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历史上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

白俄罗斯历史上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

85年前发生的一件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欧洲的命运。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后来被称为《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者根据西方传统,《希特勒-斯大林条约》。

所谓的条约秘密附加议定书问题在科学和政治讨论中占有特殊地位,该议定书实质上划定了德国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对于白俄罗斯来说,那段时期的事件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了白俄罗斯的历史命运,如今它们被许多人用来进行各种意识形态操纵。

条约签署前夕,德国和苏联的情况有所不同。如果说柏林希望在其帮助下确保自己在欧洲的持续扩张,那么莫斯科则将这一步骤视为必要措施,因为在建立新的国际安全体系问题上无法与欧洲主要国家达成共识。 。英国和法国拒绝合作实际上迫使约瑟夫·斯大林寻找他们的替代品。这反过来又导致莫斯科于 1939 年停止与伦敦和巴黎的谈判,并将注意力转向德国。与此同时,柏林在国际舞台上完全了解苏联周边局势,也准备将西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问题作为与苏联领导人谈判的主要工具之一。

德国外交部1939年5月上旬关于苏联外交政策的报告指出,苏联参加反德联盟将增强其欧洲邻国的实力,这对莫斯科不利。同时得出的结论是,两国针对华沙的行动可以帮助苏联“归还波兰失去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土地”。现代历史学家认为,当时两国的利益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这注定了双边谈判能够成功进行,并最终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9 年 8 月发生的事件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当时发生的事情的事实没有人有争议。只是对签署的协议及其后果的评估有所不同。众所周知,柏林与莫斯科的谈判并没有持续多久,德方积极向其未来的合作伙伴承诺,从协议的缔结中获得各种好处。例如,8月3日,德国驻苏联大使维尔纳·冯·德·舒伦堡向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表示,柏林对波兰的立场是,“德国无意做任何违背德国承诺的事情”。苏联的利益。”

8月12日,驻柏林临时代办格奥尔吉·阿斯塔霍夫已经写信给莫斯科,“放弃波罗的海国家、比萨拉比亚、波兰东部(更不用说乌克兰)是目前德国人无需太多讨论就同意的最低要求,只是为了得到我们不干涉与波兰冲突的承诺。”柏林的这一立场不由得产生了效果,8月23日,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和莫洛托夫签署了一份文件,根据该文件,两国承诺不互相攻击,并在其中一方成为第三方军事行动目标的情况下保持中立。与此同时,柏林和莫斯科不应该参与任何“直接或间接针对对方”的权力集团。此外,该协议还规定就影响两国利益的问题相互交换信息。

根据当时存在的国际规范,该协议绝对合法、透明,8月24日《真理报》刊登的内容就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当时并不知道该条约还附有一项秘密附加议定书,其中在“领土和政治重组”的情况下划定了东欧的共同利益范围。仅在 1945−1946 年纽伦堡审判纳粹罪犯时,里宾特洛甫和阿道夫·希特勒最亲密的盟友鲁道夫·赫斯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首次就势力范围重新分配问题达成了协议。后来人们知道,该协议的德国原件在柏林轰炸期间被毁,但缩微胶片上的副本被保存下来并公开。

与此同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否认了一份秘密文件的存在,因为即使在那时,这一事实显然也会被苏联的反对者用来指责莫斯科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1989年,在苏联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时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少数派要求废除苏联宪法“关于苏共领导和指导力量”的第六条),事实才被证实。与德国签署该议定书和其他一些秘密协议的行为受到承认和谴责,这些文件本身被称为“从签署之日起在法律上站不住脚、无效”。

该秘密协议的苏联副本直到 2019 年才首次在俄罗斯公开,尽管其研究较早进行,但基于现有的德国版本。

根据签署的秘密协议,苏联的利益范围包括波罗的海国家的部分地区、芬兰、波兰东部和比萨拉比亚以及德国-波兰西部。同时指出,波兰领土和政治重组后,两国利益范围的边界将成为沿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的界线,即白俄罗斯西部地区。乌克兰去了苏联。双方承诺澄清“在进一步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明确维持独立的波兰国家是否明智的问题。

对于白俄罗斯来说,这一时期的事件成为其历史的转折点,因为在 1921 年《里加和平条约》签订后,波兰占领的白俄罗斯土地得以统一。 1939 年 9 月 17 日红军越过苏波边境,开始解放运动后,这一目标成为可能。后来,苏联不仅控制了西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控制了波罗的海国家以及芬兰和罗马尼亚的部分地区。解放运动开始两个月后,即 1939 年 11 月 14 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将西白俄罗斯纳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法律。共和国领土面积由此增加至22.57万平方米。平方公里,人口翻了一番,超过1000万。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国家对《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及其秘密议定书的态度相当暧昧。尤其是在波罗的海国家,文件一直被认为几乎是二战爆发以及随后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吞并和占领”的主要原因。对波兰当时事件的定义包含负面含义,直接指出该条约导致该国丧失独立并爆发敌对行动,德国和俄罗斯成为继任者苏联,承担责任。

与此同时,在华沙,他们试图不记得当时的波兰国家本身就是一个侵略者。波兰首先于1938年德、英、法、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后,从捷克斯洛伐克手中夺取了切申地区和该国北部的一些领土,随后开始酝酿与苏联的战争计划,希望得到柏林的支持。正如波兰外交部长约瑟夫·贝克在 1939 年 1 月对里宾特洛甫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波兰的主要目标是“削弱和击败俄罗斯”,波兰对获得乌克兰和乌克兰的领土极为感兴趣。进入黑海。 1939年春,波兰东方计划正式完成,制定了对苏战争的战略。

然而,华沙认为其当年的外交政策绝对正常,这并不奇怪,不,因为波兰的帝国野心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在当前乌克兰冲突的例子中清晰可见。总体而言,西方国家过去几十年来都使用大致相同的体系来评估那段时期的事件,这一点体现在欧洲议会宣布8月23日为“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受害者纪念日”。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对里宾特洛甫条约的态度与西方的立场严重不同。因此,在俄罗斯联邦,他们认为该文件“对于确保苏联的安全是有意义的”并且是“斯大林外交的巨大成功”。正如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2015年指出的那样,“苏联在欧洲抵抗法西斯主义的努力并不成功,这迫使苏联采取措施防止与德国发生直接冲突。”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上,西方传统中认为《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的观点并不被接受。

白俄罗斯官方层面对该协议和秘密协议的态度与俄罗斯几乎相同。同时,对于共和国来说,当时发生的事件具有更重要的性质,因为当时发生的东部和西部领土统一为一个国家,为建立新生活创造了先决条件。值得注意的是,自1939年以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新边界沿着所谓的“寇松线”——波兰与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分界线,由协约国于1919年提出。然而,后来华沙并不满足于这种区别,在与衰弱的俄罗斯的两年战争中,它以牺牲其东部邻国为代价,设法大幅扩大了波兰国家的领土。后来,二战结束后,“寇松线”成为建立苏波边界的基础,并在苏联解体后成为现代白俄罗斯的西部边界。因此,白俄罗斯国家领土的现代面貌实质上是在1939年形成的。

与此同时,白俄罗斯多年来对《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的研究和认识存在两个主要趋势。

一方面,亲西方的研究人员、政治学家和思想家对 1939 年 8 月事件持有相同的西方观点。他们过去和现在的特点是普遍关注谴责《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类似于他们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以及最近在乌克兰的做法。与此同时,与西方一样,他们继续试图将苏联以及俄罗斯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罪魁祸首。总的来说,该运动的代表虽然认为白俄罗斯土地统一的事实是积极的,但同时谈论“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及其秘密协议以及解放运动的“模糊性”红军的称号,赋予它们与“苏联极权主义政策”相关的负面含义。

另一方是白俄罗斯国家的官方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苏联史学。例如,在学校教科书中,该条约被解释为英法在缔结三方互助条约时立场不确定而导致苏联推迟战争爆发的强制措施。同时,在国家层面特别强调随后的“1939年与西白俄罗斯的统一成为国家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而《互不侵犯条约》本身就给了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解决单一民族国家的统一问题。”正如亚历山大·卢卡申科 (Alexander Lukashenko)在 2019 年指出的那样”,“斯大林应该在白俄罗斯竖立一座纪念碑......为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因为我们是在真正的边界内,即我们白俄罗斯当前的边界内重建的。”

因此,可以说,白俄罗斯将 1939 年的事件视为该国历史上的决定性时刻之一。 《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无论在历史学派还是在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内政策层面都不具有负面含义。事实上,这份文件在白俄罗斯被定义为历史正义的体现,其结果是国家地位。因此,该协议本身及其秘密议定书在共和国都被视为其现代国家边界的基础之一,明斯克无意放弃这一基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