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召开前,有媒体发现,在印度总统和总理署名的邀请函上,无一例外地将印度称为“巴拉特”(Bharat),而不是“india”。消息曝光后,引起了印度内外的广泛讨论:莫迪政府是不是要准备正式改换印度国名?
【G20峰会前夕,莫迪张罗着要给印度改名?】
不过这里有必要说明,“巴拉特”只是音译,更准确的称谓,应该是“婆罗多”,一个梵文词汇。很多时候,“印度”和“巴拉特”,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印度那边一直是和“印度斯坦”一起混用的,而印度的政治精英在用英语交流时,普遍用“印度”更多些。几年前,印度很多政客也声称要给印度“正名”,甚至闹上法庭,但最后往往不了了之。久而久之,也就没多少人关心了。
如今,印度选在G20峰会这种重要的国际场合,从总统到总理,统一口径,使用“巴拉特”来指代印度,引起舆论注意,很明显是一种政治造势的举动。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十分成功,无论其他国家是什么看法,至少在印度国内,又掀起了讨论改名的热度。而后,多名印度高官也趁热打铁,准备在本月下旬的特别会议上,正式提出更名。
【邀请函,用的是“巴拉特”这个称谓,没用“India”】
我们要明确一点,对于莫迪政府而言,改名成功与否,并不重要,毕竟正式更改印度的国名,要经过漫长的法律流程,不可控因素太多。相比起来,打着改名的幌子,炒作并收割政治上的流量,反而更轻松。本质上,也是为接下来的国内选举做准备。
既然说到选举,那就不得不讲讲印度现在的政治生态了。印度政坛上,主要有两大派系,首先是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英文译名里就带有“巴拉特”的变体;然后就是国大党与其他反对党整合成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名字看着很长,但我们把首字母缩写拎出来看,就是“INDIA”。
【改名不过是印度人民党炮制的政治闹剧】
说到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莫迪政府这一手操作,也是在恶心自己的政治对手。原因也很好理解:如果“巴拉特”这个名字,天然比约定俗成的国名更具权威性,更能激起印度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那么下一次大选,胜负基本上失去悬念了。要知道,莫迪当年,就是靠着炒作印度教民族主义上台,而“婆罗多”这个词汇,本身就是印度教的概念,再往上一级,就是带有民粹性质的“大婆罗多”了。如果再给“INDIA”打上殖民主义的标签,国大党的处境就会很被动。
为什么现在印度默许多个名字混用,却非要争执不休呢?这就涉及印度的殖民史了。很多印度人,都对“婆罗多”抱有莫名的历史情怀,相比起来,“India”则是被英国殖民者强行赋予的称谓。现在莫迪政府任上大搞去殖民化,摆脱历史包袱,自然也要对国家名称进行“清算”。
【用巴拉特还是印度,并没有严格的使用界限】
当然,所谓的“清算”,只是莫迪政府的面子工程。实事求是地讲,英国留下的殖民遗产,印度其实还是很受用的,也是带着功利性的进行取舍。没有实质性影响的,比如国名这些,该清算就清算,但如果涉及到领土,印度那边又变得斤斤计较起来。比如说跟中印实控线有部分重合的“麦克马洪线”,以及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争端。可见,印度如果真心实意地想跟自己的殖民史划清界限,那么中印实控线问题,可能早就讨论出一个皆大欢喜的解决办法了,何必发展到现下的局面。
另外,别看印度现在改名舆论沸沸扬扬,但很少有法官出来趟浑水,配合炒作。因为印度宪法明明白白地写着,印度,即巴拉特。也就是说,所谓的“改名”,在宪法规定的双重国名面前,只是一个伪命题,不过是印度人民党以政治为导向,精心炮制出来的一场闹剧而已。
【白俄罗斯的使馆网站虽然更名为白罗斯,但我们官方文件还是叫白俄罗斯】
但我们倒是可以做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印度以后通过修宪等方式,变成“巴拉特”这个单一国名,甚至通过外交照会的方式,要求中方改变称呼,我们也不一定会惯着。这其实有先例,像是前几年,白俄罗斯就跟中方打过招呼,希望我们能称呼他们为“白罗斯”,不过我们的官方文件,还是沿用了“白俄罗斯”这个名字。
至于印度这边,情况也比白俄罗斯要特殊得多。首先是印度这个名字,我们已经用了很多年。中国首次使用“印度”这个称谓,出现在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印人文交流的一个缩影,说明这个名字,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底蕴,不仅跟英国的殖民史扯不上联系,和印度那边心心念念的“巴拉特”或者是“婆罗多”,完全不沾边。所以,就算印度改名以后,真的发来外交照会,大概率也会无果而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