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生轨迹野心与爱情和于连人物形象分析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生轨迹野心与爱情和于连人物形象分析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生轨迹,野心与爱情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红色代表军队,黑色代表教会,这是当时的青年出人头地的两条道路。
十九世纪的法国是动荡不安的社会,拿破仑无疑是当时最闪耀的一颗星星。他的辉煌成就给了无数平民奋斗的希望,即使最终他失败了,也依然丝毫没有减弱当时的人们对他的狂热。《红与黑》小说中的主人公于连就是其中之一。
于连,一个始终将拿破仑徽章放在口袋里,时时刻刻紧握着它的青年人。他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长相清秀。作为锯木厂老板的小儿子,在于连的心里,始终鄙视着一心贪婪追求钱财的父亲,也鄙视着只会干活、没有头脑的哥哥。
于连生活在偏远的维利耶尔小城,内心深处充满着对上流社会的渴望。他极爱读书,不但学会了拉丁文,还能完整地背诵一整本的圣经,小城里唯一欣赏他的人是善良的希朗神父。

于连到格雷纳尔家担任家庭教师。

改变于连命运的第一次机会来到了。在希朗神父的推荐下,他来到了格雷纳尔家里,担任三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在当时的社会里,家庭教师的地位和仆人是一样的。当于连贪婪的父亲在和大人为薪水讨价还价时,于连关心的却是和谁一起吃饭。
格雷纳尔夫人,单纯、善良,她虔诚地信奉着上帝,从外表来看,她是一个合格的贤妻良母。然而,她的内心却是一个十分缺乏爱、缺乏安全感的女人。
她与丈夫的婚姻实质上是利益的婚姻关系,没有爱情,只有婚姻。因此她十分爱她的孩子们,那是她与丈夫唯一的联系。“她在有生以来,从未感受过叫情的东西。”
于连拒绝了女仆爱莎的爱情,埋下了一颗仇恨嫉妒的种子。
德雷纳尔轻蔑的一百法朗点燃了于连内心报复的火焰。他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变成了报复德雷纳尔的手段。他握住了德雷纳尔夫人的一双洁白细腻的手。
德雷纳尔夫人深深的爱上了于连,她终于感受到了那种叫情的东西。于连是爱着德雷纳尔夫人的,但是他的心里,始终有着一种欲望:进入上流社会,拥有尊贵的社会地位。即使是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之火,也不能使他熄灭他心中的野心。
爱莎发现了德雷纳尔夫人与于连的私情。于连拒绝了她的爱情,使她非常的愤恨。她向德雷纳尔告发了。

于连来到了贝尚松神学院,穿上了教袍。

于连在维利伊尔小城呆不下去了。希朗神父再次帮助了他。经过希朗神父的引荐,于连来到了巴黎,进入了贝尚松神学院,他穿上了黑色的道袍。
然而就是在贝尚松神学院,于连彻底看清了教会的虚伪,这些虔诚的们终日为了地位而彼此之间钩心斗角。于连的天斌和才华,很快使他受到了神学院比拉尔院长的重用。
由于他受到比拉尔院长的重用,因此他遭到了教会另一股势力的忌恨。拥有惊人才华的于连在答案中,连资格都没有得到。
比拉尔院长受到了各种排挤,被迫辞去了院长职位。而于连作为受到院长重用的人,自然也无法再在神学院继续学习下去了。
于连在神学院,想通过教会实现进入上流社会的野心再次破灭了。
比拉尔院长向于连伸出了援手,他将于连推荐给了德拉莫尔侯爵作秘书。于连正式踏入了上流社会,他的才能为他打开了通往上流社会的道路。

于连来到德拉莫尔侯爵府,结识马提尔德小姐。

在德拉莫尔侯爵府,于连很快融入了这个他一方面鄙夷憎恶,另一方面又孜孜以求的充满着血腥、虚伪、欺骗的贵族圈。他天生的才能,使他很快成为了上流社会的,他认识了侯爵的女儿马提尔德小姐。
于连开始了新的野心之旅。
尽管于连内心非常厌恶马拉尔德小姐的傲慢,但是她高贵的身份吸引着于连,那是于连做梦都想进入的真正的上流社会。
于连最终成功地征服了马提尔德小姐,她为了要挟父亲答应自己嫁给于连,不惜未婚先孕。德拉莫尔侯爵为了女儿的名誉,决定提高于连的贵族地位。于连的梦想终于快要实现了。
然而,令于连意想不动的事情发生了,他和格雷纳尔夫人的事情被人再次告发了。于连知道自己即将失去已经快到手的贵族地位了。
于连之死。
愤怒的他回了维利耶尔小城,向旧日的情人德雷纳尔夫人开了枪,德雷纳尔夫人倒下了,而于连则被关进了监狱。
监狱里的于连终于冷静了,清醒地看清了自己的命运。他内心真正爱的人是格雷纳尔夫人,他并不爱马提尔德小姐,只是为了贵族地位而去娶她。
格雷纳尔夫人并没有死去,那封忏悔信是由于她的轻信造成的,并不是她真心告发于连,她不顾一切地来到监狱看望于连。一对有情人深情拥抱在一起了。
于连明白了自己的平民地位是无法改变的。他拒绝了马提尔德高价给他聘请的律师,他知道自己会死,他宁肯自己有尊严地死去。于连死后,马提尔德小姐一穿黑衣,埋葬了他。
于连曾经为了自己的平民出身,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向上爬,他把自己的爱情当成了向上爬的跳板,尽管他内心极其厌恶着上流社会的虚伪、冷漠。
于连,这个从小城出来的清秀文弱的青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深深的迷失了自己。在生命的最后,终于找回了自己的本性。

返回目录

于连人物形象分析

于连人物形象分析

《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于连的性格是什么

多重性格

小说中索黑尔父子相互敌视的紧张关系令人莫名其妙,比如书中开始便写到老索黑尔和于连的冲突,由于老索黑尔叫了于连两三声没有得到回答,他就扑上去给了于连一拳一巴掌,直打得于连晕头转向、鲜血直流。即使到后来于连被判死刑关在监狱里,老索黑尔不但不悲伤,而且还要向于连收取“预付给他的膳食费和费”。从这些可以看出,索黑尔父子之间的人伦之情已丧失殆尽。按照荣格的“阿尼玛”理论,人类的心灵是双重的,不过异性的心理特征通常在人们身上不易被察觉到,它处在潜意识状态,只表露在梦中或投射到周围的某个人身上,(通常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投射到女性身上,女性身上的男性心理特征投射到男人身上)但是从小就生长在只有男人的粗暴而没有女人的温柔的环境里的于连,他身上羞怯、腼腆、柔弱等特点,并随着条件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变,一旦遇到合适的理想中的女性,就会把内心中的女性心理形象投射出来,从而在他身上的男性心里会迅速升居主要地位,因而那种勇敢、冷酷、残暴等充满征服欲和占有欲的男性心理特征就会突现出来。因此,极端的温柔和极端的残酷的两极性格,就会统一在于连一人身上。

于连的结局

最后我们来看看于连的结局,于连死了,他也只能这样选择。他的悲剧是一场典型的性格悲剧,无论他性格中近乎于女性的柔弱、腼腆与男性的暴戾、野心之间的瞬间转化,还他前半生颠沛辛苦的追求和生命最后一刻对于死亡的平静向往,都是他性格的极端和偏执造成的必然结果。生命原本是平衡的,当生命的一种状态达到巅峰乃至于近乎崩溃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不会是平和与安宁,而是另一个极端。于连必然走向死亡,他的命运里包含着伟大的自然法则。

《红与黑》介绍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首次于1830年。

该小说讲述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长着少女似的清秀面孔,天资聪颖,记忆超群,有着非凡的'意志力。他受父兄虐待,也深以微贱的出身为耻。他凭借熟记拉丁文圣经的资本在维立叶尔德·瑞那尔夫人家里当上了家庭教师,并悄悄和德·瑞那尔夫人恋爱。他们的秘密恋情被知道后,于连不得不远走贝尚松神学院,一心希望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此出人头地。因为院长主教之间的勾心斗角,于连离开神学院去了巴黎的木尔侯爵府,他非同寻常的才能与骄傲征服了侯爵家的小姐玛特尔,于是与玛特尔小姐恋爱,于连的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似乎就要实现了。此时侯爵收到德·瑞那尔夫人被迫誊写的一封揭发信,于连的梦想破灭。他到了维立叶尔的教堂向德·瑞那尔夫人开了两枪。于连被捕入狱。德·瑞那尔夫人买通狱吏,使于连免受虐待。得知原委,于连疯狂地爱上了德·瑞那尔夫人。于连被判死刑,他拒绝玛特尔和德·瑞那尔夫人为他上诉。于连受刑后,玛特尔亲手埋葬了他的头颅。德·瑞那尔夫人三天后也离开了人世。

《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红与黑》发表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创作背景

《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是采自1828年2月29日《》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着“军队”与“教会”,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一说是轮盘上的红色与黑色)。

司汤达创作《红与黑》时,拿破仑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失败,他想用自己的笔去完成拿破仑未竟的事业。他要通过《红与黑》再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为此作者以“红与黑”象征其作品的创作背景:“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