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
6月1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乘包机离开北京,应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政府邀请,赴德国举行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进行正式访问,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
这是李强总理3月上任以来的首次出访,受到不少外媒瞩目。此外,在中美关系长期陷入紧张之际,中国政府更加重视与欧洲的关系,德国政府也即将推出新的对华战略,媒体关注此次会谈将释放的潜在信号。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执行董事米科·霍塔里对路透社分析说,德国希望在某些领域与中国合作。“我们有兴趣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保持密切联系,并在总体上保持稳定的经济关系。我们也有兴趣不要让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俄卫星通讯社提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欧洲两大经济体的高层领导人举行会晤,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在国际局势不稳和世界市场、供应链复苏疲软的背景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6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乘包机抵达柏林勃兰登堡机场。礼兵沿红地毯两侧列队致敬,德国政府代表等到机场迎接。图片来源:新华社
五年来首次线下首脑会晤
德国总统发言人加梅林称,当地时间19日上午,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柏林欢迎李强总理到访。据德国总理府网站介绍,李强总理当天晚上还将前往总理府会晤德国总理朔尔茨。为了庆祝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的开启,双方代表团成员将在总理府共进晚餐。
20日上午,德中政府磋商将在总理府以军礼欢迎仪式正式开幕,并由两国政府首脑主持进行。完成政府磋商后,两国总理将在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以及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的陪同下会见企业代表。他们还将在第11届德中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上致辞。
“德中政府首脑会晤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但如此大规模的会面很少发生。”俄罗斯《消息报》19日称,中德两国最后一次以面对面形式举行的两国代表首脑会谈是在2018年,当时默克尔还是德国总理。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5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李强总理上任后首访首站选在德国,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中德关系的高度重视。
今年中德政府磋商也是两国新一届政府组成后的首次全面对接,主题为“共同采取可持续行动”。“在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中,中德政府磋商机制是非常独特的。”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分析称,中方在此次磋商中的首要任务,将是在历经了有关“去风险化”的讨论、俄乌冲突以及疫情影响后,“把德中关系重新纳入正确轨道”。
俄卫星通讯社17日则提到,去年11月和今年4月德法领导人访问成功访华,不仅为双边关系发展带来动力,而且有助于激活中欧关系,可以期待中国总理访问柏林和巴黎将巩固这两种趋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欧洲两大经济体的高层领导人举行会晤,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在国际局势不稳和世界市场、供应链复苏疲软的背景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德国总统发言人加梅林推特截图
对华“去风险”,反成对德政府“脱钩”?
英国《金融时报》在18日的报道中提到,在北京代表团抵达的几天前,朔尔茨的内阁通过了有史以来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文件6次提及中国,美联社称,它将中国定义为“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系统性对手”。文件写道:“近年来,竞争和竞争的因素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仍然是合作伙伴,没有它,许多最紧迫的全球挑战就无法解决。”
德媒指出,德国政府过去常常强调伙伴关系方面,自2011年以来进行的双边磋商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这种形式的高级别对话只与特别密切的伙伴进行。2014年,两国关系更是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但自那以后,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对中国的重心显然已转向战略竞争。
据《金融时报》,尽管德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声称中国“一再违背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但到2022年,中国仍连续第7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接近3000亿欧元。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进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了115亿欧元的历史新高,同年德国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初步估计达到1140亿欧元。
德国对华外国直接投资连年增加。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即使德国政府发出警告,但该国多家汽车制造商、化工巨头巴斯夫和工业领头羊西门子高管都誓言要捍卫并扩大在中国的业务。”报道说,一位欧洲高级官员甚至打趣称,在中国问题上,德国大型工业正“与政府脱钩”。他表示,试图阻碍在中国赚取巨额利润的德国企业将是“愚蠢的”。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执行董事米科·霍塔里对路透社分析说,德国仍希望在某些领域与中国合作。“我们还是要从中得到一些东西——我们有兴趣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保持密切联系,并在总体上保持稳定的经济关系。我们也有兴趣不要让政治紧张局势升级。”
俄媒:德国内部“战略矛盾”仍将持续
与华合作还是对抗?至少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政府就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消息报》称,尽管德方去年秋天就宣布即将公布新的对华战略(这比国家安全战略要早),但由于三党执政联盟内部在对华问题上有分歧,这一进程被一再推迟至今。
德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桑德施奈德认为,重要的是首先要举行会谈。“我同意与我交谈过的中国同事的看法。现在是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了。”他说,“不仅在正式会议上,而且在茶歇时间,他们可以进行一些私下交流。这会改变气氛。”
不过,在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经理尤利娅·梅利尼科娃看来,从战略意义上说,德国联合政府内部的这种矛盾情绪仍将持续很长时间。“与其说这与德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有关,不如说与泛欧舞台有关。”她表示,在俄乌冲突延宕、中美对抗和全球转型冲突的背景下,不确定性造成了欧洲官僚机构之间缺乏团结和理解。
但事实上,欧洲民众对中国的重要性是心知肚明的。欧洲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6月初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波兰、保加利亚等11个欧盟国家对1.6万人展开问卷调查。多数受访者认为,欧洲应该与中国保持良好经贸关系,在政治问题上不应在中美间选边站队。4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欧盟“必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截至2022年底,中欧双向投资存量已超2300亿美元;2022年,欧洲对华投资12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0%,汽车领域继续成为最大热点;同期中国对欧投资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新增投资集中在新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等领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