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信邪:中国的经济增长还会延续。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后疫情"时期的增长速度低于预期,以及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持续恶化,西方许多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市立大学的保罗-克鲁格曼8月写道,中国"似乎正在危机的边缘徘徊"。大约在同一时间,哈佛大学的拉里-萨默斯写道,中国经济已经"碰壁"。
很少有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表示乐观。这让人颇为惊讶。经验一再表明,任何急于对中国经济衰退做出预测的人,都有可能将自己的声誉置于危险之中。
毫无疑问,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两位数增长的奇迹已经终结。人口老龄化、规模收益递减、环境成本以及缺乏进一步的重大改革,都降低了中国的潜在增长率。
但是,这些长期因素并不能解释为什么现在有人质疑中国是否能实现政府官方提出的2023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在过去十年中,虽然GDP增长率几乎逐季下降,但消费者价格通胀率平均不到2%,生产者价格通胀率通常为负。这意味着中国的实际GDP增长率一直低于其潜在增长率,尽管目前很难知道中国仍能实现的增长率上限。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现在是否还有实施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空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意味着中国如果能正确地调整经济政策组合,就能做得更好,也许会好得多。
自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出现V型反弹以来,本土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存在产能过剩,而非有效需求不足。这种观点认为,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利于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
在此期间,尽管通胀率较低,但政府几乎每年制定的年度增长目标都低于前一年实现的目标。
政府在财政立场上极为谨慎,并尽力遵守欧元区国家必须遵守的两条财政规则:政府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政府预算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所谓的"稳健"货币政策,誓言不会让流动性充斥经济。
尽管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5%,但现在的财政政策实际上比2022年更紧,当时的GDP增长率为3%。最近几个月,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立场略有松动。但其长期基准政策利率或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基本保持不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仍高达7.5%。
我认为,中国的财政政策过于谨慎。中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仅为50%左右。如果将地方政府融资工具(LGFV)的债务计算在内,去年的比率为110%。
然而,即使不考虑中国的高储蓄率、持续的巨额经常账户顺差、2万亿美元的净海外资产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债务的商业性质,中国的财政状况也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要强得多。
中国的企业杠杆率很高,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股票市场尚未成熟。去年,银行对非金融企业的贷款占GDP的比例达到176%,而股票市值占GDP的比例仅为37%。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低于美国同行。
中国不应为其金融脆弱性而沾沾自喜,尤其是其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和违约房地产开发商数量的不断增加。但中国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需要做的是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这将是解决债务问题的更有效途径。
去年12月,中国政府多年来首次提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面临的最突出矛盾"。
声明说:"我们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如果政府的指导方针能够转化为具体、系统和连贯的政策措施,中国经济必将能够扭转自2010年以来逐年下滑的趋势,并在2023年及以后恢复较为理想的GDP增长率。
两周前,中国政府表示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增发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69亿美元)债券,用于支持灾区重建和扩大救灾能力。这将使今年的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从之前的3%提高到3.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7-9月份的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7.7%。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9月份升至50.2,略高于收缩与扩张之间的临界点,但在10月份回落至49.5。
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确定的,除了死亡和税收”。中国经济的末日论者应该记住这句格言。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并非已然注定。
2023/11/0717:01日经英语新闻 余永定
余永定是上海金融学院上海浦东新金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不信邪:中国的经济增长还会延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