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最喜欢孤单日期:10月29日

历史上的鳌拜是皇太极的死忠!根本没有反叛之心!更别说篡位推翻康熙!他就只是专权而已!

回答者:梁老师说历史日期:2021年01月29日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鳌拜手握四十万大军,还宁死?你快别扯了,长的和圣诞老人似的的鳌拜他要是敢吼一声:“俺要当皇帝!”他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鳌拜撑死了也就是玩个专权,造反这种事他还真就干不了,您以为他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本事?

鳌拜说到底,也就是孝庄拿来给康熙当磨刀石的物件,要不然她也不会让康熙就凭着几个光膀子的布库少年就去抓鳌拜,而没有一丝反应了。整个过程就想开玩笑似的,前头一抓,后头鳌拜就完犊子了,连个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接下来咱把这事给大家伙分析分析,您就明白了。

首先咱瞅瞅着局势。

当年顺治皇帝咣叽一下就这么崩了,太突然了,当然也有说是因为董鄂妃死了,顺治万念俱灰跑到五台山做起了大和尚。

这桥段在《鹿鼎记》当中就有体现,韦小宝还杵在顺治这大和尚的眼跟前做了好几天保镖。

这事其实就是野史中的记载,正史当中是没有,具体真像如何,咱也不清楚,总之顺治时代算是完了。

那么顺治死之后就给康熙留下四个辅佐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以及鳌拜。

说是辅佐大臣,其实相当于把皇权拆分成了四份,留给着四个人暂为保管,下了诏书,怎么怎么样,就相当是一份契约,他这先皇顺治做的保人,毕竟康熙还小吗?

那么当康熙长大之后,这契约就要终止,四份皇权收回来,交还给康熙。

所以整个朝堂瞅起来貌似权利最大的就是这四个人。

但这四个人一个个的心怀鬼胎,有感觉这玩意烫手的,典型的代表就是索尼,这老头子其实在四个辅佐大臣当中,他是老大。

因为这家伙不仅是个人精,在朝堂上的关系跟蜘蛛网一样。努尔哈赤的时代就开始在朝堂上做官,他的父亲和亲大爷不仅有功勋,而且在清朝官职的制定等等一系列的操作都有参与。

后来皇太极死了之后,索尼在多尔衮的治下管理六部,还和多尔衮不对付,您说说,现在又轮到给康熙做辅佐大臣。

您看看不管是论资历,还是论时间,这都成朝堂万年青了。

再加上孝庄这根清朝的定海神针亲自指定他是四大辅臣之首,您就能知道这里边的分量。

结果这索尼一上去就感觉风向不对,做起了缩头乌龟,比那忍者神龟还能忍,让自己家里头的娃娃碰到鳌拜,一律认怂就成。

苏克萨哈

而苏克萨哈这是一个打多尔衮阵营里头跳过来的跳梁小丑,因为检举多尔衮有功,这才被顺治高看两眼,再加上多尔衮的势力你说能一家伙干没了?不可能,这还的需要有人安抚,带头才成。

因为这一点,鳌拜最瞧不上眼的人就是苏克萨哈,所以逮住机会就欺负他,逮住机会就欺负他,这都不带漏空的。

之所以留这么一位在四大辅臣里头,就是为了在这里头埋根钉子,和康熙靠的近点。

毕竟别人不容,那就只能靠皇帝近了。

同样因为这一点,鳌拜很生气,因为你靠着皇帝近了,他鳌拜算那股子气啊。

最后这苏克萨哈就被鳌拜生生的给逼死了,他和他们家大儿子被分尸了,当然书上说是磔死,一个意思,其余的家里人全都被处斩。

这其实就是鳌拜在向康熙示威,你收回皇权试试,谁敢提这事,他就整死谁?

但这一步恰恰也是鳌拜最失败的一步,表面上看他是个胜利者,但说道根子上,他失去了很多人的支持。

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家伙不是个东西,保不齐哪天这刀就的落在自己脑瓜上,毕竟鳌拜为了自己的利益,那是没有一点顾忌,抢夺别人家的地盘,有啥便宜都想粘点。

接下来是遏必隆,这丫就是一根墙头草,那头风大就跟那头亲近。

这也成为了康熙最烦的一个人,没骨气还能活这么久,所以康熙拿回权利,就把这货踢到了大牢里头啃起了牢饭。

也得亏他有一个好女儿,嫁给了康熙,这好女儿虽然身上贴着遏必隆的标签,但康熙很喜欢,当然不完全因为长的漂亮,很有脑子的一个人。

所以遏必隆算是躲过了一劫。

接下来就是鳌拜。

前边三个是这德性,那么鳌拜这人充其量就是一先锋的材料,眼光就没有那么远,弄个权啦,享受一下权利带来的快乐,这是他想要的事,至于当皇帝是不可能的。

题主说的四十万大军,你快拉倒吧,他是有调兵的权利,但这些个兵有多少听他跟着他一块造反的,那都是个未知数。

因为清朝那会的军事体制,八旗军权是落在八旗手里头的,而这八旗说道根子上那都是宗室带出来的。

宗室啊,都是姓爱新觉罗的,你一个外人要造爱新觉罗的反,您感觉他们会同意吗?

您再想想,当年多尔衮同样是宗室,而且势力您说大不大,但最后呢?上去了吗?还是顺治登基的!

原因是多尔衮是一家独大,但他压服不了其他联合起来的势力。

多尔衮都没有办到,仅仅走上了一个皇父摄政王的位置,他鳌拜何德何能?

而且您要知道,后来康熙决定拿回皇权的时候,是和索尼家的孙女联姻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索尼的势力和康熙捆绑到了一块。

而孝庄呢?她有两重身份,一重是宗室的代表的,毕竟是皇太后,定海神针那杵着呢?宗室里头不能保证全部吧,至少大多数会和孝庄站一块,毕竟孝庄的利益就是宗室的利益。

别忘了那个时间点上,是清朝的开国之初,您要说宗室是一帮子软蛋,俺是绝对不会信的,至少军队里头上上下下都会有他们的影子。

这也是俺说鳌拜控制不了军队造反的根本原因。

第二重身份孝庄是草原上的人,她本来就是科尔沁因为政治需求才嫁给的皇太极。

所以孝庄有着一个稳定的外援。

那么你动他孙子试试?他鳌拜敢蹦一个试试就试试的话吗?舌头会打结的。

这也是为什么孝庄就敢让康熙用几个布库少年去对付鳌拜,因为他们娘俩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就像套了一个不败光环一样。

最后就是康熙本身,他本身不仅代表着皇权,还代表着一帮子宗室的利益。

三方的势力,这么一搅和,鳌拜必败!

事情结束之后,鳌拜也就被关到了大牢里头吃牢饭而已,他的军功什么的都被儿子继承了,而且好好的活了下来,该打仗打仗,该吃饭吃饭,一点都不耽误。

您要知道康熙真要是把他当敌人,您感觉他能安心吃牢饭,给他一个免死禁锢?想多了吧!

反观另一个和鳌拜结盟的班布尔善,直接被处死了,原因只有一个,他的身份是宗室。

真正可以撼动康熙帝位的家伙反而是这个家伙,所以他被康熙直接弄死了,他的后代就成为了一帮子闲散宗室,糊弄个温饱,无爵无位,混个四品的俸禄等死而已。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回答者:葛大小姐说剧日期:2019年06月14日

鳌拜手握40万大军,为何宁死也不推翻康熙?(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历来是帝少被欺,甚至是被手握兵权的重臣废除,自立为帝,像“汉废帝”、赵匡胤等之流,就是最真实的写照。但在清朝康熙年间,皇帝康熙八岁登基,年幼无知,而作为辅政大臣的鳌拜不仅仅武功高强,而且手握重兵,可以调动北方40万大军,但他虽专横跋扈,却始终没有推翻康熙,自立称帝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呢?小编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鳌拜忠于清朝的思想根深蒂固。

鳌拜对清朝一直很忠心,没有什么别的心思,影视剧也是因为情节的需要而虚构了鳌拜想要当皇帝的情节。其实,鳌拜是满清贵族之后,出生名门的,并且很早就跟皇太极并肩战斗,为清朝立下了很多战功,鳌拜跟皇太极结了很深厚的主仆感情,并且鳌拜对于皇太极没有二心。

皇太极去世后鳌拜等大臣便支持豪格,后来因为多尔衮与豪格势均力敌,然而鳌拜等人依然坚持要立皇子继承皇位,然后年仅六岁的福临当上了皇帝成为顺治帝,然而多尔衮便一直一手遮天,但鳌拜并没有屈服于多尔衮,毅然决然的站在顺治帝那边,然而这个多尔衮一直在整鳌拜,当立功时并不赏他是经常的事情,没有过错也会罚他很是常见,但无论多尔衮怎么做,鳌拜一直忠于顺治帝。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在顺治帝去世之前,被委任为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原因。他只是看到康熙年幼,权欲膨胀,才会无视康熙的命令的。

2、鳌拜能调动四十万军队,但不能完全掌控这些军队。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皇帝拥有绝对的军政大权。鳌拜知道大清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鳌拜的40万驻军,名义上是鳌拜统领的,但是军权是来自皇帝的皇权,军队是听凭皇帝指挥的。鳌拜能调动40万大军不假,但是这40万大军是国家的军队,大清朝的军队,不是鳌拜的军队。鳌拜调动军队的权力是大清朝给的。为了大清朝的安全,鳌拜可以调动这支军队。要让军队跟着鳌拜造反,军队就未必听他的。如果鼓动造反,鳌拜能调动的仅仅只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大部分人是不会参加,更有甚者可能反戈一击。况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侥幸取代了康熙,也是其他皇子即位,他也是没有好下场的。

3、鳌拜忌惮孝庄太后,孝庄太后是清朝初期的定海神针。

孝庄太后,又被称为孝庄文皇后。他先后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还曾经下嫁过多尔衮,见多识广,斗争经验非常之丰富,对朝政的解读和把握能力非常强。在康熙的眼中,他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对手看来,她却是一位颇具心计,不可战胜的出色的女政治家。她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也是我国古代—位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从以下几个典故可以看出她的政治才能。

一是劝降洪承畴。 崇德七年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孝庄看到这种状况,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二是平息立储风波。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在突发脑溢血而死。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都虎视眈眈于皇位。但由于孝庄的幕后活动,最后皇位成功落在了只有六岁的福临身上。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一方面,对鳌拜又是夸奖,又是奖励,另外一方面又坚持用索尼来制衡鳌拜。可谓又拉又打,权衡艺术玩的炉火纯青。鳌拜只是一个武夫,面对这样一个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政治家,鳌拜还是非常忌惮的。

4、其他辅政大臣对鳌拜的制约。

顺治帝也是以幼龄登基,在登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权力都被摄政王多尔衮把持。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极深的阴影,所以他要改变这种局面。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挑选忠心的大臣辅助幼主,但却不让一个人独自辅政,而是四人联合,互展所长,彼此牵制。这样,既辅助了幼主,也避免了一人专权之害。他的这个主意,可谓煞费苦心。

于是,在顺治皇帝的遗诏中,出现了四位辅政大臣。这四个人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这四个人,是顺治帝经过深思熟虑挑选而出。其中,索尼是正黄旗人,为赫舍里氏,出生在“书香门第”,索尼的才能自然高于常人。年轻的时候,他曾为努尔哈赤的一等侍卫,“出入扈从,随军征讨”,对顺治帝极为忠心,时为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顺治帝认为这个人立场坚定,值得信赖。

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为叶赫那拉氏,父亲苏纳娶努尔哈赤第六女,为额驸。所以,苏克萨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孙。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加之苏克萨哈为人精明干练,时任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帝对于这个“表兄”,极为倚重,所以托孤于他。

遏必隆是镶黄旗人,为钮祜禄氏,外祖父也是努尔哈赤。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女儿和硕公主,父亲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时任议政大臣,兼侍卫内大臣、太子太傅。

鳌拜是镶黄旗人,为瓜尔佳氏,是大清朝开国五大老臣之一费英东的后裔。时任议政大臣,兼侍卫内大臣、太子太傅的职位。

从上面四位辅政大臣的“简历”中,可以看出:这四个人,都在开创清王朝的基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属于元老级人物。但是,他们都是异姓军功贵族,既不是宗室,也不姓爱新觉罗。他们是皇室之外的一股重要力量,可以牵制宗室贵族的一举一动。其次,他们都隶属于上三旗,不仅显示出四人出身的高贵,又可以平衡上三旗之间的关系,起到一种牵制作用。再次,他们四个人中,有三个人是皇亲国戚。这样一来,他们四个人内部,也有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顺治挑选这四个人,都是合理至极。对内,这四个人可以尽心辅助幼主;对外他们又手握重权。他们不属于皇室成员,觊觎皇位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四人共同辅政,既少了专权的潜在危险因素,亦可相互监督。

5、鳌拜的对手是聪明的千古一帝——康熙。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从五岁开始,他早出晚归,无论严寒酷暑,从未中断。父母双亡后,他更加努力,系统学习治国安邦之道,认真研读儒家经典,还拜武艺高强的侍卫阿舒默尔根刻苦练习骑射技艺,纵马射猎,十矢九中,英武非凡。他常常虚心地咨询左右,甚至不耻下问于身边的太监。繁重的学业差点儿压垮了他的身体,他累得咯血,仍然坚持手不释卷。

康熙一生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训练,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正是这种多元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

并且从康熙后来的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亲自挂帅出征葛尔丹等伟大的历史功绩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开启了“康乾盛世”。对于武夫出身鳌拜来说,他根本就不是对手。

6、鳌拜只是专权,而不造反。

一是居功自傲。鳌拜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可以说是系出名门,青年即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了巨大的战功。在皮岛之战中身先士卒,一举拿下了皮岛这一战略要地。为此皇太极以首功晋爵鳌拜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随后在和明朝的作战中屡屡立有战功,在松锦会战中更是杀得明朝军队大败,因功升护军统领。在满清入关之后,鳌拜随军击败李自成大军,之后再击败大西政权是立下了头功,鳌拜虽然位于四大辅臣之末,但是功劳却是其他三个人无法比拟的。

二是孝庄太后的纵容。后期的鳌拜之所以敢对康熙不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孝庄的原因。他们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两个人都是纯粹的满清思想,即重满蒙抑制汉人。

也正是因为孝庄和鳌拜的意见一致的打击汉臣,才有了孝庄对鳌拜的信任。让鳌拜带头去打击汉臣和支持重用汉臣的人,其中就包括年幼的康熙皇帝。也正是因此助长了鳌拜权势的上升,才有了鳌拜对康熙有恃无恐的呵斥。

俗话说: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鳌拜的下场就是最好的写照。鳌拜虽无谋反之心,但作为当时独揽大权的权臣,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不知道收敛,而嚣张跋扈,成了康熙亲政的绊脚石,激起圣怒,不得不杀,才会有这样的结局。但虽说鳌拜被康熙给除掉了,但这也并不代表他是个谋逆的坏人,他只是不愿康熙主政,丢失自己的权力而已,当雍正当上皇帝后,便念鳌拜的一些功绩,将鳌拜的爵位给恢复了,还追封他为超武公。

不知大家看完后,如何评价鳌拜?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回答者:一生挚爱小雏菊日期:2019年10月14日

看过电视剧的应该都有印象——鳌拜很能打,一把大胡子威猛的不行,年幼的康熙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秘密培养了一帮练摔跤的小孩儿,并成功在一次伏击之中擒住了鳌拜,随后将其治罪

历史上,一代权臣鳌拜就是这样被干掉的吗?嗯,你没看错——鳌拜的确是被这些少年擒住的,算是被康熙埋伏了一波。毕竟此时的鳌拜党羽遍布朝内外,如果贸然下令逮捕鳌拜,很有可能会逼的鳌拜造反,到时候谁赢谁输就不好说了!


一代权臣鳌拜,是如何从肱骨重臣变成权奸的?

鳌拜是清朝三代元勋,并在顺治托孤后成为一代权臣,曾和多尔衮对抗、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鳌拜,是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的第三子,可谓是出身名门。

由于出身将门,且年少时期便精通骑射,鳌拜曾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先后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可谓是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正是鳌拜的忠诚和善战,让他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也给了他,要知道之前的满洲第一勇士可是皇太极本人。随后,皇太极暴毙而亡,鳌拜又发挥巨大作用,作为保皇一派,他积极和权势滔天的多尔衮进行斡旋,最终完不辱使命,拥戴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即位成为新任皇帝。拥戴有功的鳌拜成为议政大臣,可谓是位极人臣,随着多尔衮的去世,鳌拜的权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并在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此时的鳌拜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了。

或许是在权力的巅峰很享受,鳌拜开始操握权柄、结党营私,满清朝廷内外皆是鳌拜的心腹,年少的康熙不甘被鳌拜钳制,于是密谋扳倒鳌拜。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重臣的支持下,康熙设计逮捕鳌拜并下狱论罪,最后,一代权臣鳌拜死于牢中。

一心忠于大清的鳌拜,为何在晚年之时开始专权跋扈

作为顺治钦点的顾命大臣,以鳌拜为首的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共同辅佐小皇帝玄烨。虽然这一盟誓意义重大,但事实证明四位大臣并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主,反而是各怀鬼胎。位居四辅臣之首的索尼,是四朝元老,可谓是德高望重;奈何其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祸的心理,在让他在很多事情上疏于过问。至于苏克萨哈,原本是正白旗出身,曾依附多尔衮。但是在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立刻倒戈,因此才受到顺治的重用,但也在四辅臣中有很高的地位,名列第二。排名第三的遏必隆虽然出自名门,但为人庸懦遇事无主见,且又属镶黄旗,所以跟鳌拜的关系不错。排名第四的鳌拜,虽然在四辅臣中排行末位,但由于其资格老、军功高,气势夺人不说,经常把其他三辅臣是耍的团团转。久而久之,擅权自重的鳌拜开始日益骄横,走上了专权的道路

且不说索尼年老,遏必隆无能,正白旗出身的苏克萨哈按理说应该和鳌拜穿一条裤子的,可结果却是鳌拜经常打击苏克萨哈,要知道这俩人可是姻亲关系,作为儿女亲家的两个人,经常是明争暗斗,而鳌拜也时常打击苏克萨哈。最终,鳌拜因为想要打击苏克萨哈犯下大错,导致康熙下定决心除掉鳌拜,不过付出的代价,就是苏克萨哈的生命

年事已高的索尼率先死去,按照顺位荣登第一辅臣的苏克萨哈提出辞职,因为此时的康熙已经十四岁,按照祖制来说他应该亲政了,既然亲政辅臣自然要功成身退。老大都辞职了,老二老三自然也应该跟着一起辞职,可是此时的鳌拜却非常不满,因为他不想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于是鳌拜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可谓是给了康熙一招下马威

康熙深知苏克萨哈并不该杀,但此时的自己却毫无实权,虽然已经亲政,但大权仍然在鳌拜手中,只要他不自己辞职,自己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哈一命。而鳌拜的表现也让康熙觉得害怕,气势汹汹的鳌拜,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以此要挟康熙,最终苏克萨哈被处以绞刑,遭到族诛。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康熙决心要除掉这个人了

鳌拜是否想过要造反?他在被捕的前夕是否知情康熙要收拾他?

此时的鳌拜,眼看除掉了苏克萨哈,康熙再无可依靠之人,便放松了警惕。身居宰相之职的鳌拜,党羽遍布超内外,在他看来康熙是不会妄动的,一旦有所行动,按照自己现在的权势,肯定能够快速解决——实在不行,搞一波宫廷政变玩玩,换个人当皇帝好了!或许鳌拜并没有这么想过,但是在他看来,康熙是无法扳倒他的

但是,康熙已经下定决心铲除鳌拜集团。深知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康熙也知道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所以,康熙决定不露声色,设计将其擒服,玩一招擒贼先擒王!一旦鳌拜被抓,其他人群龙无首,断然不敢造反逼宫

于是康熙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小皇帝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行动开始了!康熙先是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并安排自己的亲信接管京师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准备一举将其擒服。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所以不以为奇,康熙一召,他就毫无提防地来了。鳌拜到来之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朕,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眼见少年们卖命,康熙便开始布置逮捕鳌拜事宜。待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极力反抗的鳌拜,最终因为少年们的摔跤技巧过硬,且自己双拳难第四手,只能束手就擒。随后,鳌拜被下狱治罪,一代权奸就此落马

从鳌拜掌权至被捕,他始终没有机会动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兵马,且不说这四十万大军是否受他控制,单看康熙将其擒服的方式,就能看出来鳌拜当时的势力是有多强大,朝廷内外皆党羽的鳌拜,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擒的,所以说,他完全有能力领导一场政变或谋反,只是他没有这个机会罢了

康熙五十二年,因念鳌拜曾作出的贡献,康熙下令恢复鳌拜名爵。到了雍正年间,又赐予鳌拜祭葬,追封一等超武公,世袭罔替。由此可见,鳌拜虽然擅权,但也仍然不失为清朝功勋元老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回答者:蓝风破晓日期:2022年11月04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别看鳌拜胡子长得威风,要想推翻康熙,他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因为有几道“天堑”他是无法逾越过去的。

至于说他掌握了40万大军,这就太高看鳌拜了。

1、“天堑”之一:鳌拜虽然是权臣,但有很多的牵制力量

公元1661年,顺治挂了,鳌拜和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一起成为了辅政四大臣。

那一刻的鳌拜,一定是意气风发的,从做臣子的角度看,鳌拜的人生达到了最巅峰。

说起鳌拜,此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勇敢忠诚,是皇太极手下的巴图鲁。在多尔衮摄政后,依然坚决支持小皇帝福临和太后孝庄。

但鳌拜也有两个缺点,一是为人嚣张跋扈,个性十分张扬;二是排斥汉人,头脑里没有团结大家的思维。

简单八个字评价鳌拜: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鳌拜的权臣之路,是一步步逐渐完成的,他要推翻小康熙这个皇帝,有这么几个牵制力量不得不重视。

第一,就是索尼一派

索尼是辅政大臣里的老大哥,赫舍里氏,属于正黄旗,此人智勇双全,能力不俗。

索尼是眼睁睁看着鳌拜从一个忠勇的武将,变成了一个嚣张的权臣。面对这么一个人,索尼始终保持了冷静,既没有和鳌拜保持对立,也没有对皇室保持夸张的热衷。

但这老狐狸,门生故吏众多,势力不小,而且是真的“忠诚”,鳌拜想要“造反”推翻康熙,得过了索尼这道关。

更关键的是,1665年,索尼的孙女成了康熙的赫舍里皇后。此时,鳌拜想要推翻康熙,索尼势必全力维护,谁敢和自己的孙女婿作对,谁就要承受索尼的全力阻击。

后来,索尼身体欠佳,在1667年挂了,但死之前,把儿子索额图安排到康熙的侍卫阵营中了,而且是个一等侍卫,还是那种和康熙亲密无间的侍卫。

这就是将索尼的家族和康熙彻底栓到了一起。至于,索额图等人后来的被收拾,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索尼和索尼家族这道坎,鳌拜不容易趟过去。

四大辅臣里,除了索尼,苏克萨哈因为出身正白旗,多尔衮死后又落井下石多尔衮,并不被人喜欢。鳌拜看不上苏克萨哈的不“忠诚”,对苏克萨哈处处针对,1667年,因为换地事宜,被鳌拜整死,而且是逼着康熙下令的。而四大辅臣里的遏必隆,就是鳌拜的跟屁虫。

这样说吧,四大辅臣中,索尼家族是牵制鳌拜的一大势力,这一关不容易过。

第二,孝庄是个大牵制。

不要小看孝庄,此女子的存在,就像是大清的定海神针。牛气哄哄的多尔衮,都能被孝庄玩弄于股掌之中,鳌拜能轻松过了这一关?难。

何况,孝庄背后有蒙古科尔沁的支持,这也是牵制鳌拜的力量,绝不可忽视。

另外,鳌拜是皇太极帐下的勇士,对皇太极忠心不二,面对皇太极的遗孀,鳌拜能怎样?想要下手,还得过心理关。

想要推翻康熙,鳌拜必须要过了孝庄这一关,看以往的政治手腕,鳌拜很难斗得过孝庄。

在那个时代,谁轻视孝庄,谁就可能是找死。

第三,南方的“三藩”,不可忽视。

前面说了,鳌拜此人有个大缺点,排斥“汉人”。

在和正白旗的苏克萨哈斗的时候,提出无理要求:镶黄旗和正白旗换地,被苏克萨哈拒绝。有三位大臣也提出建议,认为不妥。后来,气急败坏的鳌拜,兵行险招,矫诏杀了三个汉人大官,分别是: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

这一举动,让汉臣对鳌拜无好感,如果鳌拜想要推翻康熙,汉人大臣这一关要过。

还有,如果鳌拜要推翻康熙,那么,南方的三藩管理者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人,手握大军,马上可能就会北上,因为鳌拜在汉人那里,印象实在是差。

南方三藩拥有不少军队,鳌拜要“造反”,就得考虑一下南方的情况。

总之,牵制鳌拜的力量不少,他不是宁死也不推翻康熙,是他没有那个能力。

2、第二道“天堑”:鳌拜并不能完全掌控40万大军

说鳌拜手握40万大军,这有点扯了。

清朝康熙初期的军队,分为这么几块:

一是京城军队。

包括宫廷侍卫、京城步军巡捕营、丰台大营。

其中,大多宫廷侍卫有6位领侍卫内大臣管理,上三旗每旗两位管理者。另外,还有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这是直接有皇帝管理的。侍卫人数总计1千人左右。

京城步军巡捕营(后面成为九门步军巡捕五营,长官叫九门提督)有步军统领和副统领,人数总计3万。

丰台大营有6万人左右。

很抱歉,京城步军统领衙门和丰台大营的主管者必须是皇亲国戚,镶黄旗的鳌拜并不能完全掌握,更不能直接命令。

宫廷侍卫里,有三分之一,确实被鳌拜控制,但也仅仅是三分之一。

二是边军和地方军。

边军和地方军内部分为两块,一是八旗兵,二是绿营。

八旗兵有满人八旗、蒙古八旗、汉人八旗组成,很明显,这些八旗营,仅仅是镶黄旗的鳌拜无法直接掌握,带上这些人“造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至于绿营,主要有汉人士兵组成,鳌拜向来非常排斥汉人,因此,鳌拜也是无法掌控的。

所以说,虽然鳌拜专权,嚣张跋扈,在满清军队中也是颇有威名,但对军队控制上完全没有能够达到控制40万军队的能量。

说鳌拜手握40万大军,请问是哪只手握了40万大军,左手还是右手?

可以这样说,利用辅政的机会,影响兵部做些军事改革,或者安排对外作战人员,鳌拜是可以的,但直接将这些人组织起来推翻康熙,简直就是做梦,而且还是白日做梦。

3、第三道“天堑”:八旗上下,都认“爱新觉罗”

我们翻开大清的历史,从最初的部落联盟到后来建立庞大的帝国,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核心家族“爱新觉罗”,所以,后来的爱新觉罗氏就成了皇室,八旗子弟则紧紧团结在爱新觉罗周边。

鳌拜是皇太极手下的悍将,属于瓜尔佳氏,属于镶黄旗。

鳌拜可以是上三旗的一员,也可以是爱新觉罗的亲密战友,但是,想要取而代之,则是不可能的,因为要面对其他七个旗大量人员的反对。

所以,鳌拜就算权利滔天,也无法去推翻康熙。

就算推翻了,也必须立爱新觉罗氏的人为皇帝。如此情况,鳌拜就算推翻康熙,意义也不大,这一头推翻,那一头可能又被爱新觉罗收拾了。最关键的是,如果推翻不了呢?那就是诛九族的下场,鳌拜受不了,重要的是他的家族和旗里的人也受不了。

鳌拜可以是个权臣,但不能推翻康熙,因为满人的惯性思维里认可的皇族是爱新觉罗,而不是瓜尔佳氏。

我们翻开大清的历史,就没有八旗子弟造反的案例,一个都没有。别说其他旗,就是爱新觉罗氏里,也没有一个王爷、贝勒出来推翻现任皇帝。

曾经的皇族成员多尔衮,权力的掌控要比鳌拜大太多,是摄政王,因为各方面的考虑,都未曾推翻皇帝自立。而权臣鳌拜,只是个辅政大臣,虽然党羽众多,但是要推翻康熙,基础条件还差得太远。

最关键的是,鳌拜的支持者并不会那么多,数来数去,也就是镶黄旗那一支,正白旗是多尔衮那一支,一定不会支持鳌拜,正黄旗是皇族,更不可能支持。

另外的下五旗也会支持爱新觉罗,而不是瓜尔佳。

这是鳌拜逾越不了的天堑。


除了以上说的外,鳌拜也没有机会搞“造反”活动。

不可一世的鳌拜是怎么被干掉的?

是小康熙做好了各种安排,然后邀请鳌拜进宫,突然出手擒获的。鳌拜就算还能控制一些势力,但没有机会做推翻的举动,更谈不上“宁死”受委屈。

康熙抓住鳌拜的时候,鳌拜竟然让康熙看自己身上的疤痕。这就是认怂的表现,是在主子面前表过去的功劳。

想到鳌拜曾经也是立下赫赫功劳的干将,康熙只判了个监禁鳌拜,至于鳌拜的那些党羽,有些直接被杀了,比如班布尔善;有些被免职了,有些被调离了......

一切说明,皇帝虽小,但权力还大,臣子推翻皇帝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在大清那种状况下,鳌拜推翻康熙更是难上加难。

鳌拜确实嚣张,也确实不将康熙放到眼里,但说到推翻康熙,他不敢,也达不到,因为有三道“天堑”:一是牵制他的势力并不弱;二是他能完全控制的兵力,也很难达到40万;三是,他在八旗中的影响力,还是一般。

所以,“鳌拜手握40万大军,宁死也不推翻康熙”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