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非洲峰会在圣彼得堡举行,引起了俄罗斯各界人士的关注。有俄学者就在峰会之后撰文称,俄罗斯正在作出300年来最大的调整,莫斯科的国际定位和全球战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俄罗斯正在放弃原本以欧洲为首要发力方向,追求融入西方世界的传统外交思路,转而加强与非西方阵营的交往。
【俄罗斯-非洲峰会刚刚在圣彼得堡举行】
俄罗斯学界得出这一结论,自然不是空穴来风,在今年3月,普京签署的最新外交政策文件之中,俄方就明显表现出了这一外交风向的变化,针对欧洲以及“美国和其他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态度,较为强硬。
俄方当时还明确指出,原本不平衡的世界发展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非西方大国和地区强国的竞争能力在不断提高,强调俄方要与这些国家加强沟通。
俄罗斯在外交上的战略调整,也从侧面反映出,在俄乌冲突持续进行,西方在经济上制裁俄罗斯的同时,不断在安全上向俄罗斯施压,并扩大对俄包围圈的大背景下,俄政府其实已经对西方失去了信心,不惜改变俄罗斯的国策以应对局势的持续恶化。
【随着瑞典和丹麦加入北约,俄罗斯在欧洲方向上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站在中国的角度上,我们自然乐于看到莫斯科方面作出这一战略调整。毕竟,俄罗斯是中国搬不走的邻居,俄方如果真的能够顺利完成这一战略转向,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只要俄方完成战略调整,中俄两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就能够更加稳固。中国在北方边境的战略压力将进一步减弱,中国的能源安全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地保证。
更重要的是,中俄将可以在战略上进一步协同合作,共同应对美国不断推动北约亚太化,造成的亚太局势恶化,一道为东北亚局势注入一针“稳定剂”。
【参加北部联合2023军演的中俄海军舰队】
但我们也必须看清楚,俄方最终能否完成这一调整,还是一个未知数。
首先,正如俄学者所说的,莫斯科当前的外交转变,是自18世纪时的彼得大帝改革以来,俄罗斯最大的战略调整。但在这之前的300多年时间里,靠向欧洲,融入西方的思想,一直在影响着俄罗斯社会,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受这一影响就越深。
这就使得,俄国内许多人一直将地跨两大洲的俄罗斯,视为一个欧洲国家,对亚非拉国家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正是这种思想上的阻碍,使得俄罗斯此前提出的一些与亚非拉交好的政策,在实践上进行得不太顺利。
【俄乌开战前,中俄“新陆路粮食走廊”等项目的进程就一直较为缓慢】
“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中俄“新陆路粮食走廊”等中俄两国早就开始进行的合作项目,直到俄乌开战,西方对俄罗斯挥舞起“制裁大棒”后,才不断取得突破,就是一个明证。
如果在俄乌冲突结束,或者明年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后,华盛顿突然带领欧洲,转变了对俄态度,试图缓解矛盾,俄国内大概率会有要求重新靠向西方的声音出现。
其次,普京政府此次调整与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有着明显的不同。彼得大帝当年的改革,不光是在对外战略上的整体调整,也是一次对俄罗斯社会的全方位改革。而普京政府此番调整,更多地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被迫作出的对外战略调整。
【普京政府的调整更多的是一种外交战略的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大俄罗斯主义盛行、车臣等民族地区地方势力过于强大等俄国内问题,是否能够在未来得到解决,仍旧是一个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持续存在,俄罗斯的外部战略调整,便有可能受到影响。
此外,这种外部战略调整是要面对很多现实难题的。
举例来说,经贸合作是俄罗斯这一战略调整中的重点议题,但要想实现经贸往来的顺畅,物流运输的问题就必须得到解决。但直到现在,俄罗斯远东的交通建设水平仍旧远远落后于靠近欧洲的西部,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这两条早已建成的东西交通大动脉,已经有些不堪重负。
【俄罗斯东西方向上的铁路运输压力巨大】
俄罗斯此次发力的非洲方向也是如此。在西方对俄展开全面制裁,本就是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重新倒向美国,黑海谷物协议停摆的情况下,俄罗斯的粮食、能源如何顺利运到非洲,恐怕也将成为一个问题。
这一系列的难题,无疑将在未来考验普京政府及其继任者的政治手腕与战略定力。而作为俄罗斯的关键邻国,中国需要对俄罗斯的重大战略调整保持关注,但不能过分乐观,而是应以一种较为谨慎的态度,合理看待此事。对俄方在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管是最好还是最坏,都应有一个提前的预期,以便及时应对各类情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