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张大千四位夫人的简介和傅雷夫人的介绍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张大千四位夫人的简介和傅雷夫人的介绍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张大千四位夫人的简介

张大千夫人

张大千夫人共有四位,分别是曾庆蓉、黄凝素、杨宛君和徐雯波。曾庆蓉是张大千夫人之一,也是张大千最早娶的一位夫人。曾庆蓉是一位大家闺秀,在双方父母主持下,张大千和曾庆蓉喜结良缘。但是,俩人感情并不深厚。

张大千夫人

不久之后,张大千又娶了第二位夫人黄凝素。黄凝素不仅长相美丽,而且聪明干练,深受张大千的喜爱。黄凝素是张大千母亲的一位远房亲戚,因父母离世过早,黄凝素便来到张大千家生活。后来,张大千和黄凝素自由恋爱,黄凝素因此成为张大千第二位夫人。黄凝素对绘画也有不俗的见解,张大千和黄凝素举案齐眉张大千简介,共育有11个子女。

张大千第三位夫人名叫杨宛君,是北平一位鼓书艺女。张大千在北平听鼓书时,对杨宛君一见钟情。对了得到杨宛君,张大千派黄凝素前去当说客,最终杨宛君嫁给了张大千,成为张大千第三位夫人。相传,张大千很喜欢杨宛君的手,杨宛君成为张大千夫人后,张大千画了很多杨宛君的画像。张大千第四位夫人名叫徐雯波,她和张大千相差三十岁。徐雯波和张大千大女儿是同学,因喜爱绘画经常来到张大千家中做客。后来,张大千和徐雯波相爱了,徐雯波家长反对这门婚事。不久后,徐雯波怀上了张大千的孩子,徐家人无可奈何,只好同意了这门婚事。

张大千夫人共有四位,她们各有特色,但是都被张大千的才气所吸引,伴随张大千走过不同岁月。

张大千是哪里人

张大千,1899年诞生于一家书香世袭之家。“大风堂派”是张大千与他的双胞胎哥哥张善子昆仲一同建立的。张大千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家,擅长山水、花卉等的刻画。他不当当是在绘画方面造就颇高,对于作诗书法也是样样精通,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艺术家。对于如此充满才气的大艺术家,人们对张大千是哪里人也充满了好奇,到底何处山水养育了这么一位奇人异士?

张大千画像

张大千的祖籍是在广东省番禺区,出生在位于四川省东南部的内江市。内江是中国公路重要运输枢纽之一,它也是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内江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甘蔗,生产的糖量是整个四川产糖量的三分之二,全国的三分之一,是个名副其实的“甜城”。内江还是一座拥有悠久的文明古城,在内江有不少重点保护文物对象,如清朝时期的隆昌石牌坊和武庙、明朝时期的资中文庙、唐朝时期的圣水寺等等。内江有三个当地的民俗,越溪牛灯舞、盘破门武术和八卦鸳鸯酒。

秀美的内江不仅物资丰富,交通便利,悠久,还是一个盛产文人大艺术家的地方。除了著名的国画家张大千出生在内江,还有著名书画晏济元,著名画家刘亚明,当代著名书画家余燮阳,明朝礼部尚书赵贞吉以及乾隆进士顾汝修等有名人士。

张大千与毕加索

张大千就是这世间的一奇人,他非常善于自我包装并且有才华。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当过劫匪,又当僧人,在苏州养虎,住过颐和园,辗转各国旅游的。而他带着大批人马去临摹敦煌莫高窟,一边在黄山上开路一边作画的壮举,也是独一无二啊。也是着这样的一个人,才能与当时的毕加索有故事。

张大千画像

1956年5至7月,张大千和夫人受邀去法国巴黎参加画展,在之前的周游列国中,张大千也在各个办过画展,所以小有名气。当年他57岁,而毕加索75岁。当时到了巴黎,张大千就去拜访了毕加索。

毕加索就是一个画痴,在家里经常***上衣作画,并且画室里都是画作。当时张大千在参观的时候,发现其中竟然有中国的画作,十分惊讶。毕加索就对他说:我最近在研究中国画的画法,请给我指点指点。张大千也不客气,直接说:我们中国作画用的是毛笔,讲究的是笔墨的浓淡,用力的大小,你这画作没有毛笔,所以就欠缺了。

当时毕加索就激动了,他直接对着张大千说:我觉得中国人根本不需要跑巴黎来学习西方艺术,在我看来整个世界就只有中国懂得艺术,其他根本没有,白人压根就没有艺术。张大千突然得到毕加索如此高的赞誉,客气回复:过奖过奖。

最后在临走的时候张大千简介,毕加索还赠送了张大千自己的画作。而在之后,张大千给毕加索寄来了两只毛笔,是由3000头3岁小牛耳朵上的毛制成,总共就10支。

返回目录

傅雷夫人的介绍

傅雷夫人朱梅馥介绍如下:

朱梅馥(1913年—1966年),女,1913年出生于上海。她是近代中国文学家傅雷之妻。杨绛称其集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于一身。朱梅馥,生于1913年2月20日,上海南汇县城。原名朱梅福,缘于出生之时正是阴历元月十五,腊梅盛开。

父亲朱鸿,清朝秀才,后来教书为业。母亲杨秀全,有三兄一姐。朱梅馥女士初中就读于上海教会学校稗文女校念,高中进入另一所教会学校晏摩氏女校,曾学过钢琴。在四岁时,傅雷的父亲蒙冤入狱,他的母亲为其父洗刷冤屈,无暇照顾自己幼小的女儿,致使他的两个弟弟与一个妹妹死去。

她14岁时与傅雷定下婚约。1932年,她与著名翻译家傅雷在上海结婚。婚后育有三子,长子夭折,次子傅聪生于1934年,留居英国,钢琴家;三子傅敏生于1937年,家,编辑有《傅雷家书》传世。1966年9月3日,文革爆发,时局混乱。

不堪中,她与丈夫傅雷选择了一死,她为傅雷准备好温水服毒药,为保持尊严将他摆正在沙发上,后撕下床单上吊自尽。时年五十三。1979年4月,朱梅馥与傅雷夫妇二人的骨灰盒移入上海革命烈士公墓。朱梅馥女士性格温柔,文静随和,贤淑豁达,被友人亲切称之为“菩萨”。

扩展资料:

傅雷与夫人朱梅馥的感情生活介绍:

傅雷和朱梅馥是表兄妹。朱梅馥比傅雷小5岁。1913年2月20日,她出生在上海南汇县城。两人从小便喜欢在一块儿玩耍,傅雷总是以小男子汉的身份保护着表妹,表妹手里有块糖和饼干什么的也总是给他留着,两人好得胜似亲兄妹。

女大十八变,当朱梅馥一路从上海教会女校念过初中又升至高中时,本就天生丽质的她,愈发端庄秀丽起来,任谁看了都想多看一眼。傅雷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天对朱梅馥产生异样的感觉的,她温柔甜美的笑脸是他喜欢的,她的冰雪聪明也是自己喜欢的……总之,他觉得心里除了她,放不下任何人了。

美貌只是一时的,才能才是一个女人立足的根本,朱梅馥这位小表妹的特别之处,是纤纤十指能够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弹奏得行云流水,所以傅雷对她愈发倾心不已。而朱梅馥对傅雷这位自幼聪明好学的表哥也是早就存有一份深深的依恋和崇拜。

1932年,傅雷在上海一家饭店与朱梅馥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四目交汇的那一刻,彼此知道今生任谁也不能再把他们分开了。1958年4月30日下午,傅雷在第N次遭“批判”之后,被宣布戴上“右派分子”帽子。这顶帽子直接压垮了他的精神和意志。

当晚他很晚才回家,见到妻子朱梅馥,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如果不是因为阿敏还太小,还在念书,今天我就……”朱梅馥堵住了丈夫即将脱口而出的那几个字。知夫莫若妻,她怎么能不懂他的心呢?此时,朱梅馥知道她不能倒下,如果傅雷是一棵大树,那她就必须是藤,作为树的形象和他缠绕在一起。

“士可杀而不可辱”,时间定格于1966年9月2日夜。在红卫兵两天三夜不间断的抄家和后,翻译家傅雷“就像一个寂寞的先知、一头孤独的狮子,愤慨、高傲、遗世独立,绝不与庸俗妥协,绝不向权势低头(傅聪语)”,就在那一夜,他与朱梅馥携手同肩,于上海江苏路的家中双双服毒自缢身亡。

朱梅馥曾经对傅雷说过:“为了不使你孤单,你走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跟去。”此刻,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为防踢倒凳子的声音吵醒邻居,他们还事先在地上铺了一床棉被……悄悄地他们走了,因为“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所以不如生死相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梅馥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