兵的作用有了提高,同时化学兵、装甲兵、陆军航空兵等新兵种和专业技术兵相继产生。

“一战”期间的法国陆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期间,陆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战争初期,德国总兵力700余万人,而陆军就有520万人,编有214个师,其中坦克和摩托化师35个;苏 兵力500余万人,陆军就有近440万人。此外,其他主要参战国的陆军也各有几百万人。当时陆军装备有坦克、火炮、火箭炮等新式武器,所以其火力、防御力和机动性有了空前的提高。由于战场需求,各主要参战国新组建了大量步兵师、机械化师和坦克师,有的还建立了炮兵军、坦克集团军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方面军(集团军群)。

“二战”中的美国陆军非裔士兵 冷战期间,各类陆战武器进一步发展,陆军的人数虽不如世界大战期间,但质量却越来越高。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陆军有231个师,人数达159.6万人;美国陆军有18个师,人数达76.6万余人。武器方面,由于各国越来越注重海陆空联合作战,所以非常注重机动性,导致一些重型坦克开始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装甲车辆。 之后,各国陆军不断进行调整,但一直保持着相当大的规模。随着各国普遍加强陆军质量建设,陆军员额呈下降趋势。例如,1992年代初,美国陆军共有67.4万人,编有5个集团军司令部、5个军部、14个作战师,而到1995年时则减至12个师,共51万人。 时至今日,一些发达 ,陆军装备导弹、战术核武器等现代兵器,组织体制和训练也有较大改进,陆军的发展和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即便海军和空军的地位日益提高,但陆军的地位也未出现根本性动摇。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