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云鹤166082174日期:21小时前·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文化领域创作者

时与势不在鳌拜这边,他不敢动。康熙背后还有孝庄和众大臣及拱卫京城的军队,没有百分百把握谁敢动。如果是你的话你有可能,因为你问这事,说明你有这心,再说你不懂政治,所以敢做。

回答者:老曹覌天下日期:2022年09月30日

那是封建社会,旻皇权社会,鳌拜统军对外作战,将士会听从鳌拜的命令。

一旦鳌拜领军进紫金城造反,鳌拜的命令将士可能未必听从,这一点鳌拜还是清楚的,所以他是有贼心没有贼胆的,

这也是鳌拜不敢和康熙撕破脸皮的原因。

回答者:有书博物馆日期:2019年07月03日

鳌拜这个名字,原本在大众的视野中不是特别耀眼,但一部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鳌拜。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鳌拜既拥有军政大权,又是嚣张可怕的人,但电视剧中的情节把鳌拜夸大丑化了,其实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坏透。

那鳌拜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何宁死也不推翻康熙呢?

1、鳌拜虽然手握大军,但忠于清朝

鳌拜出生在武将世家,是满族镶黄旗人,他的祖父索果尔是女真苏完部长,投靠努尔哈赤,他的伯父费英东是努尔哈赤的五大功臣之一,战功显赫。

鳌拜早期跟皇太极出征各种战场,攻打皮岛之战。

他表示:“若不得此岛,必不见王面”,经激烈战斗,最终夺下皮岛。皇太极对鳌拜的坚勇果敢十分满意,提升为勇士。

之后在松锦之战,攻打明朝首领吴三桂、洪承畴、李自成、张献忠等鳌拜也是冲锋陷阱,一马当先,屡立战功,军功显赫,并多次加官进爵。

在皇太极突发病亡时,生前未有指定继承人,肃亲王豪格和多尔衮对皇位引起了争斗,由此陷入了激烈之中。

鳌拜拥立皇帝子嗣,最终双方让步,由临福继承皇位。鳌拜对拥立顺治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多尔衮当了最高权力的摄政王,由他一人辅助小皇帝顺治。

鳌拜由此得罪了多尔衮,之后多尔衮多次打压他,屡遭冤狱,成了他的政敌。

在残酷严峻的环境中,他不恐惧,不退缩,不迎合,不迁让,坚忍不屈的面对多尔衮。

多尔衮去世后,鳌拜向顺治帝诉苦多尔衮欺压的事,得到了顺治帝的谅解,并晋升公爵。鳌拜生病时,顺治帝还亲自慰问。

鳌拜赢得了皇太极和顺治帝的高度赞赏和信任,他的忠心可见,也成了重中之臣。

2、孝庄太后为清朝在背后坐镇,想反也没那么容易

孝庄太后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尤其在顺治和康熙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她不垂帘听政,而是站在两位小皇帝的背后,给予支持和鼓励,康熙对孝庄太后十分敬重。

她对政治有独到见解,善于把控大局,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皇家女性的高度,她不像吕后、武则天、慈禧、她们都是霸权主义,对权力的欲望极高。

孝庄不一样,她不霸权,而是站在背后扶持两帝,把两位幼小的皇帝扶成参天大树。

尤其把康熙扶成了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她是一位贤良睿智的女政治家,是名副其实的一个孝庄可抵十万大军。

3、四大辅臣相互遏制,并非一方能捍动王朝

顺治帝病危时遗诏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辅臣,辅助康熙,那他为什么要四人辅政呢?

估计在于顺治帝刚登基和年幼时,被摄政王多尔衮一人专权的弊端。四大辅臣经过精挑细选,文武兼备,合理得当,互相牵制,可谓是高明之举。

四大辅臣,他们都贵族出身,是几代皇帝的老功臣,都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身居高位,忠心耿耿,异姓族体,能相互制约的辅助年幼的皇帝。

4、鳌拜专权是因为两位辅臣去世,失去了遏制的力量,使他浮躁,变得专横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此时索尼年事已高去世,苏克萨哈被排挤,康熙加升他为太师。

此时鳌拜站在了权力的高峰,心态有点浮了,开始得意忘形了,更加专横跋扈了,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让康熙深感威胁。

于是康熙吩咐索额图和明珠严密布控 ,将鳌拜抓捕,列举鳌拜30条大罪。康熙念其功劳,不忍诛其,最后监禁,不久在牢中死去。

康熙晚期,念起鳌拜的功绩,追赐他一等世袭爵位,子孙世袭,最后在雍正时期,恢复其一等公世袭爵位,加封“超武公”。

鳌拜在皇太极和顺治期间有着巨大的贡献,他既是功臣,也是忠臣,深得两位皇帝的赞赏和信任,为大清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虽然权力大,但并没有谋反。

鳌拜在康熙早期也有打击汉臣,圈换旗地,处死苏纳海和朱昌祚等等过失。

回答者:逐鹿无言日期:2022年10月02日

首先,我们要知道:统领40万大军,并不代表实际掌控了40万大军。

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董事会是满洲八旗这个庞大的集体。自后金时期,这个政权就是围绕爱新觉罗家族组建的,政治和军事制度非常成熟。

鳌拜的工作是前老板安排的,他也只是个打工的。即便前老板死了,新老板年纪还小,但董事会也不是吃素的。

作为一个打工的,虽然大权在握,也要考虑人心向背。打着老板的旗号,鳌拜嚣张跋扈、恣意妄为,大伙敢怒不敢言,不过是看在老板的面子上罢了。真要干出反主的事来,那就给了众人口实,人人得而诛之,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

最后,吃不着葡萄,还惹了一身骚。鳌拜又不傻,怎么会干这种愚蠢的买卖。当然,鳌拜也确实低估了康熙皇帝。如果威胁到了他的权势,鳌拜自己做不了老板,可以拥立其他董事会成员取代康熙的。

所以,还是康熙的韬光养晦厉害,成功麻痹了鳌拜。最终,康熙皇帝发动了政变,使权臣鳌拜成为了阶下囚。也正是因为鳌拜没有反心,所以康熙并没有杀掉他。

回答者:不正经的军棍日期:2018年11月23日

鳌拜虽有操纵皇上之举,却无篡位之心

大清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就是康熙,顺治皇帝死后,年仅八岁的康熙继位。四个辅政大臣中,权力功劳最大的便是鳌拜。

鳌拜曾经对大清忠心耿耿,事实上到最后也是忠心耿耿。鳌拜年轻之时,南征北战,为大清立下过赫赫战功。以至于康熙准备杀他的时候,他脱下衣服展示自己的伤疤,满身的伤疤都是为国所得,康熙也不忍处死这位功臣。

当鳌拜成为辅政大臣之时,鳌拜看到了权力的好处,看到了权力能为自己带来一切的时候,他再看向年幼的君主,无时无刻不在想,这个小孩子懂什么,现在我才是天下第一人。一步步,鳌拜掌控了朝政,掌控了皇帝,但是最终没有谋反。

他有造反的实力,为什么不反?

自古以来,有权势的大臣都不会造反,因为造反,是有风险的。造反意味着什么,造反意味着与整个国家为敌,鳌拜不是皇家血统,他想当皇上,名不正言不顺。而自己的地位极高,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上有的,自己全都有,皇上没有的,自己也有。那个小孩,只不过是一个木偶罢了。

其实古代社会,皇上仅仅是国家的一个象征,而掌控国家的,是跪在皇上面前的那些大臣,那些大臣是政治的主导者。而鳌拜作为这些主导者之首,没必要去冒这个险造反。造反成功了,也会被千夫所指,不成功,全家灭门。于情于理,鳌拜都不会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