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帅的没边LV日期:06月17日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然而关于夏朝的资料却相对匮乏,甚至可以说是记录的缺失。这引发了人们对夏朝存在与否的质疑与猜测。那么,夏朝记录的缺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夏朝时期的文字系统相对简陋,没有形成完善的记载体系。夏朝时期,人们还未使用象形文字或隶书等成熟的文字形式,而是以简单的刻纹或刻画方式进行记录。这种文字形式的局限性导致夏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无法被详细而准确地记录下来。

其次,夏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们的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在这种背景下,夏朝的历史记载主要依靠口头传承,而非书面记录。口头传承易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容易产生错漏和失真。加之夏朝时期频繁的战乱和政治动荡,更加削弱了历史记载的完整性。

最后,历史的演进也对夏朝的记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使得夏朝的资料逐渐凋零。后世的历史学者在对夏朝进行研究时,往往只能依靠后续朝代的记载、考古发现和民间传说等间接线索进行推测和还原。

综上所述,夏朝记录的缺失是由于夏朝时期文字系统简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以及历史演进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虽然夏朝的具体历史细节难以考证,但正是这种神秘感让夏朝成为历史研究中的一个谜团,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夏朝历史的无尽好奇与探索。

回答者:朵朵影视剪辑ZV3日期:2021年06月20日

埃及的文字,历经千年,清晰可辨,没有雕刻痕迹,石头也没有腐蚀迹象。更难得的是,6/7千年前的文字,竟然有2000多年前的希腊文对照!一个“天才”的语言学家,竟然一夜之间破解了来这些文字!更难能可贵的是,历经几千年的古埃及文竟然没有进化,变化:而我们的文字,3000年来,从甲骨文, 到金文,小篆,到现在字体,文字,内容都在不断变化。

回答者:平沙趣说历史日期:2018年06月19日

首先别说夏朝,商朝的文字记录也缺失,我们对于商朝的了解主要来源于 考古发掘。当年就是因为发掘了殷墟,大家才确定商朝的存在,经过甲骨文辨认,史学家们才认同帝王世系接近的《史记·殷本纪》。

根据《史记·夏本纪》及《竹书纪年》的记载,夏代自禹至桀,历14世17王,共400余年。

关于夏朝的帝王世系目前没有考古可以支持,但因为殷墟卜辞证实了《史记·殷本纪》中所载的商王世系,所以学者大多都认为《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也应当是可信的。

目前,考古学上没有夏朝一说,只有夏文化这一概念。

目前,学术界关于夏文化的看法,主要分为两家,一种是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就是彻头彻尾的夏文化,早于二里头文化的文化遗存和晚于二里头文化的文化遗存,都不是夏文化;另一种是二里头文化的主体是夏文化,但夏文化的上限应前推至二里头文化一期之前,二里头文化第四期则是属于商代早期的“后夏文化” 。

与夏朝年代对应的夏文化是存在的,记录是有的,遗址已经发现,但还需要考古学家去解读。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 以考古代历史文化,然后去研究。

如果仅仅以单纯的文字记录来说,夏代记录确实是难得,当然这个跟秦始皇焚书关系不大,因为到那时候也没剩下什么。

从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可以看出,在商朝以前,文字还没有系统地发明与应用。其次从甲骨文的材料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书写材料非常有限,甲骨文是留下来了,但是难以辨认,而其他材料可能根本就没留下来。

像西方的埃及等文明,他们有石头建筑至今残存,上面有字,但是我们的祖先们没有这种习惯,像简牍、布帛这种书写材料是相当容易腐坏的。而且古人的建筑大多是土木建筑,也是一倒就烂,保存不了多久。

回答者:jincan1248日期:2021年11月12日

第一,夏朝有文字记载,是近代“历史学家”不愿承认。明朝之前没有人怀疑远古中国历史!近代人的所谓“创新思维”,只要西方人不认可的,中国人自己也讲不清了的历史,就都不是历史记录。什么都可以怀疑了,都可以推倒重来了,引起的历史冤假错案!夏朝是肯定存在的,而且,夏朝之前的历史更加辉煌,精彩!那四个时代叫:“天,地,人皇”和“黄帝统治地球人类的东南西北中五帝”时代!!!!汉代之前地球人类已经有275万多年历史文字记载,远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文化和科技也是存在的,超越当今地球人。

第二,春秋战国,秦汉唐朝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是全球最先进,最完整无缺的,比西方人发明的单一理论认知超越得不知多少倍。现代人竟然认为远古中国没有自然科学!都跑到西方去学什么自然科学去了。你不觉得奇怪吗?从汉代之后,中国为什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体系?!只建立了为宫廷服务的,三种教育机构!太让人难以琢磨了!!!国家强盛靠什么?!长治久安又靠什么?!

远古天文,音乐,数学,医学,图像,地理……九大理论与社会实践是上一次地球人类社会文明的遗留物证,铁证如山的事实!高深莫测,互联互通,它是远古人类社会的终极理论体系,被近代人完全遗忘了!!!把来自西方的有缺陷和错误理论当成了科学真理去崇拜!你不觉得是对远古人类智慧的侮辱吗?!

现代人低估了远古超级理论文明程度!而怀疑历史是完全错误的。

远古超级社会文明,文字种类繁多,历史悠久,理论高深,科技超越,被近代专家所否定的“历史”!应该彻底翻篇了!

回答者:古史微日期:2022年03月17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题主的问题涉及面比较大。由于我对夏文化也做过一些研究,现在我试着回答一下。根

据题主的提问,我准备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来回答:

第一,会不会“根本没有夏朝”?我的答案是,从文献记录看,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夏朝是可以确定的。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有关夏朝的最早文献记录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尚书·周书》以及西周青铜器遂公盨中。在《尚书》的《召诰》、《多士》、《多方》、《君奭》、《吕刑》等这些比较可靠的属于西周时期的篇章中,都提到了夏。如《召诰》中的召公说:

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附厥命。

译成白话即: 观察古代先民生活的夏朝时期,天帝教导人们顺从慈保,努力了解天的意志,现在,夏王朝已经亡国,丧失了天命。 再比如《多方》中,周公对殷士讲话时说:

有夏不适逸,则帝降格,向于时夏。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辞。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

这段话的白话文意思是: 夏王不节制游乐,天帝就降下教命来劝导夏王。夏王没有听取天帝的劝导,大肆游乐,因此天帝也就不再眷念他,废除了给夏王朝的天命。

此外,《左传》、《墨子》等古代文献还大量引用《夏书》、《夏训》,这都证明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于夏代的传说是普遍存在于中国各个地区的,为不同阶层的人所了解。此外,在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中,更明确地提到了传说中的夏王大禹。

遂公盨的出现,证明了有关夏代的记忆在西周时期仍然流行。进入战国时期,著名的《清华简》同样也提到了夏代。比如《尹诰》篇:

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尹念天之败西邑夏,曰:“夏自绝其有民,亦惟厥众,非民亡与守邑。厥辟作怨于民,民复之用离心,我烖灭夏。”

清华简《尹诰》把夏称为“西邑夏”,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甲骨文中,“西邑”一词也有出现(《合集》7865,如下图):

蔡哲茂研究员根据对甲骨文中的“西邑”的解读,认为甲骨文中的“西邑”就是夏。这个观点的可信度也比较高。因此, 综合商代卜辞、西周青铜器、战国清华简以及《尚书》等文献资料,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夏代。

第二,“夏朝记录的缺失,什么原因造成的?”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实际上,在古代文明世界,有关早期文明的记录缺失或者残缺是一种普遍现象。比如,在印度河流域,尽管印度也有古老的文字系统,但是对哈拉帕文明却没有记录。在中国的文献记录中,比较确切的记录是夏代兴起前后的时期,按照传统观点,这个时间点大约在4000年前,但是,从考古情况来看,有学者认为我国在5000年前的良渚时期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笔者同意这个观点),而良渚文明同样在文献中缺乏记录。

尽管我国文献中已经有对“夏”的记录,但由于这种记录比较残缺(残缺的记录特征正是文明存在于早期的一个特征),因此,后人对这些记录产生一些怀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文明的发展进程来看,人类文明在形成用文字记录的传统以前,往往都经过了一个口传时代。严格地说,实际上我国的夏、商、西周三代都可以归入以口传为主的时代,这是因为我国真正进入以图书形式记录历史是在春秋时期。而殷、周时期虽然已经有文字记录,但这些记录更多具有的是档案(史料)性质,不具有史书性质。也因为如此,所以有关三代的记录都存在“缺失”现象。比如,有关商代的记录,甲骨文中记录的不少古国(如工方、龙方、雀方)等就不见于传世文献 。再比如有关西周时期的记录,在西周金文中经常出现的蒡京是周天子经常活动的地方,但传世文献同样也没有记录。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后世对三代的记录,主要根据的是对早期档案的整理,以及对早期口述传说进行的文本化整理。由于夏代比商代相对更为古老,因此,古代文献对夏代的记录更少也就更加正常。比如,上面提到《尚书》对夏有记录,但如果我们读《诗经》就会发现,《诗经》有《周颂》、《商颂》,却没有《夏颂》。《诗经》传说为孔子所整理,这就说明孔子时代对夏的了解仍然很少,所以《论语》中的孔子才会慨叹“文献不足征”。

第三,夏朝的文献记录缺失,与秦始皇焚书有关系吗?我的看法是没有太大关系。

现在,我们研究夏文化,能依据的比较可靠的资料,除了《诗经》、《尚书》以及《左传》、《国语》等引用的《夏书》以及清华简、上博简这些资料之外,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资料,那就是《山海经》。从汉代一直到隋唐,历代学者都相信《山海经》与夏代的大禹有密切关系。从《山海经》的书写特征来说,确实充满了原始文化色彩,而这种色彩按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背景是无法伪造的。

在秦始皇时代,《山海经》并不属于《诗》、《书》之列,自然也就不在秦始皇的焚书之列。 胡厚宣、王国维利用《山海经》来对卜辞中的四方风、殷代先公先王进行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了《山海经》的古老性质和可靠性。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出现,再次证明《山海经》在古史研究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因此,对于所谓的“夏代记录缺失”,我们应该视为一种文明早期存在的正常现象,如果因此而怀疑夏王朝的真实性存在,这就不是太有必要。至于考古上如何去证实夏的存在,这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属于另一个问题。就个人的看法而言,我相信只要充分利用早期的这些文献记录,同时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目前的考古资料,并重视语言、民族、人类学各方面的知识,考古上的夏代问题应该是有机会最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