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过春节家里都吃哪些东西?
答:我是50后,我们小时候是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集体种地分各种粮食。
题主问到:“你小时候过春节家里都吃哪些东西”?我们小时候过春节,家里都吃的是什么,我还记得很清楚。
快过年了,家里有生产队分的黍子,那时没有电,有石碾子,人们将黍子碾成黄米,再将黄米碾成黄米面,再对上黄玉米面,家家都要蒸锅黄米糕的。那时也要蒸馒头,因为白面少,也是要对上白玉米面,两种面掺在一起蒸两样面馒头,这样的馒头特别白,也很好吃。过年前,家里养着的小公鸡要宰几只,炖上点鸡肉,父亲买回点羊肉,将羊肉剁成肉馅吃饺子用。
我们那时大年初一吃蒸包子,粉条豆腐鸡肉杂烩菜。大年初二吃面条,大年初三吃饺子。过年有时间,父母总是做点差样的让我们吃,过年家里人都高兴。
虽然那时候是穷了点,但一到过年大人孩子都高兴的,过年要比平常吃的要好点。
谢谢!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很穷,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我记得小的时候过春节,都吃玉米花大米花,父母买一些,桃酥,三刀,羊角蜜,过春节炸丸子,燋叶吃,不像现在这个年代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吃,请珍惜现在的生活吧!珍惜!
现在的小孩子的生活,同三十年前的小孩子相比较。等于是天天在过春节年。
那时候的生命比较艰苦,平时日常就是粗菜淡饭,能吃饱就好。白米细面积累起来,为过年准备。
到了腊月二十八,母亲半夜起来发面,早上九点左右,面就发酵好了,开始䒱馍,蒸的有肉包子,菜包子。大馍,小馍。大馍是走亲戚时送亲戚家的,小馍自己家吃,一直要一锅接一锅的䒱,因为有个讲究,大年初一到十五是不能开锅䒱馍的。
年三十早上烂肉,有方块的,待客用,有肉臊子,吃臊子面用。
那时没有大棚,也就没有大棚生产出来的西红柿,黄瓜之类的蔬菜了。
现在想起小时过年,早起吃白白的馍,配上肉臊子。口里就有口水!
呵呵,我小时候吃的可不怎么样!电视广告说,小孩小孩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我觉得就是指我们那个年代。
腊月二十二,学校放假后,村里就开始热闹了。二十三小年过的是晚上,吃一顿猪肉炖粉条,加入白菜,萝卜,豆腐,葱花,芫荽。我们称之为菜汤。喝一碗菜汤,吃一个火烧饼。是二十三小年的佳肴,太好吃了,香的很。
二十四,村里杀猪增多,我家基本年年杀一头,吃的少,卖的多。
二十五好像没啥事。大人们把家里扫扫干净。
二十六是个好日子,家家户户上街赶集,买年货了。如今回忆一下,年货似乎没啥啊,零食买点瓜子,糖果,就没有其他了。水果好像没见过。
菜,似乎还是萝卜,粉条,大白菜。那时候没有吃过牛肉,羊肉。我们唱着羊肉膻,牛肉顽,想吃猪肉没有钱。
二十七,把自己家养的鸡杀一两只。鸡蛋是正宗的土鸡蛋。鸭蛋,鹅蛋这个也可以有。
二十八,村里飘着浓重的年味。每个人脸上都是欢喜。我妈在家里发面。
二十九,这一天热闹,我妈蒸的馒头又白又大,咬一口,身心都是欢喜,只有过年才能供着吃白面馒头。
三十,已经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了。终于吃顿大米饭,记住,这是一年中最稀罕的一顿饭。豫西南不种稻谷,米是紧缺资源。
菜和二十三晚上一样,大杂烩炖一锅。浇到米饭碗里。哎呀妈,这辈子吃过的美食都没有那顿饭好吃。
三十晚上吃饺子,饺子馅里边是萝卜和肉,还有油渣,我妈剁得碎。肉完全融化在萝卜里。姜不值钱,老吃到姜块。
初一早上还是吃饺子。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走亲戚才能坐桌子,是正儿八经的客人。有几个菜上桌的。
写了半天,过年吃的只有,猪肉,萝卜,白菜,粉条。零食,糖,瓜子,对了还有爆米花,我的童年就是如此了。
一哥“美食与心之旅”之——
豫东人家的年夜饭
现在贫困地区的豫东,在三十年前可是个好地方,因为土地肥沃,人们是能吃饱饭的,因而年夜饭也就丰盛了许多,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各家的生活水平是大大提高了的。
小年那天,正式进入春节模式,外出务工的人员陆续回到家乡,各家出门卖藕的架子车正式出动,要卖出一年荷塘的收成,家里女人们也开始了春节的各类操作。蒸上几缸馍是首先要完成的,相邻的几家早有了约定,昨晚发好的几大盆面团在女人的手中抟动,宛如翻动的白云,少数家庭还保留有银包金(白面包玉米面)的馍馍,那时是会惹人笑话的,大面案子是几家共有的财产,发面上案揉碱是个力气活,揉不好是要发酸发黄的,等到揉出面的劲道来,一个个团团的馍坯儿便在巧妇手中成型了,大火大笼上锅,瞬间小院里便被烟雾遮掩了,不久清新的面香味便会飘起,当然还要按亲戚中老人的数量蒸出大馍来,按照小辈来客蒸出枣花馍来,上供的枣花馍叫枣山,也是最大最后一笼蒸出的。蒸馍这天各家是不开火的,热蒸馍下肚,年节就到了。
过了祭灶那天,各村镇的集市早已不隔天、定日子了,人们每天早早起来,到集上转一圈买些青菜、生肉及肉食及孩子们的衣服是必须的,酒是根据各家的客人数量购置的,有散的小米酒,更有好一点的鹿邑、双沟,烟也是要来上一两条的,糖和瓜子、花生预备待客之用。不过重头戏割肉大部分是在本村完成的,那家要杀猪提前都是有个招呼的,要肥要瘦要礼条走新老丈人家早就给你安排停当了。
村子里石磨用水冲净的时候,嗑绿豆、泡绿豆、磨绿豆糊也是大家共同的作业,大锅炸出的纯绿豆丸子是我印象中的至爱,没有之一,一口下去化作淡淡的渣儿,满口的香气久久不散,就是用白开水泡上一碗都是少有的美味。丸子炸好后大致已经是二十八、九了,出门卖藕的车队也陆续回来了,大锅再次支起是要炖肉了,整个村子都笼罩在香味中、烟雾里,若或有一场小雪,那年味儿则更浓了些。
豫东人的除夕夜是离不开酒桌的,或是今年有了什么好事、或是远出归来,或是没有理由找个理由,都是要约上亲族、邻舍聚上一聚的,毕竟是大长一年了。酒桌的饭菜丰俭由人,瓜子花生果子麻叶上来开个桌,凉菜讲究的是牛头肉、猪头肉、猪耳朵、卤鸡等荤菜开路,那时还没有反季节蔬菜,蒜黄韭黄是奢侈了些,变蛋皮冻咸鸭蛋花生米以及凉拌绿豆芽、豆腐丝、人造肉(腐竹的前身)还是可以的,实在不行,白菜心则更利口些,粉条粉丝也不错,重头的热菜是条子、肘子、炸炖草鱼、熬炒鸡块,或是豆腐、海带、酥肉、鸡块等各类扣碗、合碗,大锅烩菜也是一家人的必须,讲究人家最后还要下上几只连汤饺子,当然男人们看重的却是那一壶老酒,半夜不眠。
豫东的年就在这夜半酒醺时分到来了,年味儿就在那噼噼啪啪的硝烟里、就在那满院的肉香酒香里,就在那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的笑容里,也更在我久久不能忘怀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