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佚名日期:1小时前

您提到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日本历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大名,他在1590年统一了日本,并建立了丰臣政权。德川家康则是江户时代的初代将军,他在1603年建立了德川幕府,统治日本长达260多年。

关于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间的关系,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争议和猜测。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丰臣秀吉曾经计划杀死德川家康,但最终没有成功。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支持,因此无法确定其真实性。

另外,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丰臣政权时期,德川家康曾经是丰臣秀吉的盟友和支持者,但后来在丰臣政权崩溃后,德川家康成为了丰臣政权的反对者和敌人。在丰臣政权灭亡后,德川家康成为了新的日本统治者,建立了德川幕府,统治了日本长达260多年。

总之,关于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间的关系,历史上存在一些争议和猜测,但无法确定其真实性。无论如何,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是日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对日本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答者:佚名日期:2017年08月03日

为什么丰臣秀吉没有在活着的时候杀了德川家康?

答案就是: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丰臣秀吉不但想杀了德川家康,还曾经付诸于实践。

那就是发生在天正十二年(1584)三月的 小牧·长久手之战——丰臣秀吉(那时候还叫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的一场大规模会战。

织田信长与其无可争辩的继承人织田信忠(为织田信长正室浓姬的养子,因此被视为嫡长子)、遭明智光秀叛变而葬身于京都本能寺中(本能寺之变,一说信忠死于二条城)。

作为攻略毛利家的总大将羽柴秀吉(丰臣秀吉)立刻与毛利方讲和,把姬路城里的所有物资分给手下,并把母亲阿仲和妻子宁宁送到长滨城,自己则抱着孤注一掷的决心,日夜兼程,在七日内赶回了畿内,史称“中国大回转”。

秀吉之后成功地利用为织田信长复仇的大义名分,取得了各方势力的支持,就连明智光秀的亲家细川幽斋(细川三斋之父,细川三斋是明智光秀的女婿)也表示光秀的谋反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于是秀吉迅速击溃了光秀,史称山崎之战,光秀在逃跑途中被乡民杀死。胜利之后的羽柴秀吉和其他几位织田家的宿老柴田胜家、丹羽长秀、前田利家在清州城会谈,商议织田家继承人的问题,秀吉又合纵连横,排挤了柴田胜家,立信长年仅三岁的嫡孙三法师(织田信忠的嫡子,元服后称秀信)为织田家的家督,而自己则作为三法师的监护人取得了织田家实质上的掌门人地位,之后又在贱岳之战击败柴田胜家,迫使柴田胜家切腹。

羽柴秀吉自此成为原织田家家臣中,最具有威望和实力的第一人, 势力范围包括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志摩、近江、美浓、若狭、越前、加贺、能登、丹波、丹后、但马、因幡、播磨、美作、备前、淡路等20国,及伊贺、伊势、伯耆、备中之一部分, 总计石高约630万石 (石高是日本战国时期,不按面积而按法定标准收获量来表示封地或份地面积,是大名和武士授受封地或禄米以及承担军役的基准), 后来的德川幕府将军家也只有 398万石,可以说秀吉此时在实力上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天下人。

(当上关白的丰臣秀吉画像)

而领有伊贺、伊势大部分及尾张三国的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日益感受到羽柴秀吉的威胁,担心落的和他弟弟织田信孝一样的下场,同时,由于他对羽柴秀吉拥立三法师为织田家家督有极大的不满,于是于天正十一年(1583),与德川家康联合,对抗羽柴秀吉。

织田信雄于开战之前,除了和德川家康结盟外,另外与纪伊国杂贺火枪佣兵队、根来寺僧侣火枪佣兵队、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和北陆的佐佐成政缔结盟约,形成了“秀吉包围网”,通过袭扰等各种方式对羽柴秀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天正十二年(1584)3月21日,秀吉点齐兵马号称约12万5000名大军自大阪城(今日本大阪)开拔至伊势(今日本三重县)、尾张(今日本爱知县西部)一带准备开战。当时德川家康大本营设在三河(今日本爱知县)冈崎城, 且手下全部兵力才35000左右(当时家康的势力范围为: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及信浓之一部分,总计约140万石),加上织田信雄兵力,总数约6万余人,与羽柴秀吉的整个武力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时如果采取分兵守势策略,必然导致首尾无法兼顾,恐遭羽柴秀吉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于是德川家康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采用的军事策略是:

取内线集中优势兵力以主动攻势为原则,且视时机而机动出击。

长久手之战的具体过程就不赘述了,总之秀吉方面遭到了失败,但由于家康的实力也不够强劲,最终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最后还是秀吉方面主动提出媾和,当年11月,秀吉与织田信雄达成了三条和谈条件;同年12月,德川家康基于政治及战略考虑下也做出妥协,将次子于义丸(即后来的结城秀康,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异母兄)送与秀吉作养子,臣服于羽柴秀吉。

小牧·长久手之战后,羽柴秀吉借此笼络了最大的反对势力德川家康,原本东国强大的联盟(德川-北条-伊达)基本宣告解散,这为桃山政权(桃山时代是日本丰臣秀吉统治的时期,上承战国时代,下启江户时代,因秀吉居住在伏见城,附近山上有桃树而得名)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我们注意到, 德川家康的实力还依旧保存,同时因为此战是德川为援助织田信长后裔而战使得德川获得了空前的声望和政治资本 维护织田家的大义名分和相关同情者利益攸关者的支持成为其日后建立德川幕府出发点和基石。

(江户时代以关原之战作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说到底 当时日本处于典型的封建时代(并非五阶段论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的封建概念), 从更严格的意义上,理论层面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是天皇或者织田家的下属,德川家康是平等地位的同僚而非下属家臣,虽然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角度如果技术上可杀并非一定需要受到道义规则的拘束,但是一旦真杀的后顾之忧和隐患是相当严重的(比如激反其他潜在的敌人反叛)。

更何况,丰臣秀吉对在技术层面上能不能杀德川家康并无把握。 正如人们所熟知的,德川家康的出身是三河武士团,三河武士团是比较正统的封建武士(同样是上述的封建概念),三河地方在当时相对闭塞,保留旧制度旧传承较多,他周围的家臣也都是比较接受旧式的封建主义精神,丰臣秀吉来硬的不行,用他习惯的市民化的金钱收买笼络作用也不明显。

综合这几方面,就是上文回答的原因: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质言之,小牧·长久手之战之后,在丰臣秀吉心中确确实实埋下了对德川家康这位敌手的敬佩和猜忌的种子,但杀家康的天时地利人和,始终没有出现。

回答者:佚名日期:2021年05月03日

丰臣秀吉对于日本来说,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丰臣秀吉也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基本上实现了日本的统一。

不过,丰臣秀吉的命运也像秦始皇一样,秦始皇的江山传到第二代就灭亡了,丰臣秀吉的江山也是传到第二代就灭亡了。秦始皇江山灭亡,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出现了赵高的乱政,丰臣秀吉江山灭亡,也是因为德川家康的存在。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是不知道赵高这个人会乱政的。如果他知道,可能早就把赵高给杀掉了。但是,丰臣秀吉活着的时候,他是知道德川家会夺取他的江山的。那么,既然他知道德川家康很危险,为什么没有提早杀掉德川家康,以避免危险发生呢?

(丰臣秀吉)

这里就要说到日本古代政体,和中国古代政体的区别。日本古代政体,一直以来就是“天皇内阁制”。其中,天皇是最高的国家元首,但是天皇并没有太大的权力,他只是一个象征。内阁的首相(在丰臣秀吉的时代叫做“关白”)掌控着国家的大权。不过,尽管掌控着国家的大权,但是关白只是天皇的管家,也就是帮天皇管理国家的。他是不具备中国古代皇帝那种至高无上权力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彻底把六国灭掉。六国的那些君王,要么被杀,要么被废为庶民。总之,六国君王的后代,已经不是一个政治势力,在国内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丰臣秀吉实现统一,他并不是把所有的地方大名都灭掉,而只是灭掉了一部分大名,更多的大名,被他整合了起来,组成一个利益团队。这其中就包括德川家康。丰臣秀吉尽管知道德川家康对他的江山会构成影响,但是他却找不到任何理由,杀掉德川家康。他杀德川家康,可能就会形成新的分裂。

当然了,丰臣秀吉也不是束手无策。他去世之前,在朝廷中准备了一个“五大老”和“五奉行”制度,“五大老”就是以德川家康为代表的元老派,“五奉行”就是以石田三成为代表的少壮派。丰臣秀吉把权力赋予这十个人,让他们共同来管理国家。

丰臣秀吉的这种做法,和清朝时候咸丰皇帝的托孤,有天然的相似。咸丰皇帝托孤的时候,在朝廷中选拔了八个顾命大臣,同时又把玺印交给慈安和慈禧。这也就构成了十股势力,咸丰想让这十股势力互相牵制,谁也不能做大。这样一来,谁对他儿子都没办法了。

(德川家康)

丰臣秀吉也是这样想的。把权力分给了“五大老”和“五奉行”十股势力,让这十股势力互相牵制,对他五岁的儿子丰臣秀赖,就不构成威胁了。

但是我们知道,咸丰皇帝一去世,他所安排的这十股势力,立刻大打出手。最终,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和恭亲王,扳倒了八个顾命大臣,慈禧独掌朝政。

同样,丰臣秀吉死了之后,以德川家康为代表的“五大老”便和以石田三成为代表的“五奉行”大打出手。最后,德川家康战胜了石田三成,权力掌控到了德川家康手里,权力平衡瞬间被打破。

当然了,丰臣秀吉的江山之所以“二世而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丰臣秀吉家族内部不团结。丰臣秀吉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他活着的时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内部团结一致,德川家康未必就能够夺取他的江山。

(浅井茶茶)

就像咸丰皇帝死了以后,朝廷中的顾命八大臣和皇室家族发生斗争。但是慈禧和慈安、恭亲王联合起来,打败了朝廷中的八大臣,最终,权力依然掌控在皇室的手里。

然而,丰臣秀吉内部却并不团结。丰臣秀赖是浅井茶茶的儿子,但是在丰臣秀吉家族中,掌控着权力的,却是丰臣秀吉的大老婆宁宁。宁宁与浅井茶茶矛盾很深。再加上丰臣秀吉在把权力交给自己儿子丰臣秀赖之前,他其实早就选过两个继承人,一个是宁宁的侄儿小早川秀秋,还有一个是他姐姐的儿子丰臣秀次。那时候,丰臣秀吉还没有儿子,因此他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但是后来,丰臣秀吉有了儿子以后,他就先后把这两个侄儿给废掉了。他在废掉侄儿的同时,也就造成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分裂。内部很不团结,对丰臣秀赖这个五岁的小毛孩儿掌权很不服气。丰臣秀吉活着的时候,内部还能稳定,丰臣秀吉一死,家族内部就闹起来了。

德川家康正是看到丰臣秀吉家族的矛盾,所以才果断出手,最后把丰臣秀吉家族灭掉,自己成为了日本最高权力的掌控者。日本也因此进入了幕府时代。

(参考资料:《日本史》)

回答者:佚名日期:2017年07月17日

这属于历史上的政治问题。

首先,秀吉时代,德川家康是五大老之首,说白了就是诸侯之王,仅次于丰臣家。实力次之的是毛利家,毛利家还有个小早川隆景也位列五大老,不过隆景很快死了,就由上杉景胜递补。

最后五大老是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和上杉景胜。

但这五人并不是诸侯大名中实力前五排名,尤其是宇喜多秀家,实力估计前十五都没有。但秀家是秀吉的养子,是极度忠诚的,所以他入选。

小早川隆景与秀吉私人关系比较好,也很听话,能力也很强,可以说是毛利家最全能的人。但他死了。

前田利家不用说了,猴子的忠实伙伴。封地也不小,是前织田系的代表。实力与关系的不二人选,所以在利家活着的时候,家康都会与他商量后做决定。

家康与辉元都是实力最大而入选。

五大老外还有五奉行,不过战国看实力,五奉行也就依靠秀吉活着的时候能发号施令。秀吉一死,武将派就不鸟这些没实力的文官了。

其实从信长时代就已经在着手处理如何管理统一领地的问题。信长时代,以功勋封地,逐渐出现尾大不掉之势。于是信长直接放逐那些没能力的家臣,比如佐久间家,林家,多年的家中重臣直接从织田家内部消失,封地全没。据说明智光秀也是岌岌可危,因为害怕封地被没收所以铤而走险造反。

信长这种没收老臣领地的蛮横做法自然不是最恰当的,到了猴子的时代,就改为用文官奉行制度。秀吉的做法是没错的,这也让丰臣秀吉真正做到了统一日本后进行有效的统治。

然而猴子在进行削藩的时候,却刻意避开了毛利德川这些实力大名。这点也是德川幕府非常注意的。

秀吉活着的时候,家康是不敢反叛的。

但秀吉自负的认为,他死后凭借五大老五奉行制度可以安稳的传到他的儿子秀赖手里。

但秀吉建立的不是幕府,凝聚力也低得多。

所以秀吉还是判断错了。秀吉死后,利家也跟着死去,五大老没人是家康的对手。

秀吉不是个喜欢杀死对手的人,他更喜欢用外交的手段去搞定对手。这也让家康躲过一劫。

当然,家康寿命长,是关键。做乌龟才能笑到最后。

回答者:佚名日期:2021年05月01日

如果丰臣秀吉知道后来德川家康会杀了他儿子,灭了丰臣氏,那他一定会跟德川家康死磕到底。问题在于,德川家康“老乌龟”的绰号也不是浪得虚名,他太能装了,装到丰臣秀吉认为他人畜无害,对自己忠心耿耿,所以丰臣秀吉才会在德川家康臣服后就没对他动手了。

要说到德川家康的忍耐力,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在战国的乱世中自小就形成的。德川家康出身于三河的国人豪强松平氏,作为一个小势力来说,为了生存就只能依附于周边的大势力,而松平家正好就夹在了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为维系家族的生存,德川家康在只有5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今川家做人质。但在被送往今川家的途中被织田氏半道截胡,直到1年后才通过人质交换的方式被换了回来,在织田家做人质的1年中,他与织田信长结下了一段情谊,这就成为了他后来与织田信长结盟的基础。在从织田家被换了回来后,德川家康又被送往今川家做了人质。

直到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会战中一举斩杀今川家当主今川义元,今川家势力开始衰微,德川家康才乘机从今川家中逃了出来,结束了12年的人质生涯,慢慢成为了一股独立势力。其实战国时期的人质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毕竟寄人篱下要看人脸色,只有处处小心才能活的长久。同时在战国时期,背盟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如果遇到本家不讲武德,搞起了背盟的事,那人质被对方杀掉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能不能活下来,很多时候还要看运气, 从幼年时期到少年时期的12年人质生涯,对德川家康的心性来说,是个巨大的磨炼,培养了家康遇事冷静,能忍耐常人所不能忍耐的性格。

▲织田信长是德川家康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第一个盟友

刚独立的德川家康实力也不强,在面对打败了今川家,势力如日中天的织田信长的时候,为了生存也只能与织田信长签订清州同盟,依附于织田家寻求发展,这个同盟也为德川家康的崛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清州同盟形成后,德川家康逐步统一了三河,其势力得到了发展。而在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德川家康也给与了不遗余力的支持,多次帮助织田信长出兵作战,赢得了织田信长的信任。

到了元龟三年(1572年)的时候,实力强大的武田信玄开始上洛,出征的第一站就直指德川家康的地盘远江国。当时的德川家康主力大约有8000多人,而他面对的武田信玄其主力有25000多人,德川家康无论是兵力、战略以及实力都远不如武田信玄,不得不向织田信长求助,但此时的织田信长正处在“织田包围网”中,忙于应付各处兴起的反织田势力,只抽调出了3000人马增援德川家康。加上援军,德川家康也无法与武田信玄正面抗衡,便打算集中全部兵马死守浜松城,以拖住武田信玄,直到织田信长主力赶来。

但作为“战国第一兵法家”的武田信玄也不是盖的,德川家康的这点小把戏在他眼里就不值一提。武田军在进入德川的领地后,连续攻下了德川的不少城池,对此德川家康除了死守浜松城,也别无他法。武田信玄的策略就是这么明显:我就是打你的城池,你救还是不救?救的话我围点打援,不救的话你的部下就会对你丧失信心,以后我再去攻打你的城池,守将就会纷纷不战而降。

▲三方原会战是德川家康一生中最大的惨败

很快,武田信玄就攻到了德川家康所在的浜松城,德川家康本以为武田信玄会在浜松城跟他死磕,不想当武田信玄带着主力部队来到浜松城的时候,看都没看他一眼就带着大军绕着浜松城走了。这使得德川家康恼羞成怒,你武田既然带着大军来了,好歹也跟我打一场呀,看都不看我一眼就走了?这是瞧不起我呀?于是德川家康就不顾部下的劝阻,带着部队出了浜松城去跟武田信玄决一死战。其实整个过程,武田信玄是把德川家康的心理给拿捏得死死的,他知道自己如果在浜松城跟德川家康死磕,大军就会被德川家康拖住,等到织田信长的援军赶来情况就不妙了。放弃进攻浜松城,德川家康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他过去,这样的话武田信玄就会把德川家康的地盘全部占领,他估计德川家康是忍不了的,所以大概率来说德川家康会带兵出城跟他决战,如此一来也正中了武田信玄的下怀,出来打野的话,德川家康在面对巅峰时期的武田军团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对手。

当德川家康带兵追到三方原的时候,却发现武田信玄早已摆好了阵势等着他了,到这个时候德川家康才发现是上了武田信玄的当了,三方原这个地方显然也是武田信玄早就安排好的战场,一片平原,正好适合武田骑兵发动冲锋。战斗打响后,就一直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德川家康毫无悬念地惨败给了武田信玄,根据史书记载,此战德川家康一度被打的要切腹自杀,后来在部下的拼死保护下才突围成功,仅以身免。

▲记录三方原德川家康窘态的颦像

当天晚上回到浜松城的德川家康,令画师把他当时的窘态画了下来,以后他就时常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的房间,以此警示自己:凡是要多加小心谨慎。 三方原的惨败,是德川家康一生中唯一一次因冲动而付出代价的事例。此后德川家康就一直以武田信玄为老师,凡是与武田信玄有关的东西,如言语、书籍等资料他都悉心收集,并加以钻研,后来武田信玄的兵略、战术就有很多被德川家康给学了去。

不过武田信玄也是运气不好,正当他击败了德川家康,打算带着大军继续上洛的时候,却病死在了进军的途中,武田的上洛也就戛然而止。后来到了1575年,织德联军在长蓧之战中大败武田军主力,武田氏自此衰微,直到1582年最终灭亡。

▲天正七年(1579年)信长势力范围

灭亡了武田氏后,织田信长已经具备了成为“天下人”的实力了,他扫平了京畿一带,占据了全日本最富庶的地方,整个日本没有那个势力能单独与他抗衡。但是俗话说乐极生悲,就在织田信长要统一日本的时候,他却在1582年的本能寺之变中被叛变的部下明智光秀带兵围攻,葬生火海。

本能寺之变的时候,德川家康还在京畿一带旅游,听闻事变,便赶忙赶回了本家领地,开始了新的筹谋。不过当时的形势变化也很快,本能寺之变的时候织田信长的部下羽柴秀吉(丰臣秀吉)正带兵在备中与毛利氏作战,在得知事变的消息后便马上率军返回,仅用了10天时间就来到山崎与明智光秀决战了起来,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明智光秀战败,很快就被追杀落难武士的村民杀死。打败明智光秀,给织田信长报了仇,这为羽柴秀吉赢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在后来的清州会议上,羽柴秀吉得到了织田家大多数旧臣的支持,并与织田家另一大势力柴田胜家形成了敌对。

▲本能寺之变的时候,德川家康其实逃得非常狼狈

而这个时候的德川家康则把目标放到了甲斐,一开始他只是做了做样子要去攻打明智光秀为织田信长报仇,在羽柴秀吉击败明智光秀后,他知道继续往东进攻也捞不到什么便宜,不如就把目光放到了北部的甲斐、信浓,乘机多占点地盘捞些好处。而这个时候的甲斐和信浓也因为织田信长的死而陷入了混乱。

大概来说,越后的上杉景胜在本能寺之变以前,已经被织田信长给打的不要不要的了,眼看织田军就要打到他的居城春日山城了,织田信长却死了,这就给了上杉景胜起死回生的机会,乘着这场大乱,上杉景胜便把势力扩张到了北信浓一带,还收服了真田昌幸作为附庸。

德川家康在取得了甲斐后很快就扩张到了信浓一带,而北条氏也自然不会就这样看着让德川做大做强,也与德川争夺起了甲斐信浓,不过德川家康棋高一着,北条氏在与德川的争夺中没占到什么便宜,甲斐信浓大部分都被德川家康给夺了去。此后北条氏与德川家康讲和,将精力放在了对付关东的反北条势力上,德川家康也就坐实了甲斐和信浓两地。

正当德川、上杉、北条为争夺甲信而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织田政权内部的争斗也到了白热化阶段,1583年4月,织田家中最大的两股势力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发生火并,羽柴秀吉最终在贱岳会战中胜出,之后一举灭亡了柴田,取得了对织田家的绝对控制。在家族势力日渐衰微的状况下,织田信长的儿子织田信雄也不甘心,便联合了德川家康共同对付羽柴秀吉,于是就有了小牧—长久手会战。

▲丰臣秀吉后来就成为了德川家康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第二个盟友

1584年3月下旬,羽柴秀吉亲率十万大军布阵于乐田,德川与织田信雄则占据了小牧山城与之展开对峙。为打破僵局,羽柴秀吉在4月7日派侄子三好秀次率军两万企图绕过正面战场偷袭家康老巢三河,这一举动被家康看破,便在这支大军行进的路上对其发动了突袭,一战下来羽柴军战死一万余人,双方再次回到对峙当中。就这样,双方一直对峙到了10月份,棋高一着的羽柴秀吉出兵进攻织田信雄的伊势领地,在取得了相当战绩后向织田信雄提出了和谈要求,在秀吉的软硬兼施下,信雄只得议和,在信雄议和后,孤立无援的德川家康只得鸣金收兵,德川与羽柴的争斗也就此告一段落。

战国时期就是如此,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昨天还是打得不可开交的敌人,到了今天为了利益就能结成儿女亲家。后来随着秀吉势力的发展壮大,逐步取代了织田家的地位,秀吉也成为了天下实力最强的大名。认清形势的德川家康在1586年5月娶了秀吉的妹妹(此前秀吉强令妹妹跟前夫离婚),与秀吉结成了姻亲同盟,并于10月份抵达大阪,宣布臣服于秀吉,之后德川家康就作为臣服于秀吉的势力保存了下来。

那么秀吉为什么不灭了德川家康呢?一方面是因为德川家康的实力确实很强,秀吉与之交战并不能胜出。另一方面对于秀吉来说,当时他最大的敌人还不是家康,而是关东的北条氏。 就实力来说,秀吉能动员14万军队,北条能动员6万军队,虽然北条在实力上与秀吉差距很大,但关东地区还有德川家康和伊达政宗,德川的动员能力有3万人,伊达的动员能力有2万人,如果北条能联合德川和伊达,那么也有11万人的实力,这个实力是能够跟秀吉抗衡的。

到了1590年的时候,已经基本统一天下的秀吉遭到了北条氏的强力挑战,秀吉便发动了针对北条氏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北条氏的如意算盘就是德川和伊达这两家能帮自己(德川当时与北条是姻亲关系),尤其是德川,在战前还一味地承诺到时候会背叛秀吉加入北条阵营。但当真的和秀吉大军开战的时候,北条氏才傻眼了,德川不但没帮自己,反倒加入了秀吉的阵营跟自己干了起来。后来等到秀吉大军围攻北条居城小田原城的时候,北条最后的希望伊达政宗的表现也让他们失望了,这个时候伊达政宗也加入了秀吉阵营,来到小田原城跟北条干了起来,最终北条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秀吉给灭了。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人先后成为了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此后到了1592年,丰臣秀吉(此时的羽柴秀吉已改名为丰臣秀吉)开始出兵朝鲜,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壬辰朝鲜战争,秀吉将主力部队用在了朝鲜战场上,自然就没功夫去对付德川了。而在1592年到1598年的壬辰朝鲜战争期间,德川却一直没有出兵参与,主要也是因为当时秀吉对关东地区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掌控,关东地区还存留着大量的北条氏残余,要消灭这些残余就只能借助德川的力量,德川也因此逃过一劫。

在德川臣服秀吉后,秀吉需要借助德川统一全国,并稳定关东地区,这是秀吉没有对德川动手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当然德川也是非常会装孙子的人,他装了一辈子的孙子,也不在乎再多装个几年,对于秀吉德川始终摆出一副非常谦恭的态度,无论什么要求都是尽量满足,秀吉也就自然对德川是非常放心的了。

后来等到秀吉征伐朝鲜失败,于1598年病死后,整个天下来说德川家康就成了实力最强的大名了,在关原之战后他成为了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当然德川家康也吸取了秀吉没有灭了他,最后让他做大做强起来的教训,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他在1615年最终灭了丰臣氏,除去了德川家的心腹大患,这才正式确立了德川幕府对日本260多年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