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7岁的博客作者杨在一家宜家家居店里见到了她的第一位客户,一位付给她每小时125元(17美元)的时间和陪伴费的年轻人。

日媒感慨中国奇景!朋友出租:年轻人出租时间赚外快

除了知道他想找人聊天外,她不知道还能期待些什么。她很快就发现了他,两人在店里走了一会儿,然后找了个展示沙发坐下。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他一直在向杨抱怨他的女朋友。

"他会从女性的角度问我的想法。我猜他没有女性朋友可以倾诉,他也不想向朋友抱怨他的女朋友,"杨笑着向日经亚洲讲述她的经历。"年轻人变得更加孤独了,"她补充道。"有些人工作压力很大,有些人则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压力”。

压力和孤独的结合,为中国的年轻人带来了商机:出租业余时间赚取额外的现金。

这是供需双方近乎完美的结合。在供给方面,中国经济复苏缓慢、裁员和青年失业率屡创新高,这些因素为大量有闲暇时间并需要赚取外快的人创造了机会。在需求方面,巨大的工作和社会压力促使年轻人寻求新的发泄和解压方式。

正如杨解释的那样:"如果你花钱雇人陪你,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你不必像和朋友或家人在一起时那样妥协”。

豆瓣和小红书等中国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已成为此类服务的热门平台。很多网民出于好奇开始发布自己的广告,有些人已经成功地将其变成了副业。

杨说,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有了7个客户,年龄都在35岁以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紧张的全职工作和一点闲钱,比如有位男士在工作中要不断取悦客户,周末就想自己当"客户"。另一位男士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他请杨做倾听者。一位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妇,因为朋友们没有时间陪她,她就让杨陪她参加一些随意的活动,包括算命。

杨的日常工作是在豆瓣上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展示不同的餐厅和商店。她说,她的副业不会让任何人致富,但能提供不错的收入来源。为了安全起见,确保与客户没有身体接触,她只在公共场合与客户见面。

22岁的张也强调,她的客户非常希望有人能和她聊天。

张在广州工作,目前还没有工作,她在小红书上做有偿陪护已经有几个月了。出于安全考虑,她只接受女性客户,她说自己将来想成为一名心灵导师。她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位内向的年轻女性,她付钱请她一起去上舞蹈课。她的大多数其他客户付钱给她只是为了倾听。

张说:"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焦虑,但他们要么不想向朋友和家人吐露这些负面情绪,要么觉得没有值得信赖的人可以与他们分享。每个人都很孤独,甚至我自己也很孤独”。

张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因为他们害怕受到伤害。

她说:"花钱找陌生人倾听、发泄,感觉会好很多。"有偿陪伴介于专业心理治疗和根本得不到帮助之间。它能给人安慰,也更随意。

张说,有偿陪伴的市场很大,因为很多年轻人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但又负担不起专业服务。此外,寻求心理帮助也是一种耻辱。

来自温州的30岁按摩店老板易翔到杭州旅游时雇了一名陪护。作为一名内向的盲人,这项服务填补了残疾志愿者无法提供服务时的空白。

到杭州面试的是一位性格外向的辽宁女青年。她花了200块钱,带着小易游览了著名的西湖。她向他描述了西湖的景色,帮他感受湖边树上的叶子,还和他聊起了他们的生活和理想。

易说:"我的非残疾人朋友住得离我很远,他们不一定有时间。花钱买这种服务比较方便,而且雇一个陌生人带我游览也很有趣。我每次都能认识一个新朋友”。

易说,有偿陪游的兴盛与年轻人失业、快速城市化和以前独生子女规定的残余影响有关。

"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工作,所以他们赚点外快很有意义,因为他们需要这样的服务,"易说。"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高楼公寓里,不像以前在村子里一家人互相帮助”。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同事可能会和他们竞争。一位兼职导游曾告诉我,他愿意带我们去旅行,因为残疾人不会与他争夺资源,所以他觉得和我们在一起很轻松”。

这种趋势在海外华人青年中也很流行。31岁的辛迪-卢是多伦多的一名自由摄影师,从去年8月开始接受女性顾客。

她的大多数客户都是中国留学生。卢女士回忆说,一位中国大陆的母亲在小红书上找到了她,并请卢女士在她女儿18岁生日时带她去吃晚饭。她是一所私立寄宿学校的学生,因为被同学欺负和孤立而非常伤心。

"很多留学生在学业和事业上压力很大,很难融入社会,但他们可能得不到专业的帮助,"陆晓华说。"尤其是看医生或接手术。这通常发生在工作日,他们的朋友没有时间帮他们解决。"

在中国,有偿陪护市场的一个分支正在迅速蔓延。

陪人看病的有偿医院陪护。这一角色的门槛也比休闲陪护更高。陪伴者需要非常了解当地的医疗系统,提前研究客户的病情和病史,在客户到达前排队等候,并向医生提出正确的问题。

38岁的崔佩是西安一家医院的陪护,已经工作了一年半。她曾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主妇,管理着一个Airbnb房源。她告诉《日经亚洲》,之所以成为全职医院陪护,是因为需求"激增"。

她的大多数客户都是在其他城市或海外工作的成年子女,他们雇她陪伴年迈的父母去医院。她的客户是在小红书上以及通过当地的一个退休社区团体找到她的。

"这就是所谓的'银发经济',崔说。"这个行业将变得非常庞大,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而且老龄化速度很快”。

崔解释说,中国的医疗资源有限,医院系统通常非常复杂,而且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即使是用智能手机长大的年轻人,也很难预约医生或弄清每个科室该去哪里看病。

"我们需要像老年父母的子女一样,当他们自己的子女不在时,像他们的子女一样好好照顾他们,"崔说。"我们要有同理心,学会理解老人的情绪,安慰他们。"

而且,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接受这种现象,因为与情绪激动或听力不好的病人相比,向陪护人员解释情况往往更快、更容易。

不过,医院陪护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不熟悉当地医疗系统的年轻人也在利用这一资源,部分原因是他们不想"欠"别人的人情,而让朋友陪伴自己。

人们对成为医院陪护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它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而且不需要简历。崔说,成熟的医院陪护月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许多人通过小红书联系到崔,希望成为她的"徒弟",但她不收50岁以上的学生,因为这份工作很耗费体力。

但崔说,这个新兴行业仍然缺乏规范化的立法。目前还没有官方平台或医疗协会对医院陪护进行认证。人们仍然需要在社交媒体上或通过不同的医疗机构寻找自己的客户,而且收入可能不稳定。

"我相信有偿陪护市场的存在,因为每个人最终都会需要它”。

2024/02/2511:14日经英语新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