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刘禅(字公嗣)和刘封(字公山)。刘备的继承问题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考虑。刘备在去世之前确实曾经面临一个决定:选定哪一个儿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刘备最终选择了刘禅,而没有选择刘封。这个决定有几个原因:
- 年龄因素: 刘禅年长于刘封,这在中国封建制度中通常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年长的儿子被认为更有资格继承父亲的权力和地位。
- 政治考虑: 刘备的统治地盘,即蜀汉,处于一个相对较不稳定的地理位置,容易受到外部威胁。因此,刘备可能认为刘禅更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因为他可能具备更多的政治和军事经验。
- 刘备的性格: 刘备被描述为一个仁爱而慈祥的君主,他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年幼而温和的刘禅来继续他的事业,而不是刘封,因为刘禅更容易受到他的父亲的指导和保护。
需要指出的是,刘备的继承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复杂的政治事件,包括刘备去世后蜀汉政权的动荡和内部纷争。然而,最初的决定是基于上述因素。
这个问题问的,简直了。
为什么赐死刘封,就是因为他太强悍了,而刘禅太弱了!
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勇武刚强。这是他的优点,偏偏最后因此丢了性命。
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已经四五十岁,还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刘封做义子。刘封也很争气,立下了不少功劳。一切本来都很美好。
但是随着刘禅的出生,刘封的身份开始变得尴尬起来。
因为刘备的江山显然是要传给亲儿子刘禅的,但是刘禅年纪太小,能力看起来又很差。
忽然之间,勇猛强悍的刘封,就成了刘禅继承人身份的最大威胁。
人们心里清清楚楚,一旦刘备驾崩,刘封绝不甘心屈居人下,而刘禅绝不是刘封的对手。即便有诸葛亮辅佐,蜀国的内乱似乎难以避免。
于是乎,关羽猜忌他,诸葛亮猜忌他,刘备为猜忌他。
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夺取汉中之后,刘备将刘封调往上庸,这里远离成都。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流放。
如果,就这样一直下去,兴许刘封还能保住性命。
但是,刘封犯了三大错误,把自己折腾挂了。
第一,不救关羽。
刘封镇守的上庸,距离荆州很近。关羽在围攻樊城期间,多次要求刘封,孟达发兵增援。如果刘封能够及时增援,关羽兵力充足就能迅速攻破樊城。结局会完全不同。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刘封,孟达就是按兵不动,拒绝增援关羽,坐看关羽覆灭。这罪过实在太大了。刘备因此恨透了刘封和孟达。
第二,欺压孟达。
虽然同为上庸主官,但刘封是刘备干儿子。所以行事就比较霸道,与孟达明争暗斗,最后把孟达逼得没办法,又害怕刘备追究他不救关羽的罪过,畏罪叛逃到魏国去了。
第三,丢掉上庸。
孟达叛逃以后,又当了带路党,领着魏国的军队杀了回来,刘封打了败仗,逃回成都。上庸就这么丢了。
就这,刘备还不想杀他。这个时候,诸葛亮站了出来,诸葛亮对刘备说,刘封勇猛刚强,您归天以后,没有人能制住他,必定成为祸患。
刘备一听,军师说得对啊。于是,赐死刘封。
源于刘备自私之心。
他不是量才用人。干儿子没有亲生儿子亲。也是蜀国过早灭亡。
因为刘备对刘封不薄,但刘封的为人却令刘备大失所望!比如刘封在父亲刘备的“铁哥们”关羽垂危的时刻竟然“见死不救”!如此“无义、无情”之人要他何用?
而刘禅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一个“听话的孝子”,对父(刘备)好象从来就没有“犟过嘴”的时候!这种“百依百顺”的儿子、天下做父母的好象没有不喜欢的!
刘封是义子,刘禅是亲生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