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击杀地面装备最多的武器,除了火炮之外,可能就要数巡飞弹药了。从“伊朗小摩托”到土制穿越机,再到“柳叶刀”,总有一款能收拾你。不管你是金贵的欧洲防空导弹还是结实的豹-2,巡飞弹前众生平等,只要能看到的地面目标都能炸。也因此,俄乌这场仗打到现在,谁能用更便宜的价钱,比对方造出更多的巡飞弹药,谁就能赢得地面战。
(新一代直接从发射筒发射的“产品53”)
这两天,“俄罗斯1”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播出了一段可能让很多乌克兰人血压升高的视频。节目中著名的“柳叶刀”系列巡飞弹设计师,亚历山大·扎哈罗夫先是展示了满仓库的“柳叶刀”系列巡飞弹,还推出了下一代升级版——“产品53”。扎哈罗夫说:“20万架已经准备好了,还有100万架在路上!”
之前在乌克兰被使用的最多的是“柳叶刀”-3,大家可能看过它的使用过程,它发射之前还需要临时组装弹翼,一次也只能发射一发。而这次展示的“产品53”,直接就是封装在四联装的发射筒里面,使用时直接发射,无需组装。这一处改进可以说非常关键,哪怕组装一下只要几分钟,在战场上可能就决定生死了。
(需要临时组装的柳叶刀-3)
这次电视上展示的是一种四联装发射架,看尺寸应该一台卡玛兹卡车至少可以搭载两个发射架,也就是8枚弹药。只要“产品53”的战斗部重量不打折扣,那这一台车就可以换掉8台对方坦克装甲车辆或者工事,可以说相当划算了。
研制“柳叶刀”的公司叫做ZALA,这家公司是著名的卡拉什尼科夫集团的成员。要说“柳叶刀”问世其实也已经是2019年的事情了,之前虽然在叙利亚战场也有测试,但基本还是一直默默无闻。可能因为那边的敌人都是些不值钱的极端分子,没有什么像豹2这么高价值“自带光环”的武器可以炸,所以炸了也没人去研究。
当时完全没有人觉得这款看起来又小又怪异的飞行器,可以如此深刻地影响一场战争。直到俄乌冲突开始,它迅速碾压了自己的美国对手“弹簧刀”,成为战场上最亮眼的单兵武器。
“柳叶刀”-1的续航时间是30分钟,“柳叶刀”-3则是40分钟,时速是80-100公里。它停留在天上的阶段,其实就是一颗长眼睛的地雷,看到什么值钱的就可以扎下去炸一炸。
(“柳叶刀”拍下了很多乌军装备的遗照)
设想一下,要是这些弹药的航程再大一点,比如达到7-80公里,识别能力再精确一点,也许海马斯的威胁都能消除了:大量的巡飞弹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区域去巡逻,长时间在空巡航,侦察的同时待机摧毁目标。就算不一定能发现隐蔽的海马斯,但也能让它不敢出来活动。
采用了多联装车载发射,自然就会让人联想到蜂群化作战了。中国电科在2020年时就演示过无人机蜂群,美国军火商也研究过类似的东西,现在终于轮到俄罗斯了。这次亮相的“产品53”,确实也具备这样的能力。
单兵遥控“柳叶刀”-3,只要自己发射自己控制就好了,而集群化的发射车一次8发,就肯定不是一台一台去遥控了。虽然这次制造商没有公布具体的操作界面,但很可能会像打游戏那样,鼠标点一点,敌人就飞上天,要是没炸掉,就再来一架。
西方一度认为,“柳叶刀”系列的无人机,没法大量生产,主要是电子元器件俄罗斯造不出。但从这一次展示来看,事情可能未必如此。巡飞弹并不需要最顶尖的器件,不少无人机类武器上使用的,其实都是相对“老旧”型号的器件,民用的也可以。
而这种级别的东西,零敲碎打从国外用非常规手段获取,其实也并不难,比如某些南亚国家就是只认钱的,只要经由它们转手,查都查不到。
目前还不知道这个“产品53”的量产信息是否属实,如果真的是有几十万架的产量,还带蜂群能力,那俄乌战场上恐怕就要变样了,北约来多少地面装备都不够填进去的。应该说这个数字应该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这个级别的武器,怎么也比空天军那些昂贵的导弹便宜得多了,俄罗斯并不至于承担不起。
(中国电科的蜂群1号陆战车)
说起来有点让人唏嘘,中国比俄罗斯还先玩出来无人机蜂群技术,还推出了可以实战的武器装备蜂群1号陆战车。而且,依据合法渠道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判断,我们的产品,很可能在同时控制数量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这次俄罗斯的蜂群车,大概率会要先上战场积累经验了。当然,这倒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个领域大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我国的军工科研人员肯定也会盯紧俄乌战场的动静,用来改进自己的产品,俄罗斯从战场上吸取的经验教训,未必我们就会用不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