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您是否对张说的结局是怎样和救时宰相说的是谁感到陌生?别担心,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张说的结局是怎样和救时宰相说的是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张说的结局是怎样?
钱财应该说是食人间烟火的人们必须要有的东西,不管多与少。但对于钱则应该知足常乐,而不要贪欲太多,更不要异想天开,指望天上会掉馅饼。那些江湖们虽然手段方法千奇百怪,但利用的都是人们的贪欲。假如人没有贪欲的话,们的手段再高明也成不了气候。
然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别说人有贪欲,就连猴子也有。有经验的猎人捕捉猴子运用的是这样的方法:在崖壁的小洞里放入猴子爱吃的东西,这个小洞能勉强让猴子的手伸进去,猴子手里抓满了东西却取不出来,贪心的猴子宁愿被猎人抓住也不愿将东西扔掉。其实人有时也不会比猴子聪明,比如说唐朝时与姚崇一起当宰相的张说。
姚崇和张说一直不和,姚说张贪财,张说姚假道学。姚崇临死前对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得请张说给我写墓碑文,才算尽了孝道。”由于张说是当时的大手笔,又是宰相,所以人们都以有他写的墓碑文为荣,而姚崇的目的在于张说能在自己的碑文上说些好听的话,便于后代的安身立命。
姚崇死后,文武百官都亲临相府吊唁,皇帝还下旨让张说主祭。张说看到姚崇的灵前摆满了古玩和书画,而且都是稀世珍品,更是爱不释手。姚崇的儿子见此情景,趁机对他说:“这些是家父平日喜欢的东西,叔叔若是喜欢,就拿去作个纪念吧!”姚崇的儿子又说:“先父墓碑还空着,如果能得到叔叔的大手笔,我们活着的子孙和故去的父亲都会感激的。”
张说一高兴,就要来纸笔,一挥而就。回到家中后,张说才觉得不妥,心想平日里老是诋毁姚崇,如今却在他的墓碑上写了些谀辞,岂不违心?当他派人将宝物送回,并企图取回手稿时,姚家早已将碑文送到皇帝那里,盖上了印玺。为此,张说后悔地说:“死姚崇还能支使我给他写碑文,我真不如他!”
活张说之所以被死姚崇捉弄,完全在于姚崇掌握了张说贪财这个致命的弱点。一个人如果见利忘义、利令智昏,迟早会上当受骗的。
救时宰相说的是谁?
李隆基任用姚崇为宰相,整顿朝政,唐王朝重新出现了兴盛的景象。
皇帝的充分信任
姚崇,字元之,三朝为相。他才思敏捷、通达知变,武则天当政时就很受赏识,唐玄宗即位后,仍然以姚崇为相。姚崇也的确不负众望,向唐玄宗提了很多好的建议,玄宗一一予以采纳。由于君臣同心协力,励精图治,几年之间,大唐帝国百废俱兴、河清海晏、吏冶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唐玄宗也对姚崇更加信任了,凡是军国大事、官员进黜,总要先找姚崇商议,然后定夺。每逢临朝奏事,玄宗也只问姚崇,其他官员惟有随声附和。
扫灭蝗虫
正在玄宗励精图治的时候,河南一带发生了一次特大的蝗灾。中原的广阔土地上,到处都出现了成群的飞蝗。那蝗群飞过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连太阳的光辉都被遮没了。蝗群落到哪里,哪个地方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
那时候,人们没有科学知识,认为蝗灾是天降给人们的灾难。再加上有些人有意搞迷信宣传,于是,各地为了消灾求福,都烧香求神。眼看庄稼被蝗虫糟蹋得这样惨,人们拿它一点没有办法。灾情越来越严重,受灾的地区也越来越扩大,地方官吏不得不向朝廷告急。宰相姚崇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没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民齐心协力驱蝗,蝗灾是可以扑灭的。
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姚崇下了一道命令,要百姓一到夜里就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同时在田边掘个大坑,边打边烧。这个命令一下去,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倪若水拒不执行。他也写了一道奏章,说蝗虫是天灾,人力是没法抗拒的,要消除蝗灾,只有积德修行。姚崇看到倪若水的奏章,十分恼火,专门发了一封信责备倪若水,并且严厉警告他说,如果眼看蝗灾流行,不采取救灾灭蝗措施,将来造成饥荒,要他负责。倪若水看宰相说得很硬,不敢不依。他发动各地官民,用姚崇规定的办法灭蝗,果然有效。仅汴州一个地方就捕灭了蝗虫十四万担,灾情缓和了下来。
古代山水倪若水在事实面前服输了,可是在长安朝廷里还有一批官员,认为姚崇灭蝗的办法,过去从来也没人做过,现在这样冒冒失失推行,只怕闯出什么乱子来。唐玄宗听到反对的人多,也有点动摇起来。他又找姚崇来问,姚崇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讲老规矩。再说历史上大蝗灾的年头,都因为没有很好捕灭,造成严重灾荒。现在河南河北,积存的粮食不多,如果今年因为蝗灾而没收获,将来百姓没粮吃,流离失所,就危险了。”
唐玄宗一听蝗灾不除,要威胁安全,也害怕起来,说:“依你说,该怎么办才好?”姚崇说:“大臣们说我的办法不好,陛下也有顾虑。我看这事陛下且别管,由我来处理。万一出了乱子,我愿意受革职处分。”唐玄宗这才点头同意了。
姚崇出宫的时候,有个宦官悄悄扯住他的衣袖,说:“杀虫太多,总是伤和气的事,希望相公好好考虑一下。”
姚崇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请你不必再说。如果不杀蝗虫,到处都是荒地。河南百姓,统统饿死,这难道不伤和气吗?”由于姚崇考虑到的安全、百姓的生活,不顾许多人反对,坚决灭蝗,各地的蝗灾终于平息下来。
“救时宰相”的雅号
姚崇办事干练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的一个儿子死了,他请了十几天的假,把政事委托给他的助手——检校吏部尚书卢怀慎。卢怀慎虽与姚崇同朝为相,但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事事都要推托给姚崇处理,并因此落了个“伴食宰相”的雅号。在姚崇告假期间,许多政事他决断不了,公文越积越多。姚崇料理完丧事回朝后,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把案头的积件处理完了。旁边的官员看了,没有一个不佩服他。姚崇自己也有点得意,问一个官员说:“我这个宰相,能跟古代什么人相比?能不能比得上管仲、晏婴?”那官员说:“跟管仲、晏婴似乎比不上,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救时宰相’了。”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底,姚崇辞官归隐,举荐宋璟为相,辅佐玄宗中兴。唐玄宗在他即位以后的前二十多年里,除了姚崇以外,还任用过好几个有名的贤相,像宋壕、张说、韩休、张九龄等,他还比较肯接受宰相和大臣们的正确意见,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财政充裕。据说,当时各州县的仓库里都堆满了粮食布帛,长安和洛阳的米和帛都跌了价。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