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西太平洋取胜?处理好你的同盟关系,树立坚实的战争理念,并努力确保这些理念的执行者处于战斗状态。

美国军事教授纸上谈兵:谁会在中美战争中获胜?

美中战争的制胜关键,究竟谁会在美中战争中获胜?没人能说得准。棒球哲学家尤吉-贝拉说:"预测是件很难的事,尤其是对未来”。

如何预测?

要知道,伟大的尤吉作为预言家很轻松。体育是一个受到严格监管、剧本严谨的领域。如果你无法预测竞技场上的比赛结果,那么显然只有傻瓜才会贸然对未来的战争做出强有力的预测。战场上没有裁判来执行比赛规则,几乎没有任何比赛规则。未来的战争和过去的战争一样,武器试验的典型特征将是诡计多端的战斗人员一心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偶然性、不确定性、战争迷雾、军事机构齿轮间的摩擦以及可怕的激情,这些都是使战争偏离任何顺利或可预见轨道的因素。战争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事实上,战略大师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曾宣称,只有与艾萨克-牛顿齐名的军事天才才能真正自信地驾驭多变的战争环境。现在的牛顿可谓凤毛麟角。

简而言之,在军事活动中,先见之明既至关重要,又难以捉摸。

或许你更喜欢奥威尔式的警告。1943年,英国评论家乔治-奥威尔写了一篇文章,抨击军事评论界对二战将如何发展的错误预言。他沮丧地回忆道:"感觉自己无懈可击的一种方式就是不写日记”。不过,虽然奥威尔承认自己对未来的判断是错误的,但他补充道:

我没有军事专家们错得那么离谱。1939年,各派专家告诉我们,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俄德条约》结束了希特勒的东扩;1940年初,他们告诉我们,坦克战的时代结束了;1940年年中,他们告诉我们,德军将立即入侵英国;1941年年中,红军将在六周内倒戈;1941年12月,日本将在90天后崩溃;1942年7月,埃及失守,如此等等,或多或少,无休无止。

他反问道:"告诉我们这些事情的人现在在哪里?他们还在工作,拿着高薪。我们有的不是永不沉没的战舰,而是永不沉没的军事专家......"

不要相信那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

尽管如此,这些免责声明都不能成为我们努力窥探西太平洋武装冲突总体轮廓的借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准备。对于美国、其盟国及其合作伙伴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取得胜利的几个关键因素。让我们回顾一下其中的三个决定性因素,如果幸运的话,我们将更有远见。

首先,盟友和伙伴对美国在该地区领导的任何军事行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美国与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亚洲盟国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代表了安全承诺的黄金标准,但没有任何条约能迫使一个盟国按照另一个盟国的要求参战,无论情况多么艰难。此类条约,如作为北约基础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条约》,要求各成员国承诺将对一国的武装攻击视为对所有国家的武装攻击,并在此基础上在发生攻击时相互协商。盟国在是否回应和如何回应方面拥有投票权。

美国军事教授纸上谈兵:谁会在中美战争中获胜?

它们的行动或不行动都可能起决定性作用。

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霸道,美国的盟友关系将更加稳固。毕竟,自我保护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机。团结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多国部队拥有更多的飞机、舰船和武器装备来对抗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因为地理原因。美军根本无法指望从关岛或关岛以东的地点在台湾海峡、南海或东海维持优势战斗力。美国基地距离可能的战场太远。美军可以从那里给解放军制造麻烦,但充其量只能保持单薄或断断续续的存在。对中国来说,制造麻烦是否足够令人怀疑,因为中国的集结部队将在本土附近作战,并能充分利用在本土作战所带来的所有优势。地理位置,也就是后勤优势,很可能会决定成败。

更重要的是,进入盟国领土会产生战略和作战影响。如果不能进入菲律宾基地,美军将很难打击解放军在南中国海的进攻;如果不能进入日本岛屿,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将无法沿着琉球群岛侦查、定位和打击意图在岛上登陆或强行穿过岛链进入广阔太平洋的敌对势力。一切都取决于联盟外交。

还有台湾。与其他参与者一样,台湾人对自己的命运有一票决定权,尤其是在两岸入侵的情况下。他们维护事实独立的决心,以及他们为保卫自己而设计的概念和力量,都将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台湾不能或不愿自救,外人也无能为力。不仅是作战能力,岛内政权、武装部队和社会的意志力也非常值得追踪。

在西太平洋,没有联盟和伙伴关系,一切都行不通;而有了联盟和伙伴关系,一切都可能行得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政府竭尽全力松解或破坏美国在亚洲的伙伴关系。这也是华盛顿必须不遗余力地巩固这些关系的原因。

其次,战争将考验双方的作战理念。战争是对理念的考验。谁能构想出最合理的指导思想,谁就有可能取得胜利。中国的指挥官们更喜欢打一场短平快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同时与外部势力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做可以简化一系列战术、作战和战略难题。当然,解放军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中国要塞部署"反介入"武器,如反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以及携带导弹的作战飞机、水面巡逻艇和潜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水面舰队是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但反介入部队的火力支援将使舰队在与盟军作战时与众不同。至少理论上是这样,而且是可信的。

当中国军队与对手接触时,他们计划发动一种被称为"系统摧毁战"的战争,其理念是如果对手是一个"系统的系统"。也就是一支通过电磁频谱或其他手段联网的部队,那么主要的努力就应该放在摧毁这个网络上。中国的战略家们认为,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将敌方的"系统体系"化解为孤立、分散、可控的战斗力。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剥夺敌军的战斗凝聚力来打败敌人。然后,你就可以随意挑选单个部队或孤立的编队。这也是可信的,是值得认真对待的作战理念。

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军方提出了自己的概念,旨在让解放军无法奢望快速、决定性的胜利。美国海军有"分布式海上作战",海军陆战队有"远征先进基地作战"和"替补部队"。从整体上看,这一系列概念意味着将舰队分解成更少的大型、复杂、昂贵的平台,以及更多的小型、不太复杂、廉价但仍有威力的平台。无人机将成为低成本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经过重塑的舰队将分散在西太平洋的岛屿、水域和天空,以躲避攻击,同时痛击靠近的对手。

将战斗力分散到众多舰体、机体和海军陆战队编队中的逻辑是,由众多而非少数单位组成的部队更有韧性。它可以承受损失。单个单位的损失会减少部队战斗力的比例,使部队在遭受战损后仍能继续战斗。一支充斥战区、拒绝被赶出战区的部队会使解放军无法实现迅速取胜的目标。这将为盟军赢得时间,集结足够的战斗力以取得胜利。从第一天起就展开积极防御才是关键所在。

美国空军鼓吹的一个相关概念被称为"可负担的大规模"。这一概念认为,新式技术,尤其是精确制导弹药和无人驾驶飞机技术,可以让空军在不砸钱的情况下为其库存增加大量机体。在这方面,一支分散的部队也能迷惑解放军的防御者,使美国和盟国的飞行员能将火力投送到台湾海峡或中国海的行动现场。如果联合部队展示出分散平台群的能力,同时在作战时间和地点集中力量,盟军就能很好地威慑或镇压中国的攻势。

但是,第三,再好的概念如果不具备可操作性,竞争者也将一事无成。在任何冲突中,武器和人员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想法能否付诸实施取决于武器和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衡量外国军备的质量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战略学家爱德华-卢特瓦克指出,军事平台和军备在和平时期相当于"黑盒子"。很难预测它们在战时的表现,部分原因是它们刻意保密。军事首脑们有选择性地披露有关其硬件的事实,透露的信息只够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在任何军备竞赛中,他们都可能是赢家。为了不浪费战术优势,他们会隐瞒其他信息。例如,美国空军对其新型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的照片进行了精心安排。它们暗示和隐藏了很多东西。

即使是友好的武器系统,在战斗的压力下也无法确定其性能如何,而战斗是最严厉的仲裁者。和平时期严格的实战试验并不能保证实战中的成功。

但是,任何小工具,无论性能多么强大,如果没有一个技术娴熟、积极主动的操作者,都会表现不佳。再好的武器也比不上它的使用者。一个多世纪前,海军上将布拉德利-费斯克就指出,只有熟练的士兵、水手或飞行员才能将装备的设计性能发挥到极致。个人性能是核心。但是,人们在组织中工作,组织文化根深蒂固,影响着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制度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最佳绩效;也可以产生中性影响,既不帮助也不阻碍;还可能与人们背道而驰。哪一方拥有更好的战斗文化、精通文化和骁勇善战的精神,哪一方就能在中美战争中取得胜利。

因此,为了感谢尤吉-贝拉、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和乔治-奥威尔,我们有三个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胜利的关键。想在西太平洋取胜?请关注您的联盟,树立坚实的战争理念,并努力确保这些理念的执行者处于战斗状态。

1945网10月8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J.C.Wylie海洋战略讲座教授詹姆斯-霍姆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