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罗庆生三个层次解读刀郎新歌《罗剎海市》爆火:
第一层次是复仇论。《聊斋》中的“罗剎海市”描写一个“以丑为美”的国度,人愈丑,愈被尊重,当的官愈大。因此刀郎这首歌最先被解读为影射、嘲讽那些当年批评他的乐界主流。
第二层次是批判论。私人恩怨不能解释为何那么多人喜欢。于是第二层次的解读,就主张他是批判整个社会的价值颠倒、虚矫做作,因而引起广泛共鸣。
第三个层次则是从音乐本身出发,认为复仇论与批判论都把刀郎看小了。这部词、曲、唱都由刀郎自己操刀的专辑名称为《山歌寥哉》,廖者空也,通常与寂并用,因此作曲意旨颇有“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感慨。所有编曲,都是从各地民谣小调变化而来,因而乐评推崇它是植根于中国本土音乐的新尝试,而不是在西方音乐架构上加上中国元素而已。
罗庆生说,欣赏交响乐或法国香颂的精英消费者或许会觉得这首歌“土”或乱糟糟,草根的喜爱者则会反呛:没错,它是土,但我们就是喜欢这种土。这是在颠覆以西方为尊的音乐美学,重新定义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蒲松龄小说“以丑为美”典故的引用拉高到美学甚至哲学层次。而既然有那么多人喜欢,就表示中国流行音乐消费者的美学价值观,正在向中国文化靠拢。
罗庆生认为,流行歌手刀郎的强势回归以一曲《罗剎海市》引爆热潮加上动画片《长安三万里》的热映、大幅超出预期,两个具有指标意义的现象,表明中国“文化自信”正在重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