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特朗普打响美中贸易战的时候,关于全球化见顶、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讨论就不绝于耳。
对于当今全球体系内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对于中美之间存在军事冲突,乃至于局部战争、全面战争的风险。
在当时一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从中美两国经济模式,以及国际经济体系的底层逻辑原理出发,认为中美两国冲突爆发概率较高的时期在20-30年后,但是现在看来,战争可能离我们还要更近一些。
今天的世界格局是奠定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现代人的很多观念,也是二战之后出现原型,并且在冷战结束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比如说现代人一般会认为封闭市场不好,要开放市场,要经济全球化,认为逆全球化不符合时代潮流。
这种认知脱胎于今天的国际经济体系宏观上的运作模式,是一个高度全球化,且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模式相比历史上都高度开放的模式,而之所以要建立这样一个模式最初的原因,其实是为了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因为在二战结束之前的时代,全球经济体系是局部全球化的,列强国家们在经济画地为牢,比如英国搞的“帝国特惠制”,它规定英国与其他英联邦成员国家之间贸易享受关税优惠。
但如果是别的国家想要与英联邦国家进行贸易就必须支付极其高额的关税成本,这种成本高到贸易几乎无法进行的程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时代,一个国家要和另一个列强国家,或者另一个列强国家的殖民地进行贸易,这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就和今天的全球化一样,决策权力在硅谷与华尔街,生产的义务在欧亚大陆沿海的工业区,而其他地方就只能提供廉价的原材料与劳动力一样,只不过在一百年前的时候,这套模式限定在一个范围内。
以英国为例,决策的权力在伦敦唐宁街,生产的义务则由英国国内的各工业区承担,殖民地一方面负责提供原材料,另一方面也是英国倾销工业品的市场。
因此在那个时代,没有殖民地的国家它难以实现现代化,本国生产的工业产品几乎无法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获得外部市场。
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获得殖民地,而地球上的殖民地是有限的,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发殆尽了,列强国家在经济画地为牢,新兴国家只能通过战争方式去获得殖民地,这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二战结束后,局部的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变成了美国与苏联各自主导一个体系的全球化并且进入了冷战阶段,冷战时期的全球化相比之前有所发展,相比之后则有所不及,今天这个大家对开放市场习以为常的状态,是冷战之后奠定的。
之所以要推崇经济上的全球化,根本的目的从来不是因为这样做有多么大的经济利益,当然了,这确实符合经济规律,但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为了避免世界大战。
尽管今天美国主导的这个全球经济体系有着极其严重的不平等,塑造起来了一大批反建制派的边缘利益集团,但这个体系有一个优点,就是这个体系的覆盖范围足够大,覆盖了世界上96%以上的人口,有效的弥合了政治与地缘矛盾。
所以当特朗普政府开起历史倒车,搞贸易保护主义的时候,我们才会如此警惕,因为我们知道全球化一旦倒退,很多以往时候根本不足挂齿的事情也会成为矛盾发泄的焦点。
因此在2019年后,中国官方层面上仍然高举全球化旗帜,即使是拜登当局执政以来,要论开倒车其实远比特朗普更甚,但中国慢慢试图以自身的力量维系这个全球化体系,只不过究竟有多少作用其实值得怀疑。
在几年前有些专家用一战前德国与英国的关系来类比今天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基于一战前德国与英国长期的经济战进行了将近50年的例子,得出了一个战争爆发会是至少20-30年后的论断。
在我看来这多少有点自我欺骗的意思,属于是害怕战争,然后去论证战争离我们很远,用一战这个矛盾发酵几十年最终避无可避然后爆发的例子来说中国和美国的矛盾还有很大调和空间。
但问题是,一战确实如此,只不过后来的二战,在矛盾仍然高度可控的情况下很快爆发,国际形势到底类似于一战还是更类似于二战呢?
其实在我看来今天的国际形势远比一百年前更加危险,因为想要推倒这个体系的势力太多太多了,而坚决拥护、支持这个体系的势力又太少,这和100年前的局面是完全不同的。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真正希望通过战争方式推倒当时国际体系的国家,只有当时的战争策源地,而其他国家总体而言要么对当时国际体系较为满意,要么就是虽然不满意但是也没能力去改变什么。
而今天的情况是什么呢?是这个国际体系最大的受益者、主导者地位的美国,他们自己都想要将整个体系推倒重来。
中国这个体系内的二号角色变成了体系最大的支持力量,但除了中国以外,其他的主要受益者,比如日本,同样希望推倒重来,除此之外还有还有俄罗斯、伊朗、英国、沙特,等等很多国家对现状不满。
要明白一点,就是如果说中美之间爆发战争,支持中国的国家其实并不少,俄罗斯完全可以算是中国的铁杆盟友。
而即使是美国传统盟国范围内,也有一些国家乐于看到战争,并且心理上希望看到中国获胜,典型就是法国、德国,美国神话破产对他们有利。
但是如果说要维系这个体系,避免战争,那么真正站在中国这条阵线上的国家,可以说是一个都找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美国的全球治理实在是太糟糕,太不得人心,糟糕到美国主导体系内的主要受益者们都觉得自己被剥削被压迫,对现状不满意的程度。
典型如日本,今天的日本就认为自己被这个体系压迫了,但问题是,战后日本成为美国殖民地的同时,其实变相实现了当年他们发动战争的目标。
现在日本资本、日本企业无论去哪里几乎都不存在准入限制,在美国主导体系内,其享受的待遇与地位仅次于美国自己。
即使是“失去的三十年”日本自身经济体量没什么发展,但日本资本在海外获利无数,但即使如此,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对现状不满意,成为了推倒今天国际体系的主要力量之一。
而除了日本以外,还有俄罗斯、伊朗,这种真正被这个体系孤立的受害者,而且他们也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干涉国际形势的发展,俄乌战争何尝不是一次对全球化的严重破坏呢?
不要小看了俄罗斯和伊朗队国际形势的影响能力,俄罗斯就不用多说了,虽然经济体量不很大,但拥有与美国等量齐观的核力量,即使是被西方整体封锁,但在很多政治问题上的影响力比中国更大。
至于说伊朗的力量相对有限一些,但伊朗是中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之一(另一个是沙特),通过影响海湾国家,伊朗近似于拥有地区顶级强国的影响力。
因此前些年有人总结过一句话形容中国的处境:“一群反全球化的国家指望中国这个全球化的受益者去推倒全球化”,就是这种局面,非常贴合现实。
我对中美之间的问题比较乐观,主要是因为在中美关系的问题上,真心支持中国的力量很多
且真心支持美国的力量很少,哪怕是印度国内,那也是有支持中国搞去殖民化运动的声音存在,尽管算不上建制派,而即使是美国核心盟国圈子的一些国家,他们其实也都不在乎中美之间谁输谁赢,也不排斥中国获胜这个结果。
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倒戈与中国合作,就比如日本,中美之间谁输谁赢日本都不亏,反正战争结束之后日本都会从第三大经济体升级成第二大经济体,英国也是类似的。
无论中美输赢,赢家都需要一个制衡、分化欧洲的棋子,英国可以和任何一个赢家合作,在中美关系的问题上,中国是得道多助的一方,美国是失道寡助的一方。
但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问题上,我就并不乐观了,因为当今世界上真正反对战争爆发的力量太少了,他们都希望一场波及面极大的世界大战来重塑世界格局,无论大国小国都可以说是心怀鬼胎,都想要看到战争爆发。
而美国是个什么态度呢?美国希望全球化倒退回美苏冷战时期的状态,这样一来美国就可以真正实现对供应链的完全控制,经济上与中国的逐步脱钩,并且因为阵营对抗的局面初步形成美国可以动员起更多的力量对抗中国,然后在军事上获得优势。
站在中国的角度看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局面:拒绝接受反全球化国家的支持,就意味着面对美国的时候中国没有任何盟友。
这样一来无法对抗优势力量的美国,而接受了反全球化国家的支持,那么国际形势就会加速朝着愈演愈烈的冲突局面发展。
这两方面的矛盾难以调和,需要非常精准地操纵才能实现延缓局势恶化冲突升级的目的,但长期来看,战争的爆发仍然是难以避免的,在最乐观的情况下10-20年后这个世界也会朝着美苏冷战时候的阵营对抗局面前进一大步。
所以今天的国际形势与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局面其实截然不同,在当年最希望战争爆发的国家最终成功如愿成为了战争策源地。
而今天的局面则是最希望战争爆发的国家自己不想做战争策源地,在他们煽风点火的过程中,中美之间本就有限的战略缓和空间也被不断压缩,实际上距离战略摊牌也非常接近了。
我并不是说美国人多善良就不想打仗,拜登这种狠人早就展露了獠牙,但也要看到一些国家扮演了挑唆者的角色。
在台湾问题上存在感比较强的国家除了美国,还有英国、日本,这些挑唆者的目的倒并不完全是为了针对中国,他们就是好祸乱之徒想要看到中美大打出手然后他们能从中牟利。
所以相比起战争20-30年后爆发这种看法,我认为在拜登的第二个任期可能形势更加危险一些,美国三大政治派系,北方民主党、共和党、南方民主党。
如今局面是南方民主党后继无人,在拜登之后可能失去国内主导力量的地位,而北方民主党、共和党,在对华问题上能力有限。
特朗普执政几年时间只不过是嘴上嚷嚷,其政策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很有限的,特朗普的贸易战与其说是损害中国企业的利益,不如说是为了国内能够靠关税给联邦政府增加收入。
拜登上台后他并没有混吃等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很努力地去解决美国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制造业回流、新增就业岗位这些核心政策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种精神如果更进一步发扬下去,必然回寻求在其任期内解决中国威胁,就算不直接发动战争,至少也会在台湾问题上加码。
台湾问题进一步加码那么中国还能怎么办呢?拜登这样做还能得到一些核心盟国的支持,在2023年日本军费增长率超过20%,这个增长率继续保持下去那么在几年之后日本自卫队的发展会让拜登当局更有信心发动战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