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评美欧从“脱钩”到“去风险化”:因为意识到“脱钩”办不到,所以改口用“去风险化”,但明眼人都知道,就是拉帮结派搞对抗。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刊发前国会议员吴俊刚的文章写道,有句老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回想三年前冠病疫情在全球爆发后所出现的情况,大体也是如此。大难来时,盟邦战友各自逃命,甚至互相推挤踩踏,虚情假意一时间暴露无遗。
人是善忘的,也很容易就被政客所忽悠,忘恩负义。忽然间,我们充耳所闻的是经济脱钩、断链和逆全球化和“去风险化”。这是怎么回事?疫情明明证明世界各国是命运共同体,为什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认为必须和中国经济脱钩或是“去风险化”?
世界各国从冠病疫情所总结出来的最大经验教训,似乎就是:不能过于依赖单一市场和供应链。这本来是没错的。可惜的是,因为加入了政治因素而变质。变质体现在所谓的“友岸外包”,这是美国财长耶伦去年初所提出的概念,主要用意是不让别的国家利用其市场、原料、技术或产品作为阻断美国经济,并行使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手段。因此,美国必须和它认为可靠的国家加深经济统合。这是露骨的零和思维。
一方面是和视为不可靠的国家或竞争对手脱钩断链,一方面则是所谓和志同道合的国家加深经贸和供应链联系,一切以围堵和遏制中国为目的,并非原来的只想多元化。真正的多元化,其实应该是所有国家建立起更加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绝不是划分楚河汉界。
美国要求其盟国也这么做,试图在经贸上孤立和削弱竞争对手,其实就是新型的保护主义。但脱钩根本是不现实的,因为美欧各国和中国的经贸关系实在太密切了。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和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生意往来数额之大都超乎我们的想象,它们没有比和中国做生意更大的财路。因此,口头上讲脱钩,实际上都不可能自断财路。
因为意识到脱钩办不到,所以改口用去风险化,但明眼人都知道,其中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改变,就是拉帮结派搞对抗。因此,除了“友岸外包”,还有“盟友外包”、近岸生产、内包等等,统而言之就是所谓的去风险化。这虽不完全是欧洲之所愿,却又拗不过美国,只能争取换个听起来比较可信的名堂。
但把一切生产都尽量移回本国或只落户盟国就绝对安全吗?肯定不是。但西方人去风险化的地缘政治运动看来难以逆转,各国因此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与之俱来的可能风险。新加坡副总理兼财长黄循财已经率先发言,指出所谓去风险化结果会带来和脱钩一样的后果,并呼吁支持多边主义的国家应该就此发声,表达关切。
不过,看当前的情势,单单发声恐怕是不够的。亚非拉国家必须自求多福,动员起来抵挡这股逆流才是。

新加坡,经济,联合早报,传染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