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西方押注印度!
8月11日,韩国媒体《每日经济》发表文章称,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此,西方与印度之间的密切关系似乎是合理的。一度被美国禁止入境的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人物。美国总统拜登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盛情款待莫迪总理,试图和能够与中国对抗的潜在强大国家建立联盟。这是一场有利于西方大国的押注。印度将跃升为新兴强国,利害关系也与西方一致。另一方面,他们共享的价值会扩大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
今天,印度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标准排名世界第五,以购买力评价为标准排名第三的经济大国。印度人口目前为14.3亿,与中国人口持平。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6.7亿,而中国为13.1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以购买力为基准,印度人均GDP为中国的40%。1990年,印度和中国是贫穷国家,以购买力为准,人均GDP分别仅为美国的4.6%和4.1%。中国的人均GDP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去年达到美国的28%,而印度仅为11%。中国的增长具有无与伦比的压倒性优势,而印度在世界七大新兴国家中仅排名第二。
大规模投资和快速工业化、出口制造业的创新升级是进入现代以来最成功的增长策略。中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极端例子。同时也是日本一路走来的足迹。相反,印度的路线与这些国家大相径庭。2014年至2023年间,印度投资占GDP的比例仅为31%,而中国则高达44%。同样,印度国民储蓄率平均为30%,低于中国45%的水平。
两国之间一个更明显的差异是,通常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会上升,但印度却在下降。截至2022年,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3%,而中国为28%。中国和印度贸易占GDP的比重持平,但中国是比印度庞大得多的出口国。
首先,从基本面开始观察。尽管不如中国,但考虑到潜在的资本流入,印度的储蓄率已经足够保证至少5%-6%的增长率。印度宏观经济稳定。企业家精神得到弘扬,工业基础设施正在完善。劳动力短缺不是印度的问题。其丰富的劳动力反而是个问题。正如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阿育王·莫迪所指出的,未能创造优质就业机会是一大失败。没有通过教育改善人力资源质量是另一个失败。因为人力资源可以成为比实物资源更强大的制约。
对于希望实现中国以外经济的供应链多元化,即“中国加一”战略的企业来说,印度是一个可靠的投资目的地。与竞争国家相比具有强大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庞大的本国市场。尽管如此,印度在过去75年间仍被围绕贸易开放的分歧所阻碍,未能创造出口制造业快速增长的机会。
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印度一直受到长期破产的困扰。所谓的“双重破产”——金融部门不良资产和企业债务的增加——一直是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不过,根据今年的统计数据,过去十年印度的非银行债务和企业债务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银行财政稳健性也在恢复。推动信用评级的财政稳健性已恢复到有利趋势。
IMF预计2023-2028年印度的年经济增速将略高于6%,但人均GDP增速将下降约1个百分点。这些预测值与过去30年均值相差不大。如果印度免于国内外经济冲击的影响,这是可以实现的,甚至看似合理的预测值。那么长期前景如何?
记住,印度仍然是一个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经济体。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充满了庞大的不完全就业者和劳动力质量提高的可能性、高储蓄率和对更大繁荣的希望。一个未能减少碳排放的世界将需要进行重大变革来应对气候变化危机。这次能源转型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印度可以将5%的人均GDP年增长率保持到2050年。当然,更好的政策可以带来更高的增长率。
假设印度人均GDP保持5%的年增长率,而美国则以1.4%的速度增长,就像过去30年一样。如果按照这个假设,2050年印度人均GDP将接近美国30%的水平,类似于今天的中国。根据联合国预测,未来印度人口将达到美国的4.4倍。结果是,印度的经济规模将比美国大约30%。也就是说,印度崛起为强国的假设是相当合理的。可以预见,到2050年,印度的经济规模将与美国类似。西方世界的领导人等于是在进行一场理性的押注,以与印度建立利益联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