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在洛阳登基的皇帝包括 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和唐玄宗李隆基 。其中, 唐高宗 是唐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在洛阳登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将政治中心从长安迁至洛阳,并定都洛阳。
太庙是皇帝供奉祖先的庙宇,天坛则是皇帝祭天祈年的场所,陵墓则是皇帝去世后的安息之地。唐朝时期,洛阳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唐朝皇帝选择洛阳作为都城,也有利于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同时,洛阳周围也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皇帝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来说,洛阳是一个新的地方,没有太多旧势力的干扰,他们可以更好地建立自己的统治和权威。而唐中宗李显和唐玄宗李隆基则是因为洛阳是当时的重要城市,有很多人的支持和资源,为了平定各地的叛乱和维持稳定的统治,他们需要争取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人民的支持和忠诚。
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于649年登基,在位24年。
唐中宗李显(684年—690年在位):于684年登基,在位6年。
唐玄宗李隆基(710年—756年在位):于710年登基,在庙号上称为唐明帝,在位46年。
李唐皇帝除了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呆了三年外,再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定都洛阳。
古代“陵随都邑”,的丧葬制度。唐朝20个皇帝,18个葬在唐长安,只有唐昭宗葬在洛阳,而唐哀帝被废了以后葬在封地菏泽。洛阳除了个被追封的太子,还有唐帝陵吗?
隋唐天坛遗址在西安雁塔区,洛阳有吗?
中宗、睿宗都是在武则天时代在洛阳登基,中宗两次登基。可并不是在哪里登基哪里就是国都,刘邦在山东定陶登基,而国都却在栎阳,后定都长安。定陶是汉朝国都吗?
唐朝洛阳只是陪都。
李唐皇帝 都是懵逼的 别说一个快递站给京师运送粮食的东都 我还有北都太原 西都凤翔 南都成都[捂脸][捂脸]
唐中宗和唐睿宗都是在洛阳登基啊!洛阳太庙一直存在啊!
东都太庙者,本武后家庙,神龙中中宗反正,废武氏庙主,立太祖已下神主付之。安禄山陷洛阳,以庙为马厩,弃其神主,而协律郎严郢收而藏之。史思明再陷洛阳,寻又散失。贼平,东京留守卢正己又募得之。庙已焚毁,乃寄主于太微宫。大历十四年,留守路嗣恭奏重修太庙,以迎神主。诏百官参议,纷然不定,礼仪使颜真卿坚请归祔,不从。会昌五年,留守李石因太微宫正殿圮陊,以废弘敬寺为太庙,迎神主祔之。又下百僚议,皆言准故事,无两都俱置之礼,唯礼部侍郎陈商议云:“周之文、武,有镐、洛二庙,今两都异庙可也。然不宜置主于庙,主宜依礼瘗庙之北墉下。”事未行而武宗崩。宣宗即位,因诏有司迎太微宫寓主,祔废寺之新庙,而知礼者非之。
至于陵墓,对不起,来晚了,洛阳早都埋满了皇帝,没地儿!
公元657年 显庆二年 唐高宗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员阶品并准雍州。
公元659年11月,遣唐使在东都觐见高宗皇帝;
公元660年春,苏定方将都曼押回洛阳,在紫微城正殿乾元殿向唐高宗献俘,西域平定
公元660年 显庆五年 十一月,在洛阳紫微城正门则天门,苏定方以扶余义慈等58人向唐高宗献俘。百济国灭。
公元665年麟德二年,偕武后从东都出发赴泰山。
公元666年遣唐使于东都觐见高宗皇帝。
公元671年 咸亨二年,以雍州长史李晦为西京留守。
公元675年 三月,丁巳(十三日),天后武则天在邙山之南祭蚕神,朝廷官员及各州的朝集使,都出席陪祭。
公元678年 魏元忠赴洛阳,上书 ,御吐蕃之策。
公元680年 二月,癸丑,上幸汝州之温汤;戊午,幸嵩山处士三原田游岩所居;己未,幸道士宗城潘师正所居,上及天后、太子皆拜之。乙丑,还东都。
公元683年唐高宗崩于东都贞观殿,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是为唐中宗。
公元684年 唐睿宗文明元年9月6日,诏东都(洛阳)更名“神都”;
公元685年,李隆基诞生于神都;
公元688年 垂拱四年,正月,唐睿宗诏于神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
公元690年载初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以神都洛阳为首都
公元690 二月辛酉,武则天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公元692年,平定葱岭以东,设安西都护府。
公元699年 圣历二年 李显应诏返神都,复立为太子。
公元701年 大足元年十月二十二太后(武皇)巡幸长安,赦天下。
公元702年设立北庭都护府。
公元703年 突厥默啜遣其臣莫贺干来,请以女妻皇太子之子。宴之于东都宿羽台,太子、相王及朝集使三品以上并预会,重赐以遣之。
公元705年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太后迁上阳宫,唐中宗又任命杨再思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西京留守
公元706年 神龙二年二月遣唐使觐见中宗皇帝。三月甲辰,唐中宗命侍中苏瑰为西京留守。九月壬寅,幸白马寺
开元五年(717年)正月初十,唐玄宗将朝廷搬至东都。
公元720年十一月,上还京师。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正月,玄宗至东都,行前以刑部尚书王志愔为西京留守。
公元724年 壬寅,以开府仪同三司宋璟为西京留守。
公元725年 开元十三年十月十一日,玄宗自东都出发封禅泰山,百官、贵戚、四夷君长从行。
公元732年……大阅兵以威镇之。十二月,枭屈烈与可突干之首于洛阳天津桥。
公元735年 开元二十三年正月,赐东都大酺三日。聚合饮食曰"酺",此玄宗与民同乐、共庆太平之意。玄宗亲御五凤城楼酺宴,观者喧溢,乐不得奏。
洛阳音乐赛会
珪宴之间,玄宗命洛阳三百里内,刺史、县令可各帅所部音乐集于五凤楼下,各较胜负。
公元736年 开元二十四年十月,玄宗欲即还西京,裴耀卿、张九龄曰:"今农收未毕,请俟仲冬。"李林甫潜知帝意,二相退,林甫独留,言于帝曰:"长安、洛阳,陛下东、西宫耳。往来行幸,何更择时!即使妨于农收,但应免沿途租税而已。臣请宣示百司,即日西行。"玄宗悦,从之。林甫逢君排异,往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