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和外界的预期有所不同。例如,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的出口下降了近15%;而24岁以下青年的失业率也首次突破20%等等。
德媒“焦点在线”近日登载的一篇报道指出,中国经济数据所表现出来的短板让美国白宫的政客产生了幸灾乐祸的心理——拜登总统已迫不及待地将中国经济形容为“一颗嘀嗒作响的定时炸弹”。
然而,这篇报道认为,至少有6个事实证明,现在说“中国崩盘”并无多少根据。
▲报道截图
报道首先援引了德国经济研究所区域市场主管马特斯(Jürgen Matthes)的说法称,现在就唱衰中国的经济显然为时过早,“这个国家有着强壮且增势不减的技术市场。尽管经济复苏弱于许多人的预期,但今年的经济仍将有明显的增长。
德媒的这篇报道指出,以下6个明白无误的事实表明,美国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是一种幻想。
第一,中国的增长速度将是美国的两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长率为5.2%,2024年为4.5%。因此,中国的GDP几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即使中国经济在2023年仅增长3%,所增加的产值也将超过5000亿美元。
▲图源:The Pioneer
第二,进口走弱是经济强势的标志
2023年7月,中国进口较去年同月下降了12.4%,但这对中国来说并不一定意味着坏事。马特斯即表示,这是中国政府有意将重点放在提高自给自足、减少对西方依赖的结果。
比如,在汽车行业,中国政府已然发起了自己的电动汽车攻势。在中国,人们开的(主要)是比亚迪,而不是大众。今年的前5个月,这家中国市场的领导者在本土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是所有西方汽车品牌销量总和的3倍。
第三,中国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人的创造力在不断提高,这反映在欧洲专利局的专利申请数量上。2022年,中国专利注册量为19041件,比上年增长了15%,在全球各国家中排名第4。
▲欧洲专利局,图源:br.de
第四,中国在欧洲的足迹在不断扩大
德国经济研究所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得出结论称,对欧盟市场来说,中国的商品变得越来越重要了——2000年,从中国的进口额占欧盟进口总额的2.6%,而去年的这一比例已经增长至8.8%。
第五,中国坐拥成堆的原材料
在各类电子产品的制造中,稀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中国的稀土产量占据着市场70%的份额,是这种原材料的主要生产国。世界市场上的所有稀土有34%直接由中国进口。
▲已知最大的稀土矿床位于中国的白云鄂博矿区,图源:ardalpha.de
第六,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
中国有能力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外汇储备是一国实力的体现。中国在这一点上明显优于其他工业化国家。为应对危机,北京储备了3.3万亿美元;日本以总额仅1.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列世界第二;而截至2022年底,德国的外汇储备只有约3000亿美元。
报道因此得出结论——即便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依然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
▲图源:Axel Heimken/dpa
这篇用德语写成的报道显然是想提醒德国国内,少一些对中国经济幸灾乐祸的论调。报道的最后更用幽默的口吻指出:要是德国的情况能像中国一样顺利,朔尔茨这届政府就可以成功赢得连任了。
(欧洲时报德国版蓝蒿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