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美澳两国组织“护身军刀2023”联合演习并召集多个盟友国家参演,试图用拉帮结派、大搞军演的方式对中国施加军事压力。而就在美澳两国组织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联合演习时,中国也在积极作出应对。比如天上中国卫星的异动,就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
【美澳两国组织的护身军刀演习】
据美媒的消息,在整个“护身军刀2023”演习期间,中国累积调动了超过300颗卫星对包括悉尼港在内的整个演习区域进行了3000多次侦察勘测。其中3颗卫星甚至干脆就直接位于地球静止轨道上,将整个澳大利亚尽收眼底。
这一消息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了大量西方情报机构的注意。因为这不仅意味着这场专门为威慑中国而组织的演习很可能已经被中国看了个一清二楚。同时也表明中国侦察卫星的星座规模已经达到了足以对一个澳大利亚大小的区域实施常态化侦察勘测的水平。而后者也是五角大楼方面最担心的。
【美军士兵在护身军刀2023演习中发射M777榴弹炮】
因为在所有的战略、战役级侦察手段中,卫星侦察虽然有着覆盖范围广、精度高、可无视地形与光照限制、反制难度高等其他传统侦察手段难以媲美的优势。
但卫星侦察的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执行任务的侦察卫星有着十分明确的运行轨道与环绕周期。卫星只有在运行轨道与目标地区重叠且卫星正好处于目标上空时才能进行侦察。一旦飞离目标上空,卫星就得绕着地球飞一圈后才能再回来继续拍照。而如果目标的移动范围已经超过了卫星轨道的覆盖范围,那么卫星就得进行变轨才能继续执行侦察任务。
也就是说,在卫星进行绕飞、变轨时,整场侦察任务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窗口期。而如果敌军部队的行进速度较快的话,那么等卫星再度重访目标区域时,敌军很可能已经溜走了。
【侦察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
在侦察机场、港口这类固定目标时,这一缺陷倒算不上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将侦察的目标变成海马斯这类公路时速可以达到上百公里的高机动火箭炮,或是最大航速超过30节的航空母舰等一系列高机动目标。那么侦察卫星的作业效率也就将大大降低。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那就用以量取胜的方式,通过发射大量的侦察卫星,不断叠加卫星轨道的覆盖范围并增加在同一条轨道内的运行卫星。确保在前一颗卫星脱离目标区域时,其他卫星能够立刻进入目标空域接替前者执行侦察任务。然后以此类推,用类似拍摄定格动画的方式对目标进行持续性侦察。
【两颗卫星接力执行侦察任务想象图】
当然,这个解决方法虽然听上去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没有多少国家做得到。因为想要实现这种持续性侦察,所需要的卫星数量可不是几十上百颗,而是数百颗之多。如此大规模的卫星生产任务,哪怕是英国、法国这类世界公认的航天大国也很难完成。
同时,为了将如此多的卫星发射到轨道上。当事国还需要拥有相当大规模且自主的航天发射能力。毕竟哪怕是采用一箭多星的发射模式,数百颗卫星也得需要搭配近百枚火箭。即便当今世界的国际商业航天市场已经较为成熟,但也没有哪个公司能承担得起这种级别的发射任务。
更何况,为了协调控制这种规模的卫星星座所需要的地面控制端也不是什么简单技术。尤其是在指挥上百颗卫星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重点侦察的情况下,当事国不光需要具备调控己方卫星的能力,还要有能力计算出其他在轨卫星轨道的能力。避免发生小概率但一旦出现就将危及整个近地轨道安全的太空卫星车祸。
【近地轨道卫星的数量可达数万颗之多】
可以说,中国调动300多颗卫星围观“护身军刀2023”演习一事不光单纯地展现出了中国在侦察卫星数量上的明显优势。也体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上世界一流技术水平。
而且从有3颗位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卫星也参与到对这场演习的围观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不光在卫星数量上有优势,在性能质量上,我们的卫星同样占据着领先地位。
因为地球静止轨道的高度高达36000公里,传统的侦察卫星在这个高度上根本拍不清楚地面单位。只有那些昂贵且先进的大型卫星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能够生产出这种级别卫星的国家,目前也就中美俄三个,其中俄罗斯还可能由于囊中羞涩的缘故在卫星性能上存在缩水问题。
【国产高分四号同步轨道卫星】
所以综合来看。此次中国调动300多颗卫星对“护身军刀-2023”演习进行全方位的围观,既是一种对美澳潜在军事冒险行动的提前观察研判,能够为我们的后续战略决策提供相关参考数据。
同时,这也是一种明显的“秀肌肉”和“亮底牌”行为。毕竟放眼整个世界,有能力做到这种地步的国家只有中美两国。站在中美博弈的层面上看,当美国能够从这件事中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目前的实力,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后,美国对中国发动军事冒险行动的意愿,也将随之降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