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尼从去年9月就说自己有访华计划,但等了足足大半年,才收到中方的邀请。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问中国五天,先去北京后去上海,随身带了一个颇有规模的政经代表团,此外还将与中方领导人举行会谈。

意大利总理等了大半年,终于收到访华邀请,不能对中国既要又要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带着政经代表团访华】

为了这趟访问,梅洛尼可以说是筹备了大半年,才等到了中方发来的邀请函,也终于确定,她会在北京得到中方的最高礼遇。

要知道,从去年9月开始,梅洛尼就表示,自己有访华计划,从那时起,意大利政府就开始和中方讨论梅洛尼的访华事宜,希望能得到中方邀请,但一直拖到了现在。

毕竟现在的中意关系,积极氛围实在不多,我们最近面向欧洲的外交动向,意大利的存在感也并不高。所以梅洛尼一直排到了下半年。

实际上,即便梅洛尼能来,中意关系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多转机。当年正是梅洛尼上台后,就执意要退出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其实整个过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期间意大利态度多有反复,一直到去年底才低调退出。

应该说,意大利作为G7国家,当年加入“一带一路”,确实在欧洲形成了相当的示范效应,也遭到了西方其他国家的强大压力。而梅洛尼之所以要力主退出,一方面是要兑现竞选诺言,一方面也要讨好盟友国。说白了,就是要把中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当成“投名状”。

意大利总理等了大半年,终于收到访华邀请,不能对中国既要又要

【去年意大利外长访华,年底意大利低调退出“一带一路”】

这种短视举动,也给中意关系造成了难以弥补的裂痕。而从去年开始,意大利外长先访华,然后是今年7月梅洛尼亲自来,10月份还有一个意大利总统。

看似是意大利想修复关系,但实际上是要在对华外交中找一个“既要又要”的平衡点:既要高举西方的政治正确大旗,在不得罪G7盟友的同时,又要确保意大利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不受影响。

至少在梅洛尼政府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意大利并非没有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空间,毕竟自己位于地中海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物流枢纽,所以可以充当中国商品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

而且在欧盟范围内,意大利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意大利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所以在经贸问题上,双方并非完全没有共同语言,要不然也不会有梅洛尼这次访华。

意大利总理等了大半年,终于收到访华邀请,不能对中国既要又要

【当年孔特政府推动与中国达成“一带一路”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意大利已经不是中国“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但意大利还是想重启之前的合作项目,毕竟在这方面,中国的竞争力无可替代。

这就不得不让人质疑,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究竟图的什么?到目前来看,也就是收获了盟友几句空洞的褒奖,政治利益很有限,但给中意关系制造的障碍,却是实打实的。

特别是,梅洛尼上台之初就拿中意“一带一路”做文章,也让我们对她的政府留下了一个很糟糕的印象。而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一个新上台的政府,应该尤其注重“第一印象”的建立,而梅洛尼却反其道而行之,结果也没能起到预期效果。

别看意大利政府多次宣称,退出“一带一路”对双边关系没有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中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既拓宽了上限,也保证了下限。如今失去了这个框架,意大利再想和中国谈合作,就意味着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开始。

意大利总理等了大半年,终于收到访华邀请,不能对中国既要又要

【退出“一带一路”,梅洛尼的表现让盟友很满意】

本来梅洛尼政府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延续中意关系的发展势头。但她选择自毁长城,那也就只能从头经营,甚至还要付出比前任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不过在这一点上,梅洛尼和大部分西方政客没有区别,都喜欢绕远路,把事情复杂化,然后还要中国帮着收拾自己闯下的烂摊子。

另外,讨论中意关系,也要放在中欧关系的框架下。意大利对中国既要又要的心态,恰恰也是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普遍写照。

梅洛尼带着政经代表团访华,我们可以类比今年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中德经贸关系可比中意经贸扎实多了,但不妨碍德国对华外交三心二意。其他欧洲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意大利总理等了大半年,终于收到访华邀请,不能对中国既要又要

【现在梅洛尼要收拾自己弄出来的烂摊子】

如今的欧盟,早已经深陷对华“三重定位”不可自拔,一厢情愿地以为,中国可以同时是欧盟的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

但中方很早就指出,这种三重定位,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相互抵消。不过欧盟一定要维持这种不上不下的“三重定位”,也是他们在地缘政治上陷入迷茫的一个表现。

说回梅洛尼访华,实际上她来不来,中国和意大利都会继续保持合作,继续发掘双边关系中的潜力。因为中意过去的合作基础就摆在那里,也带有一个继续向前的惯性。中意合作的内核,都始终带有强烈的“一带一路”精神,无论梅洛尼承认与否,这都是客观事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