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并答记者问。这是三位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首次出席同场新闻发布会。
在此次发布会上,潘功胜率先宣布了三项重大政策:一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并带动市场基准利率下行;二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的最低首付比例;三是,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除了传闻已久的存量房贷下调落地外,本次的政策组合拳力度无论是对于地产部门的支持,还是对于资本市场的助力均显著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相比于传统的宽松政策,细看本次发布会可以发现,除了在提升金融机构实力和支持实体经济水平上发力,无论是降低存量房贷还是支持资本市场等措施上,政策可谓是应出尽出,从降低居民债务负担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两个层面均体现了让利于民的政策目的。
而在持续多年的“禁止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之后,此次政策推出了只能用于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彰显了要把资本市场给扶起来的决心。
受益于利好政策,资本市场也给与了积极回馈,上证指数大涨4.15%,单日上涨超百点突破2800点大关,报收2863.13%,一天收复了近一个月的指数跌幅。
今年以来,无论是楼市的517新政,还是多次喊话资本市场、鼓励耐心资本的扶持举措,市场后续的表现均没有如预期般企稳复苏,不过这一次,当央行拿出超预期的政策之后,很多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上次降房贷利率后,发生了什么?
在本次的三大重磅政策中,和广大居民最相关的便是第二条——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
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至15%。将5月份人民银行创设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中,央行的资金支持比例从60%提高至100%,将年底前到期的经营性物业贷款和“金融16条”这两项政策文件延期至2026年底。
对于政策的预期效果,潘功胜预计降0.5%房贷利率政策将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
想要读懂这个政策的重大意义和背后的信号,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类似案例和后续发展。
如此巨大的存量房贷调整力度在历史上相当罕见,上一次还要追溯到2008年。2008年10月22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在当时的答记者问中,央行表示,金融机构在综合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可自主确定已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尚未偿还部分的利率水平。也即,对存量房贷的利率,商业银行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其后,多家中小银行对存量房贷客户推出了七折优惠利率,通过转按揭服务,大批存量房贷客户从国有大行转移至中小银行。
2009年1月,国有大行为了留住客户,也相应做出调整,正式加入了存量房贷利率优惠的队伍。四大国有银行宣布,只要2008年10月27日前执行基准利率0.85倍优惠、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原则上都可以申请七折优惠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官宣政策的2008年10月正值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9月,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需求快速下行,引致中国出口增速迅速恶化,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部分企业倒闭、失业率走高,一时间经济和民生均遭遇创伤。为应对危机,改善民生,亟需扩大内需,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便包括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
可以发现,尽管这次宣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降首付比例时,中国并没有遭遇外部的经济冲击,但是我国目前也和当年一样,需要攻克稳增长、扩内需、保民生的三大难题。
换而言之,本次政策的出台也意味着我国决策层对于目前经济形势有着清醒的认知,在宏观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对于居民部门则果断出手,下大力度支持居民部门减负。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都是以稳定生产部门为主,对于居民消费部门的减负主要聚焦于降低新发放贷款利率一个点上,因此出现了存量房贷利率和目前房贷利率剪刀差的情况,也间接导致了居民提前还贷潮的蔓延,这即不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消费,而对于金融机构,看似维持了一个相对高的利差空间,但是考虑到不确定的提前还贷潮,金融机构本身的资金利用效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次的调整贷款利率不仅对于居民部门是实质性让利,也对于推动社会金融效率和促进居民消费存在一定优化作用。
为了让股民赚钱,央行亲自下场
尽管2008年存量房贷下调并不是直接扭转A股熊市的因素,但是随着该政策和包括四万亿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出台,恰好在2009年1月降房贷利率的正式实施之际,A股也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
在政策出台前,A股先是经历一波熊市,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价6124.04点下行至2008年10月22日的收盘价1895.82点,跌幅约69%。
而在降低房贷利率政策出台的2008年10月22日至2009年12月31日,上证指数区间涨幅为67.33%,即使从2009年1月31日算起,截至2009年末,区间涨幅也达约64.63%。同期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三个主要宽基指数均取得了几乎翻倍的回报,资本市场可谓一扫过去的阴霾,迎来了一波小牛市。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闻发布会中,资本市场也被提到了比2008年更重要的位置。
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第一次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其中一项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和股票增持。
具体而言,央行此次创设了两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一是非银机构可以将持有的优质资产(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置换质押从央行获得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并将这些资金投向于A股市场,规模为5000亿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央汇金公司等政策维稳机构也从央行和商业银行获得了流动性支持,上述新工具将这一操作透明化,并扩展到全部符合条件的非银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
第二个工具是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央行也将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人民银行将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是服务再贷款利率1.75%,商业银行给客户办贷款的时候利率会加0.5个百分点,也就是2.25%,规模为3000亿元。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人民银行创设专项再贷款,激励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对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一视同仁。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潘功胜还对会后提问回应称,平准基金正在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工具的8000亿元只是第一批资金支持,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强调这两个项目均可以后期扩大规模。也就是说,为了扶起大A,央行虽然不会亲自下场买股票,但是买股票的钱,只要有必要,就可以续杯,从政策层面给“耐心资本”提供定心丸,避免机构因为各种流动性问题砸盘的情况。
不过央行出钱鼓励机构买股票并不是央行下场炒股,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就解释道:“两项工具均有助于向权益市场注入流动性,改善市场预期,但本质上并非央行直接在权益市场购买资产,因此和日本央行的QQE(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预计随着央行创设的权益市场支持工具落地,股市预期可能会进一步好转,而央行对于市场的引导和管理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但即便不是央行亲自下场买股票,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央行这么主动“喂饭”的举措也非常罕见,并且直接逆转了过去几年严格控制资金流向的做法,足以证明资本市场在国家眼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弃子,或者是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提款机。为了让广大的投资者能够获得财产性收入,央妈真可谓是操碎了心。
为了不通缩,央行真拼了
一边是让百姓负债减负,一边是支持大家炒股赚钱,那么让利于民的背后就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谁来买单?
仔细观看本次发布会,有接近央行人士明确表态称互换便利不是直接给钱,不会扩大基础货币的规模。
但是仔细想一下,无论是互换便利操作的5000亿元,还是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的3000亿元,虽然不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但是一定会因为资金流转间接增加基础货币。
那么间接增加基础货币会不会导致通胀呢?那可真是想多了。
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5.05万亿元,同比增长6.3%。狭义货币(M1)余额63.02万亿元,同比下降7.3%。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前八个月净投放现金6028亿元。
目前我国M1和M2的剪刀差逐步扩大,也就代表着我国并不缺钱,而是大家都不愿意去花钱,这不仅不会导致通胀,反而会引发通缩风险。
也就是说,央行“印钞”支持股市这件事情本质是对抗通缩,目前来说不仅不会有副作用,反而会加强社会资金流动效率,提振经济循环。
如果说,这一次是央行替老百姓给股市买单,那么在楼市上,就是银行给老百姓买单了。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存量房贷规模为37.8万亿元。也就是说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意味着银行1年的利息收入就要减少1890亿元,相当于2023年银行业利润总额的8.2%左右。
对此,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说是势在必行。这其中涉及商业银行和房贷的借贷者的利益平衡问题,但现在确实到了稍微苦一苦商业银行(的阶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存量房贷利率下滑的同时,央行的降息也在同步进行。潘功胜预计,本次降息将带动MLF下调0.3个百分点,预计LPR和存款利率也将随之下行0.2-0.25个百分点,对银行净息差总体保持中性。
不过,苦一苦银行为民让利的同时,对于国家的整体金融稳定和安全,央行依然有自己的政策底线。
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资本是金融机构经营的“本钱”,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屏障。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今天表示,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减费让利的力度不断加大,净息差有所收窄、利润增速逐步放缓,需要统筹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来充实资本。
“为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经研究,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李云泽表示,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同时,也将持续督促大型商业银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
过去一年来,无论是稳定楼市的政策组合拳,还是证监会吴清主席上任后一系列安抚市场的政策动向,似乎从结果而言,对资本市场的提振效果并不显著,很多政策的效果周期甚至没有挺过一周。相比起政策的力度不足,居民的信心缺失才是更为关键的内核,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萎靡不振的资本市场,大家纷纷选择用脚投票,提前还贷,消费降级屡见不鲜,M1和M2的剪刀差更是持续加速增长。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口号和政策显然力度不足,而国家也开始意识到了居民部门的有心无力很有可能导致通缩陷阱,也将最终反噬到供给侧。而这次央行亲自下场降利率和“买股票”,则从增收和减负两个层面对居民部门给出了支持,而亲自出资8000亿下场更是表明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态度——资本市场不仅不是居民部门的“销金窟”,而是让居民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的“金元宝”。
央行此次下场的意义也并不仅限于地产和资本市场两个部门,实际上还释放了明显的信号——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了中国潜在的通缩风险和只保生产不帮消费的问题,开始有的放矢,在不搞全面大水漫灌的前提下开启精准滴灌激活经济活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