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求《笑傲江湖》中详细出现《易筋经》的章节和求易筋经这本书,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求《笑傲江湖》中详细出现《易筋经》的章节和求易筋经这本书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求易筋经这本书
易筋经总论!!!上编·原理源流篇\第一章·原理源流篇
一、易筋洗髓名义
筋,为联系形骸之物,故先易筋,筋易而无处不易矣。
髓,为出入灵明之区,故必洗髓,髓洗而无微不洗矣。
筋何贵乎易?按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系辞∶生生之谓易。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
是易为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筋一易而乾坤合,坎离交矣。至引伸为交易、变易、互易、移易、反易、
对易、辟易、改易、平易、和易之义。又何难使剥复运,否泰转耶?!所以一使之易,寒可易为暑,
暑可易为寒,昼可易为夜,夜可易为昼,老可易为少,少可易为老,阳可易为阴,阴可易为阳,变化
无端,皆易之道。
髓又何言乎洗?按洗广韵,先礼切,正韵,想礼切,并音,与洒同,涤也。说文“洒足也”。史
记高帝纪有∶使两女子洗之文书酒诰,自洗腆改用酒。洗,又洁也。是洗之义,自上洒下,又由下升上而洁
上也。他如钟名姑洗,律名姑洗,官名洗马,承水器曰洗,石名有洗石,皆取义于易系辞。圣人以此洗
心,退藏于密之洗,所谓洒涤、洒洁也。所以一为之洗,浊积者能使之清,黑暗者能使之明,凝重者能
使之轻,尘蔽者能使之净,洗髓功深能自放光明。
昔汉武帝时,客有问于东方朔,曰∶“先生有养生诀乎?”答曰∶“无他术,吾能三千年一洗髓,三
千年一伐毛。吾已三洗髓,三伐毛矣。”客不识道,以为滑稽戏语。后考据家及注家亦多引之作喻言,
不知为实语也。
行功者能晋进不退,恒久有常,困而升,革而鼎,蹇而解,贲临中节,屯蒙、悉涣、中孚、独履,
由小过而大过,小蓄而大蓄,颐养与井养兼施,未济既济,有震无兑,有益无损,噬嗑需讼,师遁,
比随而谦,谦而豫蛊,明夷,渐旅、渐异、渐丰、渐萃、渐艮、渐归妹家人,不暌同人,大壮,咸观、
大有。一易筋即洗髓,一洗髓愈易筋,阳阴造化,往来不穷,无方无体,无际无涯与天地参,非其能事
乎?
上编·原理源流篇\第一章·原理源流篇
二、易筋洗髓并行不悖说
予读易筋、洗髓二经,见易筋中亦能洗髓,洗髓中亦能易筋,功分精粗,不分先后,效分大小,
不分浅深。专习易筋,仅能增力,则成外壮;专习洗髓,仅能养心,则成枯禅。皆偏也,皆非佛之全功也。
易筋,佛之节目。洗髓,佛之究竟。无节目,不可入道。无究竟,何由证因。以易筋、洗髓歧
视之,固非。即以易筋先洗髓,洗髓统易筋,皆误。行易筋不可离却洗髓工夫,行洗髓原为收束易筋工
夫。其道一而分,其功两而合,其效一而神,其理两而化。易筋、洗髓具有并行不悖,相与有成之妙。
故十二图中,所列行功次弟,导引逆流,搬运存养,规模皆合。易筋、洗髓,错综变易而兼行之。运
中有定,定中
有运,一动一静互为根,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摩,八卦相荡,二经浑然一太极图矣。
上编·原理源流篇\第一章·原理源流篇
三、易筋洗髓经后跋一
易筋洗髓二经,并十二图,如来真谛,祖师秘传,后进未学,何敢妄赞一辞。然斯道自初祖流
传,僧俗祖师,如后五祖及般刺密谛,徐鸿客、虬髯、李药师、岳鹏举、牛鹤九、马僧、金环女僧、
周嘉福、徐全来、周斌、潘伟、王老莲、空悟和尚,诸老宗师,皆有增益,演传大道,果得少林嫡派,
不背师传,摩挲日久,中有心得,传笔注释,不无小补。兹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一书,本少林静
一老师而传。原名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皆历代僧俗祖师,增益集成,义蕴虽该,理多奥隐,文
多梵音,不演以华言,初学难解,纵有其书,无由播传。余得传时,师曾授意于余,口讲指画,命
余演说,意谓有心得后,无妨增演而发明之,以昭来学。余不才多负师命,而凡有所得,罔不考证,
前型申言其义,未敢杜撰一字。所有增益演说处,胥证以释门藏典及各语录,参以道藏大成,百子
全书及各家丹经全集,合以医经,针灸脉穴,儒家易理性理等书,凡有与斯道合者,汇而辑之,演
说广义,推阐其旨。颜书曰∶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非关工夫真正实际,一切劝道赞道,禅语佛
偈,文词诗歌,悉扫而空。非若别种释部,专侈空谈,罕露真机,几于把断要津,使金钵盂暗沉海
底也。是书明度金针,实皆黄庭要道,心传衣钵,已驾仙佛梯航,语浅近义精深。学人字字体贴,
图图留心,朝夕行持,永无间断。浅之可却病延年,深之可羽化飞仙,粗之可强精壮力,精之可入
圣超凡。健步轻身,犹其余事,出神入定乃证全功。讵可与六花技、海字
功、十二劲、鹿鹤龟蛇五禽等图倒观哉?!是非聪明正大,素有根基,而又久于其道者,不能辨此!
上编·原理源流篇\第一章·原理源流篇
四、易筋洗髓经后跋二
前李卫公序至采精华法,是易筋经,翻译洗髓经序至翻译经义后跋,是洗髓经。二经所以合纂者,
以易筋主运,定镇之;洗髓主定,运导之。舍定求运,搬运难运。舍运求定,欲定难定。先定后运,
一运即定。先运后定,无定不运。专运落外壮,专定落枯禅。即运即定,即定即运,乃能运定。
行动第次,虽先运后定,非运运定用,不相辅行也。至于十二图势,已隐括于二经之内。故列二经于
十二图前,而合编于一卷中云。
上编·原理源流篇\第一章·原理源流篇
五、易筋洗髓经后跋三
前译,后译名义。文言各异,意义不二。达摩梵音,法空华语。空诸所有,不即不离。
人若执经,终不通移。分门别户,殊途异趋,同己则许,异己则毁。在教泥教,老死范围。如此之人,
迂而且鄙。坐井观天,蟪蛄为期。祖师圆通,东游西归。只履独步,熊耳灭迹。不惟空尘,且并空理。无
挂无碍,得大自在。噫嘻无师,天纵生知。生于默识,幼而颖异。少游印度,穷诸教义。不泥言筌,
提倡宗旨。时来东土,直指性地。解缠出缚,天人师资。感祖洪慈,遗兹妙谛。后之见者,慎勿膜视。
上编·原理源流篇\第二章·易筋经总论
一、易筋经总论原文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
无障无碍,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无一毫之瑕
障,方可步超凡入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
内清静外坚固,登寿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
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筋弱则
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
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易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
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系之
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
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
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复,何莫非易之功也。
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
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系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
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
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
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
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躯而易为
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着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
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
信心,次立虔心,奋勇坚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
后篇行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上编·原理源流篇\第二章·易筋经总论
二、膜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一身也。如脏
腑之外,筋骨主
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
修养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况于
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
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
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亦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
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跟,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获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闲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
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
膜与筋齐坚固矣。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根据。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
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
互其用,错综其道也。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
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比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
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系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
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
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上编·原理源流篇\第二章·易筋经总论
三、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
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
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
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
锁其意驰,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
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驰想世务,
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气神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
意行则行,意止则止。守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驰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
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三曰,待其充周。凡揉
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
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
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
去,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
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得斯真法,始能
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旬。若能
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上编·原理源流篇\第二章·易筋经总论
四、揉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曰,揉有节
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
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
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
掌有力,用而不劳。三曰,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人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
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
恐生斑痱。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上编·原理源流篇\第二章·易筋经总论
五、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
有知者,若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凡内联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
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
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
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
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
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昃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
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
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
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求《笑傲江湖》中详细出现《易筋经》的章节和片段
第18章,令狐冲昏迷很久之后醒来,方证跟他解释《易筋经》的由来,以及如何才能传他这门。方证缓缓说道:“佛门子弟,慈悲为本,既知少侠负此内伤,自当尽心救解。那《易筋经》神功,乃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所创,禅宗二祖慧可得之于老祖。慧可本来法名神光,是洛阳人氏,幼通孔老之学,尤精玄理。达摩老祖驻锡本寺之时,神光来寺请益。达摩老祖见他所学驳杂,先入之见甚深,自恃聪明,难悟禅理,当下拒不收纳。神光苦求良久,始终未得其门而入,当即提起剑来,将自己左臂砍断了。”令狐冲“啊”的一声,心道:“这位神光求法学道,竟如此坚毅。”方证说道:“达摩老祖见他这等诚心,这才将他收为,改名慧可,终得承受达摩老祖的衣钵,传禅宗法统。二祖跟着达摩老祖所学的,乃是佛法大道,依《楞伽经》而明心见性。我宗武功之名虽然流传天下,实则那是末学,殊不足道。达摩老祖当年只是传授们一些强身健体的法门而已。身健则心灵,心灵则易悟。但后世门下,往往迷于武学,以致舍本逐末,不体老祖当年传授武功的宗旨,可叹,可叹。”说着连连摇头。过了一会,方证又道:“老祖圆寂之后,二祖在老祖的蒲团之旁见到一卷,那便是《易筋经》了。这卷义理深奥,二祖苦读钻研,不可得解,心想达摩老祖面壁九年,在石壁畔遗留此经,虽然寥寥,必定非同小可,于是遍历名山,访寻高僧,求解妙谛。但二祖其时已是得道高僧,他老人家苦思深虑而不可解,世上欲求智慧深湛更胜于他的大德,那也难得很了。因此历时二十余载,秘义,终未能彰。一日,二祖以绝缘,在四川峨嵋山得晤梵僧般刺密谛,讲谈佛学,大相投机。二祖取出《易筋经》来,和般刺密谛共同研读。二位高僧在峨嵋金顶互相启发,经七七四十九日,终于豁然贯通。”方生合十赞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方证方丈续道:“但那般刺密谛所阐发的,大抵是禅宗佛学。直到十二年后,二祖在长安道上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轻人,谈论三日三晚,才将《易筋经》中的武学秘奥,尽数领悟。”他顿了一顿,说道:“那位年轻人,便是唐朝开国大功臣,后来辅佐太宗,平定突厥,出将入相,爵封卫公的李靖。李卫公建不世奇功,想来也是从《易筋经》中得到了不少教益。”令狐冲“哦”了一声,心想:“原来《易筋经》有这等大来头。”方证又道:“《易筋经》的功夫圜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练成此经后,心动而力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少侠,练那《易筋经》,便如一叶小舟于大海巨涛之中,怒浪澎湃之际,小舟自然抛高伏低,何尝用力?若要用力,又哪有力道可用?又从何处用起?”令狐冲连连点头,觉得这道理果是博大精深,和风清扬所说的剑理颇有相通处。方证又道:“只因这《易筋经》具如此威力,是以数百年来非其人不传,非有缘不传,纵然是本派出类拔萃的,如无福缘,也不获传授。便如方生师弟,他武功既高,持戒亦复精严,乃是本寺了不起的人物,却未获上代师父传授此经。”令狐冲道:“是。晚辈无此福缘,不敢妄自干求。”方证摇头道:“不然。少侠是有缘人。”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