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关”卫星首批科学成果正式发布。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自2024年1月9日发射以来,它探测到多种类型的暂现天体,并捕捉到几例可能的新类型暂现源。其卓越的X射线探测能力得益于核心载荷——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中文名为万星瞳),也被称为“龙虾眼”。
科研团队为之感到自豪:“国际上至今没有能与‘龙虾眼’媲美的载荷甚至样机,我们在技术上一步跨越近30年!”
龙虾眼光学系统在国家天文台实验室进行装调。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供图
恒星爆炸、中子星合并、黑洞吞噬恒星……一系列天文事件总在瞬间发生,伴随着海量能量释放,大量X射线光子向四面八方奔腾而去。想要了解这些天文事件,用一台能看到极其广阔宇宙空间的望远镜去捕捉、观察X射线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000年以来,专门研究宇宙中变化天体的“时域天文学”逐渐成为国际天文学界的前沿领域,采用“龙虾眼”结构设计观察X射线的望远镜被公认为是推动这一领域的先进工具。这项技术最初的想法源自美国天文学家罗杰·安吉尔197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在我国“龙虾眼”的研制中,各个科研团队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成功完成全部国产化的自主研制。
其中,国家天文台负责设备的科学性,提供光学设计、镜片参数的X射线测试、镜片质量改进路线的科学建议,以及“龙虾眼”聚焦镜组件的自动化装调、测试和标定;北方夜视公司负责镜片实际加工和工艺改进;上海技物所则负责工程实现,组装整个载荷仪器,逐一攻克了结构热控、横向阵列、CMOS探测器复杂结构、精密热控及电子学等关键技术。国家天文台和上海技物所还负责完成了完整的“龙虾眼”望远镜模块地面X射线标定。
据介绍,“天关”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并实施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任务之一,由中国科学院主导,欧洲空间局、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参与研制。莱娅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天关”卫星万星瞳载荷的实验模块。国家天文台自2011年研发龙虾眼X射线成像技术,并与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核心光学器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电工研究所也参与了研制工作。
(综合自《中国科学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