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如何看待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和有哪些五言绝句的诗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看待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和有哪些五言绝句的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看待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
我认为杨绛先生评价得挺直白。她先自称有偏见,我觉得这样挺好:有偏见先放在头里,也算是吐槽吐得光明磊落了。她这段评价,其实大半是品评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其中且有一半,是引他人说法:首引外甥女说法,说张爱玲出风头;尾引夏志清说法,说张爱玲不自然。那更像是“因为我有偏见,所以乐于相信说她不好的话”,我觉得没啥问题。而这一段:你生活的时期和我不同,你未经日寇侵略的日子,在我,汉奸是敌人,对汉奸概不宽容。“大东亚共荣圈”中人,我们都看不入眼。可以说是立场不同了。那是乱世,各有是非,这就不提了。真正对张爱玲文字的评价,只这两句:我说句平心话,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她笔下的女人,都是者。单这两句,我个人觉得没啥问题。只是着眼点不同罢了。张爱玲的好处,是她的沉静叙述,是她丰富优美的意象,是她白描人物的精确与深邃。杨绛先生显然是认同的,“文笔不错”。以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伉俪从来吐槽狂魔的身段,张爱玲能被赞一句“文笔不错”,已是极高评价了。至于“意境卑下、笔下女人多是”,却值得说道。张爱玲写小说,有点类似于英国简·奥斯丁:不写大事,而写家居琐事;不用热讽,而用冷嘲。喜欢大叙事的人,会觉得这是格调小;但纳博科夫却夸过奥斯丁是一件精致的象牙工艺品,我觉得这词也能用来形容张爱玲:华丽细碎,虽然不算宏大。张爱玲整个的格调是偏悲的,她不相信热情,不相信真爱,对万事都觉得虚无。她笔下的女性的确没几个好人。《金锁记》里七巧就这么过了一辈子。《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男人女人都卑鄙。《留情》里淳于和他的前夫现夫大家都糊涂过过日子。《鸿鸾喜》更是每个男男女女都蝇营狗苟又活得装腔作势。《等》里的姨太太们尤其可怜,一个个被老公抛弃了,还得摆着谱过日子。张爱玲是在一边轻妙地嘲弄她们,一边又可怜她们。说她笔下的女人都是者未免过了,但说她笔下的女人大多缺乏独立精神,都是准姨太太,大概不错——连白流苏这样算是有独立人格的,终究还是靠着独立的姿态挣得范柳原一份真情,却依然是经济依附。在出国留学见识过大世面,翻译《堂吉诃德》这类作品的杨绛先生眼里,张爱玲显然是格局小了。实际上,王小波也不太喜欢张爱玲,这我完全能够理解。夏志清先生夸张爱玲,也从来不是夸她格局大,而是夸她文笔卓越、意象丰富,以及,她天然的悲剧感。张爱玲的讽刺并不惩恶劝善,她也不描述理想化的崇高世界,她只是描述人类的虚伪与功利,同时也容忍人类的庸俗。她笔下其实也没什么真挚情爱,更多是细致描绘各色自以为是的虚情假意:她是不太信赖人性的。所以啦,夏志清先生是“虽然张爱玲写的题材狭窄,但文笔着实好”;而杨绛先生是“虽然张爱玲文笔好,但格局实在卑下”。着眼点不同而已。或者这么说吧:张爱玲描绘的是人类庸俗的实然;而杨绛先生推崇的是文学理想的应然。所以后者不喜欢前者,再加上一些文字外的生活偏见,酿成这点不喜欢,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就我个人的看法,我是很赞同杨绛先生对张爱玲的评价的。有哪些五言绝句的诗
1、《春怨/伊州歌》唐代: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释义:
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
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2、《玉台体》唐代: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释义: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3、《宫词》唐代: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释义:
故乡和亲人远在千里之外,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一声曲子《何满子》,忍不住掉下眼泪。
4、《新嫁娘词》唐代: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释义: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5、《竹里馆》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释义: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