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Sony Xeria 1 II 动手玩体和爱立信的资料,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Sony Xeria 1 II 动手玩体和爱立信的资料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Sony Xeria 1 II 动手玩体验篇:不只回归初心,更合影音 Pro 玩家的心

在介绍完Xperia1II的外在以及延续自历代Xperia的特色后,接下来就是针对实际使用面介绍这款Sony5G旗舰机种;虽然Xperia1II大致延续Xperia1的特性,但却也持续增加来自Sony影音娱乐与专业部门的特色。

时间回到一年前SonyMobile推出SonyXperia1,不仅从外型设计回归消费者熟悉的Sony,同时也自专业影像、影音娱乐加入更多属于Sony的集团元素,虽然对大众而言,Xperia1不是一款雅俗共赏的旗舰机,但对于发烧玩家而言,Xperia1确实是一款集结Sony特色的手机,而做为后继机型的Xperia1II也同样延续这样的理念,并持续进化加入集团元素。

仍为业界唯一的4K21:9智慧手机

▲Xperia1II延续21:9的CinemaWide4KHDR设计

Xperia1II的萤幕承袭Xperia16.5吋CinemaWide4KHDROLED设计,提供一般8bit的标准模式与10bit的导演模式两种设定,亦可选择自动模式切换,当观赏如Netflix时,可自动转换到导演模式显色;针对专业使用者,除了可自预设的几组色温选择以外,亦提供进阶的字定义白平衡,对专业创作者能够以自身的需求,与习惯的专业显示器萤幕进行校准。

虽然Xperia1II萤幕并非采用高更新率面板,不过提供名为”降低动态影像模糊"的机制,关于此技术的原理在官方网页并未有解说,但根据Sony的说法,此模式启动后可在高速更新的画面(如、电影)使其呈现类似90p的视觉效果,降低高速动态影像在标准60p更新的残影。可说无论是色彩显像或是画面补强技术,皆源自集团下的Bravia与CineAlta。

然而,作为业界唯一一家提供4K显示的智慧手机品牌,Sony这一路上来相对辛苦,4K萤幕由于画素密度的关系,较同尺寸、同级距使用QHD或是FullHD解析的萤幕亮度较低,其次则是多数的串流影片服务虽提供4K短片,但并未开放给行动装置观看,虽然Xperia1II可藉内部影像提升技术升频到4K,不过明明有资源却不能原生观看是较为可惜的。

当前台湾少数支援5G的选择

▲Xperia1II的效能表现

由于台湾在近期才正式宣布开通5G服务,市场上能够支援5G的机种选择仍不多,Xperia1II也是抢在5G服务登台的5G旗舰机种,笔者也在当前中华电信4G799吃到饱租约到期前转为5G36GB服务进行抢先体验,不过由于当前台湾5G基地台的覆盖率还相当初期,多数的时候仍是以4G网路为主。

36GB说多不多,不过笔者个人习惯在住家与办公室使用Wi-Fi,加上使用习惯设定等,原本使用4G服务就鲜少超过4GB流量,对笔者而言36GB应该是相当充裕的,这也是笔者认为可舍弃吃到饱转为有流量限制服务的主因。

▲约在仁爱圆环附近得到的5G传输表现

▲约在松菸的5G表现,延迟仍有14ms表现

其次是虽然有36GB的上限,由于5G服务的满流量限速较4G时代来的充裕,中华电信是提供5MB的速度,以一般收信、阅读社群文字内容与查询资料还算充裕;不过对于已经惯用行动网路取代固网的使用者,目前转为5G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网路分享是设有上限的,不再像4G可无限制的作为基地台分享网路。

由于目前笔者并未加购加值服务,以及平常使用的服务并不会占用太多频宽,目前改用5G服务仍不像当初自3G转4G来的明显,不过除了能在非特定环境轻松的的提供高速网路就已经较当前壅塞的4G来的有利,其次是较4G更低的延迟也有助玩家的体验,能提高操作与角色的动作同步情况。

音讯进化、重新配备3.5mm耳机孔

▲自视觉到听觉与的多媒体娱乐是Xperia1II的重点项目

在音讯的部分,Xperia1II维持与Xperia1相同的前置双扬声器配置,这对于喜爱观看影片的族群是不错的设计,此次为了提供更优秀的扬声器表现,使用新设计的椭圆形单体,使其能在有限的空间提升音量,此外,除了获得DolbyAtmos技术加持外,也偕同Sony影视娱乐的音响工程师调音,搭配CinemaWide萤幕呈现剧院的视听。

不过对Sony爱好者而言,此次重新搭载3.5mm耳机孔的意义非凡;曾几何时,由于智慧手机轻薄化,碍于机构空间,或是推托给推广无线耳机技术,要在一款轻薄设计的旗舰机种看到3.5mm耳机孔变得如此困难,Sony也自XperiaXZ2起的两年暂时消灭了旗舰机种的耳机孔,此次也不单纯是把耳机孔作为来那么简单。

先前在介绍外观特色提到,Sony并未在Xperia1II的耳机孔保有先前搭配专属耳机的内建主动降噪功能,不过Sony除了强调线路设计追求高品质的音响级规划以外,此次添加来自新一代的DSEEUltimate音质还原技术,强调透过AI技术进行还原,而在2018年后,新世代Walkman播放机的DSEEHX也强调结合AI技术,不晓得两个版本是否为相同世代。

▲再度添加3.5mm孔可视为展现集团音讯技术力的指标

对爱好者而言,音质还原技术的评价通常很两极,早期的音质还原技术多半是进行强制升频,故若原始音档取样率过低,强制升频反而导致声音不自然,而无损格式反而会因为背强制升频后硬是加入原本针对低音质的处理方式,反使音质听起来下降;而后的DSEEHX则是利用选项的方式让消费者挑选处理的类型,并避免高音质档案因启用导致耗损。

但Xperia1II的DESSUltimate就是借助AI深度学习的方式,让引擎去学习如何还原与校正的品质,使压缩档案能够更贴近无损音档听感,并可直接侦测当前播放类型进行补正,自取样率进一步提升低音域的延展,并弥补取样率较低的高频部分,尤其新式DSEEUltimate相较旧式技术大幅改善高频部分的处理,使其更贴近原始音档的高频。

另一项新技术,则是360RealityAudio,这是Sony在2019年CES所提出的一项格式与技术,借由后制混音加入对空间的描述,能够在二声道的耳机听到具备360度包围的演出;由于此项技术需支援360RealityAudio的音档解码,原本仅导入到Sony旗下蓝牙耳机,Xperia1II成为第一款可搭配有线耳机实现RealityAudio播放的手机。

定位在整合多项功能于一机的Xperia1II音质不太可能与专业播放设备Walkman抗衡,不过在启用DSEEUltimate后,确实以鉴赏耳机试听,对如Spotify、KKBOX等串流服务,能适度的补正中高频的延伸感,不过若与原始的flac档案相比仍略可听出区别,但至少笔者认为是可接受的,毕竟真的追求音质也不如直接购买Walkman。

虽然不太可能达到新世代Walkman的水准,笔者仍认为Sony重新为Xperia1II添加耳机孔绝对是利大于弊,毕竟现在主要的聆听方式转移到串流服务,能够直接连接网路的智慧手机仍比起播放机来的方便使用,同时纵使不敌专业播放机,搭配一定水准的有线耳机,仍可发挥比多数真无线耳机更好的音质表现。

相机用户肯定会喜爱的PhotoPro摄影功能

▲再度进化的独立三镜头设计

不过此次Xperia1II对笔者而言,最惊艳的部分莫过于拍照,且并非单纯是硬体的提升,更关键的是此次如同源自CineAlta专业录影技术CinemaPro翻版、来自Alpha与RX相机部门的PhotoPro拍照机能。

在镜头设定部分,Xperia1II延续Xperia1的独立3镜头、设计理念,但除了三个12MP感光元件皆有一定幅度的升级(标准镜头面积增加、广角镜头具备自动对焦)外,亦从原本的三个定焦镜头(16mm、28mm与56mm)转变为如同搭配16-35mm、24-70mm、70-200mm的大三元镜头理念。

▲PhotoPro只能以实体快门触发拍照

当然以Xperia1II的机身厚度设计,是不可能搭载真实光学变焦镜头模组的,故Sony的方式是以16mm、24mm与70mm三个定焦光学镜头组,搭配数位变焦的方式呈现数位大三元,不过仍强调维持三镜头独立演算处理,同时在夜拍也并未如Xperia10以主流的多张连拍合成,而是仰赖感光元件与基础演算法,可说是比较接近传统相机设计的逻辑。

不过就如笔者所说的,对于相机爱好者而言,PhotoPro才是Xperia1II的神髓所在,且不光只是多数的主打机能(如超高速连拍)仅能在PhotoPro启动,更重要的是PhotoPro的使用介面更符合数位相机使用者所习惯的设计;由Alpha与RX团队操刀的PhotoPro介面,可说是Sony当前新一代相机操作介面的翻版设计。

▲可将快门长按快捷设为快速启动PhotoPro

▲整体UI与Sony相机有相同的设计语言

不同于标准相机介面,PhotoPro活用Xperia1II的CinemaWide超宽比萤幕,把取景集中在左侧,右侧则为类似专业相机的各项设定,并提供全自动、P、S与M等模式,同时也把Alpha相机熟悉的对焦显示方式带到PhotoPro当中,但同时也须使用实体快门键拍摄,就有数位单眼相机使用经验的消费者,PhotoPro的介面给人亲切且熟悉的氛围。

▲营造宛若大三元镜头切换的特质

▲介面酷似Sony当前的相机介面

同时,在PhotoPro调整相机焦段也更为有感,除了直接以焦段数字呈现三个镜头的切换外,搭配滚动式带有焦段显示的数位变焦,亦使Xperia1II像是搭配三颗变焦镜头拍摄,同时以焦段数字精确的掌握目前的情况,比起一般相机介面只以变焦倍率的显示方式,对有使用相机经验的拍摄者,也更有助于掌控焦段的使用情况。

且虽然Xperia1II无法完全一般相机的机械式人机互动设计,但直接把常用功能以独立虚拟键区块配置的设计,也使设定Xperia1II拍照参数犹如相机一般方便,同时若担心误触,右下角还有锁定按键,能避免操作时误触导致设定跑掉;不过使用实体按键拍摄这点倒是有好有坏,机身扁平的Xperia1II不若相机有握柄设计握持时仍要小心避免手滑掉落。

▲部分拍摄的样张

在这边不谈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单纯谈使用经验,笔者认为PhotoPro的拍摄表现才算是Sony赋予Xperia1II应有的水准,不光只是使用体验上的差别,而是从影像的处理方式可感受出不同,使用PhotoPro所拍摄的照片,总感觉整体影像表现更为出色。不过更重要的是PhotoPro能够轻松地掌握与改变曝光值,配合即时预览拍出自己预期的曝光表现。

▲部分Xperia1II的样张

若以笔者个人的感受,超广角与标准焦段所拍摄的结果皆相当出色,尤其此次24mm焦段使用较Xperia1更大的感光元件,无论是画质或是低光源拍摄的结果都更好,超广角16mm则在新添自动对焦设计后,更能依照拍摄的题材取得更凝聚的景深效果。

▲70mm的表现是三颗镜头当中表现落差较大的

▲70mm无损变焦道200mm的画质

然而70mm长焦镜头的表现就算是三个镜头当中比较不理想的,首先是白平衡有较明显的偏黄,其次影像品质也较差,且最近拍摄距离偏长,想利用较长焦的特质针对小型被摄体进行景深压缩也不太容易。

▲在缺乏多张拍摄夜景合成之下的夜拍表现相对弱势

另外,虽然Sony强调借由较大的感光元件能在不需一段时间进行多张合成的情境拍摄良好的夜景照片,不过笔者认为从实际看到的结果,纵使是使用24mm镜头拍摄,在低光昏暗的环境的表现,仍较具备夜景模式的竞品来的逊色,细节资讯相对缺乏,画面的层次感也较差,个人觉得仅有光线相当明亮的情况才比较有实用性。

▲使用标准相机app拍摄的照片

虽以笔者的立场,手机的镜头只要有一颗高品质、拍摄焦段泛用、光圈够大的24mm广角就相当充裕,不过以当前的市场趋势,别说是高阶手机、中价位主流机种没有三镜头就会成为消费者诟病的理由之一,也不难想像Sony现在会坚持在旗舰机搭载三镜头的配置想法。

然而Sony希望尽量减少多镜头演算的独立三镜头配置是否符合大众美学,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笔者不是要否定Sony的逻辑,而是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他们追求的不再是真实的光学品质,毕竟在数位的时代,光学的缺陷有很多可透过数位弥补的地方,一般消费者重视的是能否随拍就有好照片。

但如同先前所述,Xperia新产品策略是更着重在核心族群,锁定在Pro-Sumer进阶使用者,如先前Xperia1搭载的CinemaPro就是把专业摄影的设定与介面下放到手机,而Xperia1II则是更进一步连相机也加以专业介面化,吸引特定消费族群的用意相当明确。当然Xperia1II也还是保有一般相机介面,不过比起PhotoPro,使用体验就逊色不少。希冀以集团价值性杀出规格重围的新世代旗舰。

更加完整的OneSonyinthePocket

▲把Sony集团各领域技术凝聚在口袋当中是Xperia旗舰机的发展方针

当智慧手机发展至今,相较初期百家争鸣各有特色,历经多年的发展,在消费者喜好越来越分明,Google允许品牌商能自定义的部分越来越紧缩,现在旗舰机种的特质日趋接近,除了对消费者造成品牌困难外,以品牌的立场,亦越来越难借由品牌价值与装置特色守住核心消费者,也使得SonyMobile决定走向以集结Sony集团产品特色为战略主轴。

去年Xperia1展现Sony的企图心,不过当时虽在相机的硬体设定有导入Alpha的概念,不过当时操作介面仍较贴近公版设计,但此次Xperia1II不仅在相机硬体方面提升,还借由PhotoPro介面进一步提供宛若Alpha相机与RX相机的操作感,更能引起传统相机的中度以上使用者共鸣。

以产品的特质而言,Xperia1II实现了将Sony集团各领域的影音娱乐与专业制作集结在能放进口袋的尺寸内,宛若一把可呈现Sony所有面向的瑞士刀,藉以透过单一装置展现集团的技术力,实践当初Sony自Ericsson手中取得SonyEricsson股份后意欲打造的集团技术结晶的目标。

返回目录

爱立信的资料

爱立信公司(TelefonaktiebolagetLMEricsson)1876年成立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从早期生产电话机、电话交换机发展到今天,爱立信的业务已遍布全球140多个,是全球领先的提供端到端全面通信解决方案以及专业服务的供应商。百多年来,秉承“构建人类全沟通世界”的愿景,爱立信始终专注于电信行业,不断定义电信行业“进步”的含义,并通过实现每一个“进步”,引领全球电信业的技术发展与变革,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
目前,爱立信的业务体系包括:通信网络系统,专业电信服务,技术授权,企业系统和移动终端业务(拥有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50%的股份)。
爱立信是世界最大的移动系统供应商,能够为世界所有主要移动通信标准提供设备和服务,全球40%的移动呼叫通过爱立信的系统进行。爱立信拥有全球超过35%的GSM/GPRS/EDGE市场份额,以及40%的WCDMA市场份额。爱立信在IMS和软交换领域都保持着领先地位,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提供专业电信服务的公司。
秉承作优秀企业公民的理念,爱立信广泛贯彻可持续发展,一丝不苟地奉行公司的社会责任,并且设立了高质量、全范围的有效管理系统和运作。不仅被评为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通信技术领域内可持续发展的领头羊,还因出色的环境管理系统获得了英国标准化协会颁发的世界第一个公司全球范围的ISO14001认证。
在中国,爱立信、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三家公司,几乎占据了整个手机市场。但很少有人知道,爱立信公司也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军火公司,它为瑞典军队提供了许多电子战系统,是瑞典军队最重要的供货商。
[编辑本段]品牌由来
1876年4月1日,爱立信和他的同事安德森一起注册了名为“拉.马.爱立信机械修理”。在StockholmDrottninggatan15号一间租借的厨房中,爱立信的简陋作坊开工了。当时,爱立信的机电作坊的工作条件十分简陋,主要的设备就是一架制造仪器的脚踏式机床,运行资金只有,1000克朗还是从一位叫做Mariastromberg的夫人那里借的当时爱立信只雇佣了一名12岁的孩子作助手。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的AlexanderGrahamBell刚刚获得第一批专利。电信业向世人打开了一个广泛而全新的领域。爱立信敏锐地对这个新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创业之初,爱立信主要从事修理电报机及其它电器仪表,不久之后,爱立信以其非凡的才能、饱满的精力、精炼的手艺、丰富的工作经验迅速地设计生产出了自己的经改进的设备。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就是用于铁路系统的自动电报装置。他还设计了小型社区的防火电报系统。爱立信以其优质的工作赢得了声誉,很快得到了来自消防、警察部门和铁路运输系统的众多的公私机构的订单。
1877年,美国生产的电话机进入了瑞典市场,爱立信通过对电话机的维修和认真研究,迅速掌握了电话机的生产技术,并于1878年11月推出了爱立信自己生产的电话机。由于爱立信设计的电话机经济耐用,因此很快就赢得了许多的订单。尽管当时电话机还是一种奢侈品,但是爱立信以其超人的洞察力敏锐地觉察到,一个全新的产业已经出现,因此,他在电话机和相关的设备研究、改进上投入了他的几乎全部的精力。
爱立信公司的第一次辉煌
1880年,美国的贝尔公司利用美国的设备在斯德哥尔摩、Gothenburg、Malmo、ndsval和Soderhamn建立了瑞典第一个电话网络。这对爱立信来,形势非常危急,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的设备可以和贝尔公司的产品媲美,那么爱立信就将失去整个国内市场。1881年,最后的摊牌的时刻到了,位于Baltic海岸的avle市为当地的一个电话系统公开招标,贝尔公司的出价是每年为每户安装和运行系统需要200克朗,但是至少可与50名用户签订5年的合同。爱立信通过仔细的研究,勇敢地站出来和贝尔公司应战,他以工程和价格估算为基础,提出每个用户的初装费为275克朗,此后,每个用户每年缴纳56克朗作运作费用。同时,贝尔和爱立信的设备都同时在Gavle安装作试用比较,试用者最后验证后认为两家公司的产品都运作良好,但是爱立信公司的电话“更加简便、结实、美观”。通过Gavle交换机协会和当地权威的电话专家最后鉴定,爱立信公司最终取得了本次竞标的成功。十天以后,爱立信的设备竞标方案略作修改后付诸实施。同年在挪威的贝尔根爱立信再次竞标获胜。这是爱立信公司历史的第一次辉煌战例。也是爱立信公司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向世人展示,爱立信的技术和产品有能力和世界上这一领域内最大的公司竞争,同时,这一成功的案例也为爱立信打开国内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从此,爱立信公司走上了一条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爱立信公司初期的迅速发展
1880年爱立信公司的雇员表上只有十名工人,到1884年,这个数字已经接近100名。从此以后,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爱立信公司始终呈现增长的势头,几乎没有出现过明显的倒退。1883年爱立信和塞德格伦创办的斯德哥尔摩公众电话公司(SAT)就电话供应签订了一项供货合同,全面负责SAT的电话及相关设备,从此开始了爱立信和SAT的长期合作关系。经1883年当年就完成了SAT订购的1000部电话机和22个交换台。是年爱立信开始建造自己的第一家较大规模的工厂。1884年爱立信迁进了新工厂,1885年根据安东.阿文等的设计,爱立信生产出了第一部手持送受话筒。1887年爱立信签订了当时的最大的合同,为SAT在斯德哥尔摩开办的欧洲最大的电话局提供设备。1890年,爱立信工厂建造新楼,员工人数上升到153人。1892年爱立信开始在海外取得业务进展,与荷兰电话经营公司建立首次业务联系,并与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供货合同。1893年爱立信电话机的产量首次超过10000台。1896年,爱立信的商号改为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其股份资本为100万克朗。从此开始全面开拓海外市场。1897年爱立信开始在俄罗斯的圣彼锝堡开办工厂组装电话机,并于1899年开始生产电话机。1902年,爱立信在纽约开办办事处。1903年爱立信与英国电话公司联合组建英国爱立信制造有限公司,工厂设在比斯顿。1904年,爱立信在美国的布法罗购置地皮,准备建立爱立信电话机制造公司的工厂。1905年,爱立信和SAT等公司一起接受了墨西哥经营电话的特许权,并与1909年全部由新组建的墨西哥爱立信公司接管。1908年爱立信公司接受委托,负责使泰国的曼谷的电话网现。1911年爱立信在巴黎成立了爱立信电话机公司,并在巴黎郊区哥伦布设厂。爱立信匈牙利公司于同年成立,设厂于布达佩斯。1912年建立奥地利爱立信电器股份公司。
[编辑本段]品牌发展
爱立信公司1876年在瑞典创立,公司创始人拉什?马格纳斯?爱立信(LarsMagnusEricsson)开办了一家“拉?马?爱立信机械修理”公司。创业之初,爱立信主要从事修理电报机及其它电器仪表。1877年,爱立信先生通过对电话机的维修和认真研究,于1878年11月推出了自己生产的电话机。
1881年,爱立信公司在瑞典与挪威取得了两次关键性的竞标成功,为爱立信打开国内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1892年爱立信开始在海外取得业务进展,在该年签订了与中国的第一个供货合同。1912年爱立信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全面实施。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立信经历过数次高速增长,同样也经受过数次危机的考验。二战后,电话市场需求激增,爱立信率先成功研发了纵横制系统,并借此取得了市场份额的大增,成为国际电信业认可和关注的大公司。20世纪70年代初期,电信业开始进入数字时代,爱立信经历了艰苦的努力,研发出至今仍大受欢迎的AXE交换机并推向市场。
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十年的技术累积,爱立信的数字交换技术明显在行业中领先,正在这个时候,移动通信业务开始兴起,凭借突出的技术优势,爱立信开始赢得世界。整个80年代,移动通信经历了模拟系统阶段,在90年代初进入了高增长的数字阶段。这一时期也是爱立信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80年代末,爱立信的重心由固定电话系统向移动通信系统转移,并在1990年开始的GSM/GPRS网络时代里获得了巨大成功。拥有2G/GSM领域40%的市场份额以及2.5G/GPRS领域近50%的市场份额,爱立信成为了无可置疑的业界者。
20世纪90年代,电信行业经历了一段爆炸式的高速增长,当时爱立信曾保持了连续10年35%以上的增长速度,但自2000年起,由于产业,市场及经济等几方面原因,这一持续的增长却出现了一个急刹车,全球诸多电信大企业都受到了严重冲击,作为全球最大通信网络系统供应商的爱立信在这一市场激变中也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在高速增长的十年后开始陷入亏损。
面对亏损状况,爱立信快速积极地做出了应对:2001年第一财季,爱立信推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的“成本控制计划”,并积极实行“瘦身行动”。这一系列计划的目标就是“在2003年的某一时点实现盈利”。同时,为了应对市场和行业的变化,爱立信也积极开始了市场战略的调整,在2001至2002年间,一步步地将公司的核心业务做了全面的优化整合:
2001年2月,爱立信将其手机生产业务交给伟创力(FLEXTRONICS)公司代工,自己则集中力量于手机的技术研发、设计、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
2001年9月,爱立信的一家子公司爱立信移动平台公司在瑞典成立,向全球移动电话及其它无线信息设备生产商提供开放标准的2.5G和3G技术平台授权,该公司自此支撑起爱立信的一大新核心业务-技术授权业务。
2001年10月,爱立信与SONY各出资50%组成了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SonyEricsson)公司,合并了双方的手机业务。该公司总部设在伦敦,致力于开发并向全球用户提供2.5G和3G终端设备。索尼爱立信(SonyEricsson)成为了爱立信移动平台公司的首位客户。
2002年,爱立信的核心业务经历了逐步调整,发展成为四大支柱业务:网络系统设备、全球专业服务、技术平台授权以及sony爱立信的移动终端业务。2002年9月,爱立信成功增发了近30亿美金的新股,为公司的财务状况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3年4月8日,爱立信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文凯正式就任。思文凯就任爱立信总裁兼CEO之后,坚持并进一步强化了前任的“成本削减计划”,以实现公司运营的“精干,高效,低成本”为目标。
2003年第三季度,爱立信宣告结束亏损,恢复盈利。同时,sony爱立信经过两年的发展,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6200万欧元。
随着全球通信产业回暖,爱立信之前的一系列战略调整逐渐显露成效,爱立信在全球3G市场上的表现非常突出,爱立信公司在稳步发展和提升的同时,开始了在新通信时代中的角逐和构建。
目前,爱立信拥有40%的WCDMA市场份额,在3G领域拥有无可争辩的全球市场地位,和在多厂商和多技术环境领域中最为丰富的从业经验。
近年来,爱立信在3G演进技术――HSDPA/HSUPA的技术发展上更是屡创业界第一。
2004年11月,爱立信在中国实现了全球第一个基于商用WCDMA系统的HSDPA现场演示,下行速率达到4.9Mbps;
2005年5月,在中国广州电信展上,爱立信成功演示了中国首次传输速率达到1.7Mbps的HSUPA--增强型上行链路(EnhancedUplink),上行速率达到1.7Mbps,再创业界记录;
2005年10月,爱立信实现了中国首次同时基于商用电信设备及商用PC卡的HSDPA公开演示;
2005年10月,爱立信实现了中国首次基于HSDPA/HSUPA技术的视频VoIP通话现场演示。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二百二十二。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八十四。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