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文馨艺言日期:06月13日

中国历史上最有实力的权臣,我认为首推王莽和司马懿二人:

1. 王莽。西汉时期的王莽可以说是最有实力的权臣。他通过控制幼主和摄政的位置,几乎掌握了汉朝的全部政权。他大肆设立自己的亲信,罢免异己,权倾朝野。他甚至在控制朝政后废黜宗室,自立为帝,建立新朝,称王莽为帝王,标志着他权力达到顶峰。

2. 司马懿。东汉末年的司马懿同样实力超群。他通过辅佐幼主位高权重,大权独揽。他整肃异己,任用亲信,朝政尽由他控制。甚至在刘备入主中原后,他仍然以东汉执政的名义持续控制权力,直至刘备称帝前夕。世人视司马懿为未戴皇冠的帝王。

除此之外,如东汉的何进、曹操,明朝的魏忠贤也均属实力超常的权臣。但总体来说,王莽和司马懿两人的实力应该相对超出其他权臣一个档次。原因是:

1) 他们通过控制幼主和摄政的位置,直接掌握朝政大权,且时间长达10-30年,影响深远。

2) 他们都废黜宗室自立,王莽建国,司马懿传国于子,标志着权力达到顶峰。

3) 他们的权势一度超越了皇帝,被视为王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权倾天下。

所以,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而论,王莽和司马懿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实力的两大权臣,他们的权势和权力堪比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出现了变革,这是我们在评判权臣实力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回答者:丰收之桥日期:2022年09月26日

论到中国历史上最有实力的权臣必须是霍光!他作为托孤大臣手握皇帝的废立,把持朝政而又不篡位!而且还是善终!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和霍光相提并论!

回答者:纯钧RHGL日期:2022年09月26日

史弥远和韩德让,一奸一忠。

奸臣史弥远,世上无二的,“天都拿他没办法”的坏人,最有实力的奸臣。

史弥远是南宋时宋宁宗、宋理宗的臣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两朝“独相”二十六年,招权纳贿,货赂公行,专权霸道,横行无忌,擅杀大臣,策划政变,矫诏废立……历史上所有权臣干过的事,他都干过。史学上有一个“史弥远专政时代”,这是其他权臣都比不了的。

而且,他还跟皇后有私情。

史弥远之所以在奸臣里不特别出名,是因为他虽然是个投降派奸臣,但追赐岳飞的谥号为“忠武”,而且扶持朱熹那个理学派,恢复了朱熹理学地位。

他是善终的,活到69岁,活着的时候被授两镇节度使,封会稽郡王,去世后追封一字王,叫卫王,谥忠献。有皇家封谥的异姓一字王,这在历史上就绝少了。

韩德让,中国古代历史上地位最高的臣子,最有实力的忠臣。

辽代人,萧太后的情人,官职的话,叫“北府宰相”。

《天龙八部》里萧峰不是被封为“南院大王”吗?南北院大王,还要比南北府宰相低一级。

韩德让实际上算是辽圣宗的干爹,只不过碍于辽景宗的帽子问题,辽圣宗封韩德让为“皇兄”,位在亲王之上。

传说中有“一字并肩王”,韩德让就是历史上惟一一个“并肩王”,上朝的时候,在御座边设独座,与皇帝一起接受其他臣子的朝拜,被赐“兴化功臣”“嘉谋神智功臣”“经天纬地匡时致主霸国功臣”号,免于常朝、不用被唱名、不用下拜、不与其他臣僚同席同班。

辽圣宗还赐韩德让铁卷、几杖。铁卷,就是传说中的“丹书铁卷免死牌”,韩德让是历史上惟一一个真正获得了免死铁卷的人;赐龙头杖,有“上打君王、下打臣子”的权力,这也是历史上惟一一个真的。其他故事里的什么打王鞭之类都是杜撰的,韩德让这个是真的。

事实上,辽圣宗对韩德让就像是对父亲一样,只是碍于辽景宗,没有让韩德让获得正式的名分。但其他方面,作为一个“臣”来讲,他的地位和权势已经高到无以复加了,真的已经达到除非把皇位让给他否则没法再封赐了的地步。

韩德让就是历史上最有实力的权臣,可以说他就是皇帝,皇帝就是他,他所做的一切决定辽圣宗都会无条件支持,因此也就无需谈“实力”,因为可以说大辽国就等于是他韩德让的。历史上达到这个程度的大臣,只有韩德让一人而已。

回答者:芊芊煮书日期:2022年10月29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1580年的一天,李太后把一本书扔给小皇帝万历,气呼呼地说:“好好读一读这一篇!”

万历捡起书一看,原来是一本《汉书》,再看皇后翻到的那一篇,原来是《霍光传》。

一看“霍光”二字,万历立马吓出一身冷汗。

原来,万历喝完小酒在宫中闲逛时,迎面走来个太监。他便让这个太监唱歌,可此太监没有音乐细胞,实在不会唱什么歌。

万历一生气,就令人把太监狠狠打了一顿,打过还不解气,临了还割下他的一缕头发。

这件事被另一个太监冯保告诉了李太后。李太后把万历召来,就把《汉书》扔给他,让他认真读读其中的《霍光传》。

很明显,就像母亲用“再哭狼来了”之类的话吓唬孩子一样,李太后是拿霍光吓唬万历:

你如果不规规矩矩做皇帝,而是像刘贺那样胡作非为 ,你也会被“霍光”废掉的。

当然,万历也清楚,这个可以废掉他的“霍光”,是他的老师、当朝的首辅张居正。

看来,历史上的霍光可不是个普通人,而是一位让皇上闻之色变的厉害角色。

霍光是汉朝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兄弟,是汉武帝留给太子刘弗陵的辅臣。

汉武帝在驾崩前,把刘弗陵托付给了霍光、上官桀、金日磾,让他们三个帮助新君处理国事。

可汉武帝走后,金日磾也紧跟着走了,朝中大权就落在了霍光和上官桀的手上。

本来,两个人的关系很好,他们是儿女亲家,又同为辅臣,能够同心协力处理国家大事。

可是,霍光是首辅,不甘心和上官桀平起平坐。时间一长,霍光的权势就超过了上官桀。

上官桀也不是吃素的,他千方百计在朝中安排自己的势力,向霍光推荐自己的亲信入朝为官,但被霍光给挡了回去。

上官桀父子心生怨恨,开始计划和霍光争权。他们联合盖长公主、燕王刘旦,还有御史大夫桑弘羊,密谋除掉霍光。

盖长公主是汉昭帝刘弗陵的异母姐姐,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被汉武帝赐S后,是由这位大姐抚养过一段时间的。

刘弗陵继位后,盖长公主做主把上官桀的孙女(上官安的女儿、霍光的外孙女),年仅六岁的上官氏召进宫做了婕妤,一个月后册封为皇后。

当时盖长公主的丈夫已去世,她有个面首叫丁外人。为报答盖长公主,上官桀父子请求按只有列侯才能与公主配婚的惯例,将丁外人封侯,可被霍光拒绝。

然后,他们又把丁外人推举为光禄大夫,再次被霍光拒绝了。因为这两件事,长公主就把霍光当成了仇人。

把霍光当仇人的还有燕王刘旦和御史大夫桑弘羊。刘旦是刘弗陵的兄长,看到幼小的弟弟做了皇上,心中是一万个不爽,最后也把这笔账记在霍光身上。

桑弘羊为什么怨恨霍光呢?他因建议酒类专卖、盐铁官营等为朝廷立了功,之后便打算为自己的子弟谋个官职,也由于霍光阻拦而未如愿。

上官桀父子和长公主、燕王刘旦,御史大夫桑弘羊几个人一拍即合,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利斗争,就拉开了序幕。

一天,霍光有事没有上朝,上官桀等人便把握住时机,以燕王的名义,给刘弗陵呈上一份弹劾书。

在这份弹劾书上,列举了霍光的几大罪状,说霍光借着先帝给他的权力,飞扬跋扈、目中无人。

更严重的是,霍光出外校阅郎官和羽林军的时候,派人清道,其排场远超一个臣子的标准。

上官桀偷偷瞧了瞧皇上,看到他的脸色阴沉,认为自己的计划要成功了。

刘弗陵啥话不说,又接着看下去:霍光大权独揽,任人唯亲,大将军长史杨敞,无功无能,却被任命为都尉;苏武回朝后却仅封了个典属国。

读到这里,刘弗陵抬起头问道:“这是燕王写的吗?”上官桀赶紧说“是”,其他人也急忙附和。

此时上官桀设想,只要皇上一声令下,他就带人冲进霍光的府里,把他抓起来,再撤掉了他所有职位。

上官桀还是想多了。只见皇上把弹劾书一合,什么也不说,就摆摆手让他们退朝了。

第二天,霍光就听说了这件事,他非常恐惧,不敢贸然进入大殿,躲进了一间画室里。

刘弗陵向下一看没有霍光,就问道:“大将军呢?今天大将军怎么还没有来呢?”

上官桀认为机会终于来了,他走向前回道:“因为燕王控告大将军有罪,他不敢上朝了。”

“胡说八道!请大将军进来!”刘弗陵竟有些生气。随着他的喊声,霍光才战战兢兢地来到殿前,脱帽磕头谢罪。

刘弗陵却让他起来戴上帽子,安慰道:“大将军不必这样 ,朕知道,这弹劾书上写的都是假话,你没有罪!”

在场的人都感到诧异,也包括当事人霍光:“皇上,你怎么知道是假的?”刘弗陵自豪地说:

我不是小孩子,我有自己的判断力!大将军是忠臣,先帝把我托付于将军,是对将军的信任,今后谁再诬陷大将军,朕要重重惩罚他!

不久,上官桀、盖长公主和桑弘羊,又密谋把燕王扶上大位,事情败露后,上官桀和桑弘羊被族诛,盖长公主和燕王刘旦自绝。

从此,刘弗陵更加倚重霍光,再也没有人敢打霍光的主意,霍光就真正成了一手遮天的权臣。

元平元年(前74年),二十一岁的汉宣帝刘弗陵,在位十三年后因病驾崩。

因为刘弗陵没有子嗣,昌邑王刘贺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不久又接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的尊号。

但这位刘贺皇帝特别不靠谱,本来在封地时就行为怪异不羁,入宫后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一点帝王的样子。

霍光看刘贺不成器,就上奏上官皇太后(他的外孙女),把只做了27天皇帝的刘贺给废掉了。刘贺,在历史上被称为汉废帝。

刘贺被废后,霍光亲自把他送回封地昌邑,临别还哭着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您的行为自绝于上天,臣下等怯懦无能,不能自杀来报答您的恩德。臣下宁可有负大王,不敢对不起国家。但愿大王能够自爱,臣下将再也不能见到您了。

之后,霍光又把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询立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此时刘洵已经成年,霍光便向其叩请还政于君,刘洵却感怀于霍光的拥戴之功,一再谦让,仍委霍光以大任,且不顾辈分,娶霍光的小女为妃。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霍光专权以后,霍氏家族的许多人,都跟着沾了光。

而且随着霍光的权势越来越大,霍氏成员变得越来越骄横跋扈,以致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了让女儿做皇后,把已怀孕的许皇后给毒杀了。

汉宣帝地节二年三月庚午(前68年),霍光病逝,宣帝与上官太后亲自临丧,并厚葬了霍光。

为了答谢霍光拥立自己做皇帝的大恩,刘洵册封霍光的孙子霍山为乐平侯,霍氏家族的其他人也跟着显贵起来。

霍氏家族在朝中的实力越来越大,他们开始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哪怕是皇帝。

有句话说得好:“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狂”,霍氏子孙的行为,终于触怒了汉宣帝刘洵,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魏相做了汉朝的宰相,在他的协助下,刘洵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首先,刘洵把霍光的两个女婿,先后调离重要岗位,甚至把他们还调出了长安。

几个月后,又把其姐夫给事中张朔,调任为蜀郡太守,把其孙女婿中郎将王汉,调到甘肃武威做太守,又把其大女婿长乐尉邓广汉调为少尉。

唯一被得到“重用”的,是霍光的儿子霍禹。为了显示自己公平公正,刘洵任命霍禹做了大司马。

但这个大司马只有官职,却没有实权,刘洵不许他戴大官帽,不给他印信和绶带。

直到霍氏子孙的兵权被剥夺,他们才感觉到大事不好了。于是,霍显和霍禹、霍山、霍云坐在一起,开始商量对策。

一个说,现在皇上常常和那些儒生们谈论大将军的过失,这些儒生还多次上书,说我们兄弟骄横跋扈。

一个说,最近民间有传言,说是我们霍家毒死了许皇后,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

霍显听后吓了一跳,急忙把当年害皇后的事说了出来。大家都很吃惊,终于明白皇上为什么要对他们家下手了。

俗话说“狗急跳墙”、“慌不择路”,被逼上绝路的霍家子孙,早已忘了祖训,只能铤而走险了。

他们打算先除掉掌握大权的魏相和许光权,然后把刘洵废掉,另外立一个新君。

霍家还未行动,刘洵先知道了。刘洵并没处理他们 ,可霍家却沉不住气了,他们以为皇上不抓他们,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时间长了怕是夜长梦多。

一不做二不休,经过周密谋划,霍家做出一个具体计划:让上官太后设宴款待魏相和许光权等人,然后假传太后旨意,除掉他们,再趁机废掉刘洵,立霍禹做皇帝。

按说,有上官太后这个“自己人”做挡箭牌,他们的计划可谓滴水不漏,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又一次被刘洵发现了。

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霍山、霍云等畏罪自杀,霍禹被腰斩,霍显和霍氏其他成员,以及和霍家关系亲密的人皆被处决。

写在最后——

霍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实力的权臣,为西汉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特别是在昭帝时期,霍光得到了刘弗陵的极度信任,因而得以权倾朝野。

他运用手中的权力,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还屡次大赦天下,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

所以,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多年征战所耗空的国力,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恢复,而霍光功不可没。

只是他把持朝政太久,党羽亲信遍布朝野,再加上子孙中多有飞扬跋扈之人,致使皇上和吏民心中积怨太多。

在为人方面,霍光一生谨慎,并没有谋逆之心。可他“只善谋国、不善谋家”,以致在他S后,霍家落了个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

最后,我们看一看司马迁是怎么评价霍光的:

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况孝宣十九即位,聪明刚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

司马迁的这段话,对霍光的评论是不是很中肯?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史记》。)

回答者:陈作栋日期:2022年09月26日

宇文护,杀了三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