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非洲特派记者 邢晓婧 刘欣】今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国和肯尼亚建交60周年。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周平剑日前在内罗毕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企建设的蒙内铁路在肯尼亚家喻户晓,“一带一路”倡议与肯尼亚《2030年远景规划》(以下简称“《2030规划》”)成功对接,在助力该国实现梦想的同时,中国也开拓了市场、积累了经验。西方媒体所谓“债务陷阱”“新殖民主义”等抹黑在肯尼亚越来越没有市场,因为当地人享受到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肯合作带去的实惠。周平剑还说,中肯之间已筑牢坚实的合作基础,相信未来两国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一带一路”口碑极佳,当地几乎听不到对华不抱信心言论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周平剑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殷皓 摄

“蒙内铁路彻底改变了肯尼亚的国家面貌”

环球时报:中国和肯尼亚过去十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您眼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周平剑:蒙内铁路是中国和肯尼亚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诸多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在肯尼亚,大家亲切地将蒙内铁路唤作SGR(Standard Gauge Railway),即标轨铁路,这条铁路在肯尼亚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肯尼亚总统鲁托的原话说就是“蒙内铁路彻底改变了肯尼亚的国家面貌”。

“一带一路”倡议将肯尼亚的梦想变成现实。肯尼亚原有的窄轨铁路修建于1895年,百余年来早已年久失修,一直以来该国都想建一条标轨铁路,这也是其于2007年制定的《2030规划》中的重点项目。

蒙内铁路自开通以来,运送旅客约1100万人次,货运量约为2800万吨。值得一提的是,蒙内铁路在肯尼亚的官方名称是“Madaraka Express”,“Madaraka”在当地斯瓦西里语中的意思是“自治”“自立”,由此可见,蒙内铁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强了肯尼亚人自我发展的信心,让他们感到自豪。

环球时报:“一带一路”框架下以蒙内铁路为代表的合作项目,如何通过支持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

周平剑: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之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肯尼亚具有独特意义。肯尼亚自身矿产资源禀赋并不丰厚,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区域中心地位对其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则无法稳固这一优势,这就是为什么肯尼亚很重视与中国在建设铁路、公路、机场等方面的合作。

在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和肯尼亚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理念,每个项目都切实解决了肯尼亚的发展关切,给当地带来增加就业机会、巩固区域中心地位以及增强本国民众信心等显著效益。

没人认同所谓“债务陷阱”的抹黑

环球时报:据您了解,肯尼亚各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反馈如何?“一带一路”倡议在沟通民心方面发挥了何种作用?

周平剑:“一带一路”倡议在肯尼亚口碑极佳,当地朋友都对中肯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实际变化交口称赞。2013年,中肯建立平等互信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中肯关系定位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过去10年,中国和肯尼亚在元首层面的交往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进行了强有力的战略引领。

除上述蒙内铁路等设施联通外,双方在标准规则等方面的“软联通”也合作得很好,保证了贸易畅通。10年前,中肯双边贸易额约为28亿美元,去年贸易额约为85亿美元,增长很快,两国10年间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合作也取得很大进展。

在中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由于蒙内铁路、拉姆港、斯瓦克大坝等项目的可视程度很高,有人可能会认为中肯共建“一带一路”主要体现在基建上,事实上两国在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非常突出。肯尼亚现有莫伊大学孔子学院等4家孔子学院,在所有非洲国家中数量最多。还有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使馆工作人员平时在和当地人交流时也能感受到热情。

环球时报:我们关注到肯尼亚不少精英阶层都有西方教育背景,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去中国留学,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周平剑:在肯尼亚,我们几乎听不到对中国不抱信心的言论,当地人都看好中国的发展和前景,自然想让自己以后的发展与中国相关。肯尼亚教育部的官员曾在交流中表示,现在很多肯尼亚学生都想去中国留学,这也体现出肯尼亚在思考未来发展时,与中国合作的分量在加重。肯尼亚一位高官在访华之前对我说,必须带上15岁的儿子,让他了解到世界上不光有欧美,还有快速发展的中国。

肯尼亚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无论是工商层面,还是青年学子,确实有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中国。中肯之间的人文交流从郑和下西洋时期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劲带动下,两国的友好交流有望进一步加深。

环球时报:在中肯合作取得成果的同时,西方媒体对于所谓“债务陷阱”的抹黑从未停止,对此您如何看待?

周平剑:总是有人见不得别人好。在我们和肯尼亚当地朋友的交流过程中,没有人认同所谓“债务陷阱”的抹黑,即使有些人受到这种论调的影响,只要沟通清楚就能消除误会。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得有资本,如果本国没资本,就得适当想办法利用外部资本。很多肯尼亚人认为,有人借钱帮助我们发展,有什么不好吗?

据我了解,所谓“债务陷阱”的抹黑在肯尼亚几乎没市场了,中国在肯尼亚所有的融资全部基于肯尼亚《2030规划》中的发展项目。在这些项目开始之前,中国都不是肯尼亚唯一接触的国家,肯尼亚是在“货比三家”,多方接洽之后,自主选择了中国。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中方的融资都会带来项目落地,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肯尼亚最公平、最合理的融资安排。

其他诸如“新殖民主义”等炒作在肯尼亚也没有市场。我的感受是,当某些媒体炒作此类话题时,肯尼亚本国媒体反应很小,因为当地人享受到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肯合作带去的实惠。

发展前景广阔

环球时报:“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对接肯尼亚《2030规划》的着力点在哪里?

周平剑: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的需求也不尽一致。中国和其他国家开展任何一项合作,都是基于伙伴的需求和自身吸纳能力,当然也要基于中方可以提供的帮助,努力实现共赢。

肯尼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其国家发展的重点,中肯会通过不断创新的方式持续推进这方面的合作。另外,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肯尼亚在其他一些领域想要和中国合作的愿望也愈发强烈。比如,肯尼亚政府提出自下而上的经济转型战略计划,以农业为核心,涵盖中小微企业、保障性住房、全民医疗以及数字和创意经济等领域,在这些方面肯尼亚和中国的合作前景广阔,空间也很大。

以数字和创意经济为例,中肯合作基础良好。在建设4G、5G基站、国家光纤网以及数字国家数据中心等方面,两国都有很好的合作。如何把这些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得更好、用得更好是未来可以继续探索的课题。

中肯在旅游业的合作潜力更大,现在越来越多的肯尼亚人认识到中国代表着巨大的机遇。他们说,中国一年出境旅游能有一亿多人次,其中的千分之一若能来到肯尼亚,该国旅游业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此外,中肯在包括动漫在内的影视制作方面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环球时报:对于中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前景,您有何期待?

周平剑:前景非常广阔。肯尼亚有其自身优势,两国合作也慢慢摸索到了一些好方法,最重要的一点仍然在于双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初心,合作共赢,共同促进各自的发展。

肯尼亚国家元首、政府高官、普通民众等各个阶层对于中肯共建“一带一路”评价很高。肯尼亚前交通部长参加当地一家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时,在被问及“为什么很多项目都跟中国合作”时,他以蒙内铁路为例,详细解释了肯尼亚的百年梦想如何通过和中国的合作变成现实,要修机场快速路的愿望念叨了20年,中国帮助他们在一两年内就实现了。他的论点很简单:和中国合作的工程物美价廉、快速落成,有什么不好吗?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一带一路”倡议能在肯尼亚结出丰硕果实,正是因为中方始终秉持真实亲诚和正确义利观,帮助该国实现了自身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与肯尼亚的合作中增强了自身的经验,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拓展了中国企业的市场。2008年至2011年,我曾在肯尼亚常驻过。那时这里只有一家侨团,现在则有18家。当时来肯尼亚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非常少,而疫情之前,这一数字已超过8万。放眼未来,我相信中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方面都会取得新的突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