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干货十日期:8天前

如果能确定是牛除,那就是能投多少就多少。问题是有几个敢确定牛除的?

回答者:白猫学堂日期:2022年02月27日·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深思,普通中产是否要进入股市,进入股市又该投资多少比例。

首先你要明白,中国股市中绝大多数散户,其实都是中产。

真正的富人不进入股市,因为他们手里拿的就是上市公司股权,到股票市场是来变现的,而不是去反向做投资的。

真正的穷人也不能进入股市,一方面是信息闭塞,接触不到,另一方面也没有资本进入股票市场。

中产其实非常热衷于炒股,也是股票市场里的主力军,还有一小部分的高净值,但资产体量还远远达不到富人阶层。

先说重点,关于中产阶级的三大真相,然后我们再聊股市。

1、中产阶级想要实现财富跨越的唯一方式是工作。

有些人说,中产阶级要跨越财富阶层的方式是创业,但实际上,中产阶级能够进入高净值群体,本质上基本都是靠工作。

很多人都误解了,认为是买房、炒股,导致这批人找到了机会,实现了财富的跃迁,其实不是。

这类人致富,看似是以赌博式的姿态入市炒股或者是买房的,但实际情况是强大的收入,作为后盾,从而没有后顾之忧。

就比如年薪百万,你才敢去贷款三五百万买房,同样的,投资股票才敢去融资,去加杠杆。

如果你的收入很低,手上就那么一笔钱,你会去押注股票,或者是去买房吗?

工作收入的高低,决定了阶层的起点,也决定了跨越阶层的可能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鼓励读书学习,鼓励知识改变命运,这肯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切实实跨越做到的。

所以,中产更多应该想的是怎么样提升自己的收入,尤其是工作收入,确保自己的收入能够有正向增长,保证现金流的供给。

至于创业这件事,我持保留意见,因为创业是小概率直接跳入富人阶层,大概率会回归中产阶级,甚至更差的一种结果。

绝大多数中产,其实并不太适合去九死一生的地方创业。

2、中产阶级想要维持财富阶级的主要方式是理财。

中产阶级,从财富角度来看,最需要面对的其实就是通货膨胀,或者说是货币膨胀。

因为通货膨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侵蚀财富,让财富贬值。

如果在工作收入上没有办法有更好的突破,那么剩下的就是把当下的财富做好合理的分配。

如果只是一味地拿着现金,那么财富一定是在贬值,只有通过资产配置才能让财富保持竞争力。

于是,你发现部分中产,如果早些年贷款买了房,亦或者投资了很多不错的股票,财富就能有效地保值。

当然,一部分中产胡乱的理财,也是导致这部分中产往下掉落阶级的重要原因。

比如,大量的投资进入股市,最终亏了钱,胡乱的买房,却没有增值,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投资,或者说原来互联网金融投资,P2P投资,导致了损失大量的财富。

对于这部分中产来说,要能够管理好资产,确保一定的正向现金流,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基数。

不一定说非要以跑赢通胀为前提,但要足够合理的分散风险,尽量保持市场平均的投资回报。

就这一点,也决定了中产确确实实需要做一部分股票的投资,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另外,中产阶级很容易出现失业,也就是收入下降的情况。

这时候,打开第二条投资增长曲线,也就是靠钱生钱,是最好的保有财富的方式。

所以,身为中产的你,如果在事业线上,无法取得突破,就应该多考虑投资圈了,尽量在最快的时间内,把理财这件事给弄清楚。

3、中产阶级想要掉落回下层主要防范健康风险。

中产阶级什么情况下,可能会掉落到下层阶级,其实主要就是疾病,而且是严重的疾病。

疾病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经济上的巨大支出,这背后还有收入上的长期损失。

简单地说,如果得了一场大病,人能不能救活且不好说,但是经济上的重创是一定的。

一方面,普通中产的资产量级其实也不是特别高,治疗大病,如果使用一些进口药物,成本也不会太低。

尤其是康复治疗,可能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成本付出到底有多少,很难估量。

更要命的是,原本高收入的工作,可能会因为一场大病而消失,收入的下降将会持续很久。

说白了,原本几十万年薪的工作,极有可能因为一场大病,导致最终只能找到十万,甚至更低的工作。

这种情况下,要维持原因的生活开支都很难,更别提积累财富了。

因病返贫,因为意外返贫,因为丢工作返贫,因为投资失败返贫,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只不过,丢工作,投资失败,还有机会重头再来,但身体上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是难以挽回的。

所以,中产不想彻底返贫,必须要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直至退休。

了解完中产的三大真相后,你要明白,绝大多数中产,走的就是第二条路,靠理财保持阶级。

而股票投资,其实就是这个环节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了。

因为单纯靠保本投资,或者说是激进的投资,都是风险极大的,资产配置中,搭配部分股票是可以有效均摊风险的。

而且,长期来看,股票投资也确实有很多让财富增值的机会,前提是不要盲目地在股市里瞎折腾。

对于普通中产来说,投入多少资产进入股市,并不是最关键的。

最为关键的,其实是如何找到牛市初期,并且买入,因为对于行情的判断是很难的。

绝大多数普通人,入市的时机都是选择了牛市终末期,结果就成了在熊市里煎熬了。

而那些重金押注股市的中产,绝大多数都亏了钱,有一部分甚至还影响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我们今天就讨论两个问题。

问题1:中产家庭适合拿出多少比例的资产,配置证券,包括基金和股票?

首先,本质上这个答案一定是各个家庭不一样的。

之所以不一样,主要是取决于对股票市场的认知,有些人很懂股票,有些人压根不懂股票。

懂股票的人,自然可以多配置一些,不懂股票的人,自然得少买一些。

懂股票的人,可以做主动管理,自己炒股,不懂股票的人,应该做被动管理,买些基金。

但从宏观上来看,如果不去配置证券资产,也就是权益类资产,单单只是通过普通的理财产品,注定是要被贬值的。

也就是普通的理财产品,几乎跑不赢通货膨胀,或者是货币发行的速度,但是优秀的企业,是能跑赢的。

这里要记住,是优秀的企业,不是所有的股票。

但从宏观上来说,货币的发行,GDP的增长,最终能体现的,其实就是A股市场那些头部的企业,都是这个时代红利的受益者。

1、不懂股票市场投资的中产。

给那些不懂市场的普通中产家庭的建议,是配置诸如上证50,沪深300这样的指数基金。

而配置的比例,在家庭总资产的30%左右。

有人会问,这30%,是否包括房子,建议是去掉居住用房后,资产比例的30%。

如果风险偏好较低,亏钱的时候心态特别差的,建议适当减少比例,甚至可以不投资。

采取的方式是定投,不要去择时,因为没有任何的择时能力。

定投还可以直接穿越牛熊,只要懂得在收益不错的时候,进行止盈即可。

2、懂一些股票投资的中产。

那些稍微有一定股票投资经验,又热衷于炒股的中产,可以自己选择股票的投资。

但毕竟是普通中产,不是全职股民,对股票的理解,包括对时间的把握,也没有那么的准确。

所以,并不建议去做短线的炒作,也不建议仓位太重。

建议配置的资产比例,在20%左右,因为配置风险较大,反而不宜过高。

很多人都说,为什么懂一些股票要比不懂股票配置更少,因为大部分所谓的懂股票,还不如不懂。

实际股票操盘,能够跑赢基金定投的也不多,跑赢沪深300的也不多。

因为股民里,能跑赢基金经理的人,比例始终占小部分而已。

但如果确确实实有一部分人能够在股票市场里有建树,那么投资比例低一点,也根本无所谓。

原因是,股市的资本会随着年限和收益率,一步步增长,最后投资本金自然会越滚越大。

对于懂投资的中产,股票肯定是当仁不让的选择了。

问题2:中产家庭如何判断股票市场,选择好时机入市?

不管是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在股市中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择时。

因为择时是大概率能赚钱的基础。

当整个市场底部的时候,买什么都能赚钱,当整个市场顶部的时候,买什么都是亏钱。

可以说,一个大的牛熊周期,把择时这个道理给所有投资者讲得清清楚楚。

大部分投资者选择入市,都是跟风市场的,而市场最繁荣的时候,往往就是牛市的终末期。

有一部分甚至是在中期入市,赚了钱,然后在末期大举加仓,最终被深套,大幅度亏损。

所以,选择入场的时间点,真的非常关键和重要。

简单介绍几种,普通中产可以入场的时间点。

1、市场冷清,甚至一片哀嚎,周围炒股的人静默。

最简单的方式,跟着情绪判断牛市熊市,选择入场点。

当茶余饭后,大街小巷,都在讨论股票的时候,那就是市场最危险的时候。

因为所有的接盘侠们,都已经齐聚在市场里了,这时候应该尽量规避投资。

市场的效应,一定是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到一圈人,到一群人,到一堆人,再到一市场人的。

而带来这个效应的,其实就是牛市的号角,当全世界都在号角中前进的时候,就是主力大把收割的时候。

这一点不仅在股市,在基金市场,在任何的交易市场,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你要选择入市的时间,一定是在熊市的终末期,而不是牛市的终末期。

需按照市场相反的信号,比如跌跌不休,比如人心涣散,比如朋友圈静默等等。

优秀的投资是反人性的,越少人敢投,机会也就越好。

2、指数偏低,指数的估值偏低,市场成交量萎缩。

第二种方式,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至少要能懂大道理。

市场有一个衡量标准,到底是处于低位还是高位,那就是估值,或者说是市盈率、市净率等。

很多投资者看不懂估值,其实并不复杂,网上检索一下,就有相关数据。

可能对于一只个股来说,估值这个东西很虚,而且是动态变化的。

但如果是对于一个指数, 对于大行情来说,估值就非常有用了。

当估值偏低的时候买入,百分百最终都会有赚钱的机会,只不过是愿意等待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所以,在入市的时候,记得查看一下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再去判断自己投入多少。

如果估值偏高,就少投资一些,估值偏低,可以适当地多投资一些。

3、长期定投,收益出现较大幅度亏损的时候。

还有一种比较适合中产阶级进入股市的方式,就是寻找相对低点。

市场的低点要寻找,难度其实很高,但如果通过回撤和亏损,来选择入市时机,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很多中产是有长期定投习惯的,定投中其实是很容易找到相对好的买入点的。

当然在定投过程中,收益出现大幅度亏损,比如20%以上,一般都是绝佳的买入点。

长期定投,有10%以上的浮亏,也都是不错的买入点。

定投本身只是为了测算整个市场的平均资金成本,而当平均资金成本出现较大幅度亏损的时候,市场一定是有反弹,甚至是反转需求的。

因为当下都是廉价筹码,一定会被主力资金拿走,为后面的行情做准备。

这种被动的测算牛熊市的方式方法,其实也是波动理论中,很好的买卖点选择。

同样的,当定投收益非常高的时候,也就是市场离巅峰毁灭越来越近的时间了。

4、经济形势乐观,政策扶持,市场资金宽松的节点。

最后一种入场方式,就是和宏观经济挂钩了。

从宏观经济来看股市,需要的是大的政策预期,比如经济形势,比如政策密集出台,比如市场的资金宽松,央行释放流动性。

这一些,其实从宏观的新闻上就能收集到一些资料。

像GDP的增长预期,也就是增速预期,都是有白皮书的。

像政策发布,也基本上都在一些规划纲要里面。

而市场资金是否宽松,所有的存款准备金率,逆回购等,都是公开数据。

这些政策面的东西,虽不能直接促进股票立即上涨,但是给了市场上涨一个好的契机。

通常来说,政策底、资金底都出现了,市场底也就不远了。

最后再来排个序。

中产阶级家庭,一定要把风险保障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赚钱能力的建设,放在第二位,最后才是股票投资、权益投资等。

先把因为风险导致的贫穷解决掉,然后把自己的收入尽可能的提升,最后把投资这件事好好地研究一番,然后再进入市场。

不要盲目的跟风,跟着别人买股票。

就买股票这件事,每个人的能力不同,适合的投资方式,也一定是不同的。

回答者:琅琊榜首张大仙日期:2019年02月25日

这不是中产不中产的问题,是你在股市里能否做到投资,而不是投机和博弈的问题!首先现在不是牛市,而是反弹,如果你只是根据市场的声音而进行炒股,那么你会亏得很惨!

其次这和多少资金进入股市没有关系,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一套操作体系,甚至没有自己的一套规律,再多的资金进入股市都是徒劳的,甚至在牛市里你也不一定能够赚到大钱,反而一进入熊市周期会变本加厉的亏钱!!


所以想要不踏空就得学会布局,如果没有了布局踏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要牢记股市永远都不缺机会,踏空一次,仅失去一次机会,被套一次就可能丧失很多机会。那些只涨岁数不涨记性的人是不可能靠着混年头就能来股市里提款的。


现在是A股第五个大级别的熊市底部区域,你要做的就是布局和投资,而不是听信所谓牛市来了的“预测”!因为没人知道牛市是不是真的来了,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的是牛市一定会来!因为A股28年里有熊市必有牛市,并且牛熊间隔!

那么你根据这种铁定的周期规律进行投资和布局,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大,找一只超跌的绩优股,并且还未启动暴涨的,逢低分批,分时的买入,等待牛市的到来即可!优秀的投资人可以预计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不一定知道何时会发生。重心需要放在“什么”上面,而不是“何时”上。如果对“什么”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对“何时”大可不必过虑。

点赞关注我 ⭐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回答者:关令小诗集日期:2021年10月04日

投资股市没有人能保证盈利,在牛市中,也有许多人亏损,熟话说:“小赌宜神,大赌伤身。”最重要的是心态要好。

回答者:价值投资为王日期:2022年03月01日·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如果是确定性的牛市初期可以把大部分的现金投入进入,当然如果没有那么确定性就要控制仓位。其实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普通散户,如果有实力真能判断出来熊末牛初的话,还是要加大投资比例,如果日常开支不成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现金都投资进去,当然投进入不是盲目的进行投资,也不是让你去赌,而是有依据的去投资。

真正的投资者一定不是人声鼎沸时来这个股票投资市场,而是会在人迹罕至时进入市场抄底,有时候抄底不一定能马上赚钱,但需要的是方法去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进行布局,如果买不对的话很容易赚了指数不赚钱,看着别人都赚钱而自己的股票涨幅不大或不涨那就很容易在投资中迷失自我,对市场的盘感大受影响。

目前为止真正能走出来做强做大的个人投资者都是在牛市初期加大投入,而且有能力的投资者牛市高点有不逃顶,继续持有。这样的结果就是波动回撤比较大,但是带来的投资收益是惊人的,当然最重要还是有选股的优秀能力,像林园、冯柳都是知名的散户个人投资者,最终成立了基金公司,产品净值节节高升。

所以应该普通中产阶级最好就是把握牛市初期的机会,把握对了也许就从中产阶级的身价上升一个台阶,当然牛市初期波动大,建议中产阶级投资者不要用杠杆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