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已经差不多两个月过去,他上任前许诺的所谓100天结束俄乌战争,也已经时间过半了。在特朗普新任期里,将宣传舆论上的胜利当作最重要任务的情况下,加速推进停火停战,自然就成了对外关系的首要工作,只是现在,特朗普的一厢情愿,连自己盟友的那关都难过了。

01.德国宣布加速援乌,阻碍特朗普推动俄乌停战

月初,泽连斯基第一次在白宫与特朗普争吵,摆出自己不接受停火谈判的态度时,特朗普就拿当场叫停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交付,停止对乌克兰的情报共享,来把泽连斯基逼回谈判桌。在断粮的直接威胁下,乌克兰的态度确实迅速软化,随后参加了在沙特的美乌会谈,并同意了美国人临时停火30天的要求。

特朗普与卢比奥是第一时间将此当作重大外交胜利,向美国国内民众宣传的,但事实证明这确实是高兴的有些太早。

在对美国服软,特朗普开始恢复对乌军事物资交付之后,泽连斯基开始火速给自己的停战条件打补丁,表示自己只接受不变更领土,且乌克兰加入北约,得到西方驻军的停战。这番言辞如果翻译过来,那泽连斯基的意思就是,美国的停战条件我没接受,停战这事我说了算,现在这个条件我不停战,所谓临时停火就是糊弄特朗普的。

但急于出成果的特朗普显然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已经开始积极的直接与普京通电话,沟通美俄之间恢复友好关系,实现停火的事务。毕竟在特朗普眼里,自己只要与普京达成条件,再给泽连斯基来一次断奶,那基辅当局的阳奉阴违就阻碍不了美俄之间的大势所趋。

但且不说泽连斯基会如何想办法,现在美国自己的盟友,就成了特朗普想要实现停战,需要翻越的一座大山。德国政府这两天宣布,不论美国人准备怎么办,德国将向乌克兰提供新一批大规模军事援助,帮助乌克兰继续武装部队,对抗俄罗斯。

德国人这一轮援助无疑在心态上,给了泽连斯基很大的支持。让泽连斯基至少不用担心一旦美国直接退出,自己就会断奶;让泽连斯基在拖延并拒绝停战上,有更大的底气。

02.不顾美国停火需求继续援乌,是德国政治的必然选择

要是不解决欧洲国家们七拼八凑往乌克兰送装备的问题,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停火,大概还要继续向后推很长一段时间。虽说欧洲继续为乌克兰提供重装备援助,帮助泽连斯基进行再武装,是特朗普意料之内,甚至是特朗普允许的事情,但这实打实的也是特朗普实现个人政治目标的最大阻碍之一。

德国人当然要这么做,或者说在当下这个美俄媾和的大背景下,欧洲如果不展现一下自己的强硬姿态,那这些政府就真的成了完全的小丑了。

如果现在特朗普就能压着泽连斯基停火,那美国得到了5000亿美元的期权以及舆论上的胜利,俄罗斯获得了实打实的国家战略安全以及一大片缓冲带,欧洲除了让全世界看见实力上的纸老虎,战略上做美国的跟屁虫外,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政治代价,收获呢?

欧洲主要经济大国的国内状况,当然不比美国更好。对俄制裁导致的供应链飞涨,拖垮了德国的制造业,当年工业4.0的宏图变成了如今的工业0.4,基本所有的西欧国家都在忍受着生活成本的翻倍上升。

但与美国人不一样的是,对经济忍无可忍的美国人,用积极从乌克兰撤退的特朗普换掉了积极援乌的拜登,而欧洲当下的各掌控政府,不论是法国的马克龙还是德国的舒尔茨或默茨,都要受到自己基本盘的限制。

对马克龙来说,停止援乌在政治上不会有什么好处,因为赞成对俄缓和友好的人要不选举投票梅朗雄,要不选举投票勒庞,而停止援乌只会让原本自己为数不多的基本盘,也拒绝为自己投票。

对刚瓦解的德国红绿灯政府,以及接下来会主导德国政局的基民盟-社民党这一红黑联盟来说也是一样的。反对援乌的人都已经去投票给AfD或者Die Linke了,为了稳住自己仅存的基本盘,那选择不论如何先稳住为了援乌而投票的基本盘,苦一苦百姓,反一反特朗普,也就成了必然选择,这就是可悲的选票政治。

03.德国的实力并不能撑起他们对地位的幻想

但比起德国人不断公开表达的“不会让泽连斯基战败,即使美国选择放弃,德国也会尽最大可能武装乌克兰”等决心来,德国人的工业能力就实在有点不够看了。虽然隔三岔五的宣布批准了新一轮大规模援助计划,但一拆开就发现,德国人尽全力凑出的军事工业,实在是有些可怜。

像德国本轮刚宣布的对乌提供的大笔援助中,真正的重装备就只有24辆装甲车,3辆猎豹自行高炮,2辆装甲工程车,合计不足30辆。这点规模都不够乌军武装一个机械化营,俄军过去一周里,每天在库尔斯克一个方向上,摧毁与缴获的乌军重装备,都不止这么一点。

而弹药援助就更是搞笑,总计5000枚155炮弹,2000枚122炮弹,8000枚迫击炮弹,以及10000发小口径高炮弹。这点弹药供应,我们都不好说够不够俄军在前线单日的发射量。

但这确实已经是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工业大国当下的极限了。马克龙的援助属于长期的口惠而实不至,剩下的欧洲小国们,七拼八凑也不比德国强出多少来。所以特朗普不把欧盟当作对等的伙伴,也不能说毫无道理。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3858441174254131/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