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
有“亚圣”之称。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解析
实际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句话,我们其实可以从字面的意思就能够去理解到:我们在作战的时候,即便是天气的条件再怎么有利,但是也不如地利的形势好,而我们身处的地理位置再优越,也比不上人心的团结、和睦、齐心协力。
因此,这就是这一句话的本义。其实,我们通过这一句话可以感受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实际上人都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在日常工作中,人心和睦、团结合作才能够做好事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庄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选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文本解读: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孟子所说的“仁政”。
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