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看好印度能取代中国大陆?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
文章写道,最近印度自信心爆棚,不仅成功登陆月球南极,美国企业如特斯拉、苹果、高通、美光、戴尔…等顶尖科技公司也纷纷表态将扩大投资。投资机构对印度的未来也充满信心。
“然而对客观的外部观察者来说,这种对印度的乐观情绪其实相对主观。”文章指出,美国对印度的兴趣主要源自地缘政治的大国竞争,印度本身条件,除了所谓“人口红利”外基本上乏善可陈。美国呼吁“投资印度”的动力来自政治、人为扭曲的部分,多于经济与市场的自然力。因而印度能否掌握而将经济带到另一个高峰,需要进一步观察。
文章认为,美国对印度的兴趣要从“美中竞争”角度才能理解。当前美国对中国的竞争策略,类似1980年代后期对日本经济的打击。美国透过“撤出日本”策略,也就是产业空洞化,使日本经济停滞30年。现在打击中国经济也是同样一套。不过中国并没有像日本当年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双方你来我往,未来胜负如何,现在还难判定。
文章指出,印度在这场竞争中的角色,就是美国推动企业“撤离中国”后的目的国。这是一剑双刃,一面打击中国,另一面则扶持印度。因而对印度感兴趣的多是美国公司,欧洲企业去的并不多。国际贸易经验丰富的欧企清楚印度的条件并不像美国说得那么好,也理解美国选择印度纯粹是基于“权力平衡”的地缘战略考虑。
文章认为,美国力挺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保证,关键还是要看印度自己。
文章指出,印度目前的产业政策,欢迎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甚至只限欧美而排斥中国企业,却没有劳动密集产业的过度。这一步,是否跨得太大了些?
“印度的优势,是每年增加数百万的年轻劳动力,即所谓的“人口红利”。但如果缺乏工作机会,劳动力无法转换成生产力。”文章认为,印度现在需要的是制造服装、鞋类、玩具…等需要大量劳工的传统工厂,或扭螺丝组装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线;而不是自动化或使用机器人的高科技晶圆厂。
“这是为何不看好印度能取代中国大陆的理由。”文章指出,印度产业政策跨度太大,试图一步就跨进高科技国家之林。用中国成语形容,就是好高骛远或揠苗助长。短期内美国投资带动的GDP增长数据一定是好看的,但未必能长期维持。正如印度太空科技经验累积不足,虽将探测车送上月球南极,却未能通过酷寒考验,从冰冻中复苏。

为何不看好印度能取代中国大陆?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